韩倚云:此中有真意 ——《说剑楼文集》读后

作者:韩倚云   2018年12月18日 09:39  小楼听雨诗刊    651    收藏

微信图片_20181218093058


我初知王亚平先生,是读到老诗人刘征的《新风集》序:“星汉、杨逸明、王亚平三位诗人自选作品若干合为一集,命名曰《新风集》……星汉豪放,逸明清健,亚平骚雅。诗坛上存在着一个‘三友派’(臧克家、程光锐和我),他们可算得‘新三友’,后来居上。”。虽是老诗人的胸襟与豁达,但也是事实。虽未谋面,却已从亚平先生诗文中“相识”。后认真的拜读先生《说剑楼诗词》,“每观其文,想其人德”(钟荣《诗品》)。再读许多评论,令我对先生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如其才华横溢,寻常小事、春感秋愁皆入诗中;如其诗风骚雅,对琴筝、对月轮便生无限诗情;如其爱好广泛,博学多才,“诗文书画韵无穷,贵能深造求其通。”(《石韵轩主篆刻歌》);如其侠气正派,低调沉稳;如其敏感多情,“情天谁补痴和爱,恨海难填死与生。”(王亚平《鹧鸪天●遂昌汤显祖纪念馆》)。笔者读先生之诗词及理论,受惠良多之余,仅就其“诗中真意”略陈浅见一二。

“真者,所以受命于天,自然不可易也。”(《庄子·渔父》)“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庄子·刻意》)自是少有波澜,任真自得。亚平先生自然的观念,直接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自然天道论,是“自己如此。”(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一 文字相知最有恩


言为心声,文字的交流是最真纯的心灵的沟通。“一时人物汇苏门,文字相知最有恩。曲水流觞成故事,华灯碍月属西园。”(周啸天《题倚云手绘<西园雅集图>》)周老师此作,虽为题图,却也表达了因诗词而相知的古今诗人群体。

得机会交流时,先生已是古稀之年,并以隐逸诗人自居。我所读到的亚平先生,应是历经世事沧桑并删去浮华后,立体透明的真诗人、真学者。“都把壮怀歌烈士,谁知纯粹是童心。”“焚馀诗稿时相寄,寄向滇云山外山”(《古稀畅想八首至赴<说剑楼文集>研讨会诸同道》,在节气上,已过了立冬。“雪后寒云去不还,遥山与我两宽闲,天留真意君知否,障眼浮华已尽删。”(韩倚云《大寒日闲题》)拙作乃一时之感,却令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亚平先生的淡定与平静。繁华删尽后,留下的是简明的真意与真心。


二 是深度的透明、立体的透明


诗写得平淡从容,是深度的透明、立体的透明, “至于旧诗,我喜欢陶渊明、王维,他们的诗有深刻的透明,其感触如玉。李白写的诗,可以说只有平面的透明,而陶、王却有立体的透明”(郭沫若《女神》。所谓“深度的透明”“立体的透明”主要是指诗人的感情能与大自然融而为一。深谙西南田园风情,亚平先生自有其神妙独到之处,对于田园诗的理解,更深刻些。他融入自然,隐于蒙自,深入生活,体察细微。“而‘自然’到底指什么呢?其实自然并不是大多数人理解的单纯的大自然,而是人应该回到人自身。人从注重利的时候就开始了异化,因为名缰利锁的诱惑而使人远离了自然本真,迷失了真正的自我。陶渊明给予我们的最有价值的启示就是写田园诗能让我们净化心灵,淡定平和,拒绝异化,找回人的自然属性。”“所谓归向自然,就是让诗走向人自身而不迷失自我。田园诗能让人类清醒。陶渊明所追求的人格独立自由,心境淡定平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代文人真是太聪明了,最终达到了大隐隐于市的境界。”(王亚平《田园三说》)。这是先生对陶渊明诗的评价,我个人认为,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所限,一切农作物靠天收,“民以食为天”仍然是当时的第一需求,物质决定精神,陶渊明的境界达不到真正的自由。而这一段话,用来评价亚平先生的田园诗,似更确切!

“但观色香味,难造道之极。兼论壶与水,可期有所获。壶容江海深,水涌千秋碧。有容德乃大,天地人合一。品茶性有别,分流儒道佛。佛空道归无,儒品独重德。亦别亦相通,和美是其则。”(王亚平《茶经》)

茶的特性与人之秉性融为一体,对茶之体味,已达到了道的层面,真正做到天地人合一,所谓:情之深处淡如水,心与云天竞自由。


“蒹葭秋水梦缠绵,咫尺天涯眼望穿。一寸相思灰一寸,痴情都付一声鹃。”

(王亚平《情人树》


寄情于树,把自己与树融而为一,树耶?人耶?


“知妙有,悟真空,须臾细雨刹那风。回眸忽见听经石,上有诗题一叶枫。”

(王亚平《鹧鸪天●过武陵香山寺》


寄情于山,眼见为空,心存为实也。

 

三 洗练冲淡而又富哲思


亚平先生的诗句富有哲思,或许与他离尘归隐相关,将超脱逸趣与人格境界熔铸进诗歌,内蕴风骨而外无纤尘,于平淡中深入读者之心。拈出先生谈理诗几首:一曰“武陵深处无今古,道在桃花深处藏。”(王亚平《鹧鸪天●昆明至黔江机上作》)二曰“云埋啼血三年碧,梦觉流光一刹那”(王亚平《鹧鸪天●中秋夜读桃花源记》)三曰“遥望河汉波千叠,犹挂秦时月一轮。”(王亚平《鹧鸪天●武陵源中秋步月》)皆为知道之言也。这些不饰雕琢的词句不仅有一份淡然旷达的真性情,更蕴含着诗人心在田园、乐在田园、超脱俗世的哲思与逸趣。

冲淡深邃,出语自然。是一种“非着力”的自然而至的作诗过程,人与诗高度统一。诗作浑然天成,无意而自得妙诗,创作时炼成妙句而不留痕迹。真正绝妙的诗句并非日月锤炼所得,而是在无意作诗的状态下写出的。如。


“金鼓寒挝第一关,海天万里看雕盘。登楼诗思辉煌甚,上有双轮日月悬。”

(王亚平《山海关一》)


双悬日月是所见时的自然现象,又可引申,发人深思!

再如,


“棹歌一曲破秋寒,风雨潇潇逐逝川。彼岸迷茫似相识,细看不是旧江山。”

(王亚平《乌苏里江》)


结句,言浅而意深,出语自然。

我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热烈,而是淡然,不是高昂,而是平静,亚平先生的大作已达淡定的境界。

 

四 在“梦”与“真”中碰撞出诗情


“因超现实而盖世,前有《离骚》、《九歌》,后有《阿房宫赋》、《岳阳楼记》。杜牧未见阿房宫,范仲淹未登岳阳楼,而其大作皆能精光四射,启人遐思。由此可见,超现实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能力,也是人类的一种大智慧。”(王亚平《田园三说》)

这是先生对古人田园诗作的观点,也说明了先生创作的方向。所谓“超现实”就是“梦”,“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说“梦”是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但不能离“真”太远,“理”是解梦的归宿,也是论事的目的。离开了追梦与思理,诗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探春直上白云中,笑指桃花人面夕阳红。”(《虞美人 桃花山》)“桃花人面”,乃当时真景,诗人由此联想到古人,“探春直上白云”,是诗人之梦想。在亦真亦梦中,把诗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今宵人在潇湘岸。听涛声、洞庭湖上,屡惊栖雁。勿恋岳阳楼边景,料峭春寒弥漫。”

(王亚平《风敲竹  雪夜》


“人在潇湘岸”是“梦”,“雪夜”是“真”,在梦与真中,表达了雪夜的刻骨相思之情。

总之,“自然”概念连结了亚平先生的人格、创作、诗风,这三个层面的内涵环环相扣,涵容丰富,形成了淡然的诗句。先生的“自然”已延伸出新的人格自然涵义,具有超现实的“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亚平,(1948年-),云南蒙自人,红河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中华诗词》首任执行主编。

韩倚云,女,河北保定人,现居北京市海淀区。工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航天宇航技术、智能机器人、加速寿命试验。余力为文。社会职务:国标委冶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3.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4.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5. 诗桥连心,相知相亲
  6. 山中酬唱,诗短情长——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陕西商洛
  7. “我们处在同一片星空下” | 中外诗人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8. 诗人是有国界的,但诗歌是无国界的
  9. 《抗战诗选》:诗歌,抵抗遗忘的武器
  10. 永远保持对诗歌的热爱——2025国际青春诗会走进陕西师范大学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