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癸卯中秋雨后,气爽天青。相约亲友一行,至李崮寨和牧童山两处山场拾栗。辗转两山,所见不同风貌。其一山,栗树呈伞壮,大多高不过十米;另一山,栗树高大挺拔,约有二三十米。树高低不同,约为水土与风向所致:贫瘠且干旱之地,山风肆虐,树成长缓慢,逐渐扩展为伞壮,以固守水土、广受光照,颇像拳法中守的形态;水土良好之地,风被遮挡,树则大胆生长,以至于长高至几十米,更像拳法中主动出击之形态。据说,两山之栗树皆为建国后同一时间段栽植(1958年之后),按人的年龄计算,已入花甲之年,经历和记录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鸟鸣盈耳,水声潺潺,推开久闭之柴门,走进山中之世界。山坡高低错落,雨后土层松软,空气清新怡人。天空湛蓝,几朵白云飘于山巅;翠色耀眼,几株蘑菇偶尔露面,几串红果凑上眼前……此时,人与自然真的亲密无间。翌日,身上略感酸疼,并有许多劳动记录——满手被栗蓬刺(栗果外壳)扎的红眼,手臂几处被树枝划破的红线,还有些刺头留在手上。于是,烧过缝衣针,忍着痛,将看到的刺头一颗颗挑了出来。之后,偶尔压到哪里,忽然会觉到刺痛,仔细一看,仍有刺头在那,试着挤压出来,未果,再用针挑出来,如此几次——与刺斗争,其疼也难受,其乐也无穷。
其一
柴门草径深,岭上见白云。
熟栗澄空落,山中响脆音。
其二
微光褐紫红,拾栗遍山中。
眷眷其中苦,时时念悯农。
柴门草径深,岭上见白云。
熟栗澄空落,山中响脆音。
其二
微光褐紫红,拾栗遍山中。
眷眷其中苦,时时念悯农。
注释:
1.眷眷,亦作“睠睠”,指反顾的样子,依依不舍。《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睠睠怀顾。”宋·陆游《临江仙·离果州作》词:“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2.《悯农》,指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3.格律参照五言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