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桂柏,武警云南省总队原政委,少将,曾参加边疆自卫还击作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代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大量作品。曾荣获解放军长征文艺奖、武警文艺一等奖、《人民文学》征文奖、边疆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国副刊散文奖等数十项。
热血边关(组诗)
过 皎 平 渡①
两岸青山立
一川红水注
滇蜀衣带紧相连
江渚独石
金沙皎平渡
曾经西南古丝路
茶盐向中原向京都
瓷绸往边疆往身毒
船帆搏浪歌
商贾迎风舞
那年中华际云变
镰刀斧头举
反旧制
拯黎庶
争民主
忽报新独裁
罢北伐
斩革命
一批志士屠
尸血遍染宁汉沪
呜呼呜呼
趁火打劫东洋冦
如狼狈
甚豺虎
我族存亡天下睹
北上北上
抗日抗日
一伍褴褛从滇过
佩红徽 亮红旗
把百姓护 将恶霸除
谁诌“毛匪来,一方荼”
隐没的出山出山
闪躲的出户出户
有船的开禁开禁
让封江大令不算数
江渚独石处
骇浪高 急流突
六天六夜六条船
三十船工三万军
撑篙划桨齐摇橹
无等级之分 官兵同渡
无阶级之分 軍民同渡
渡民族救亡之队伍
东瀛鬼子赶跑了
渡人民解放之队伍
反动王朝倒台了
渡共和赓续之队伍
劳苦大众作主了
渡华夏复兴之队伍
红星中国扬眉了
呵——
不息的皎平渡
咆哮的皎平渡
澎湃的皎平渡
永恒的皎平渡
①:重走长征路,来到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过江渡口——皎平渡。红浆似的金沙湍流依在,两岸高耸的危崖依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立足指挥渡江的江渚独石依在,毛泽东率领红军过滇过江、北上抗日的风采犹然回幕眼前、回音耳边。伟大的事件与平凡的渡口,在历史时空交错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驻足观摩,徘徊体察,感奋于心,敬以纪颂……
不朽的草书①
在双清别墅排排案几上
整齐地陈列着毛笔行草一张张
那是发往战场的命令、播向世界的通讯
那是揭露敌人的檄文、服务人民的政章
可敬新中国的缔造者
亲笔手书一行行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门门炮,是杆杆枪
把强虏摧得灰飞烟灭
将独裁赶进小岛汪洋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风剪刀,是云笤帚
让剥削压迫尽驱除
使丑恶腐朽一扫光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甘霖雨,是灿霞光
领工农兵当家作主
带劳动者奔向康庄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启明星,是召才塔
引归田的野佬、漂洋的搏儒
揽热血的儿郎、护国的干将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擎屋柱,是拱厦梁
举大鼎重塑共和
掷枷锁再兴中华
细忖度,那一行行
何以运转天地气、挥动乾坤量
因了亲笔人,少小睹不平
立志搏苍龙,为民消炎凉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追千年故国史,探炎黄尧舜及秦王
破万卷前贤书,究汉武唐宗又康梁
囊诸域之变闻,鉴人类先进之思想
察底层之呐喊,谙神州落后之状况
鼓一家人,投革命事
率先垂范牵动万户应、亿众响
唤群义士,举正义业
前仆后继掀起瀚海潮、磅礴浪
实践,认识;认识,实践
矛盾,统一;统一,矛盾
斗争,联合;联合,斗争
民主,专政;专政,民主……
字字则达贯长虹
一行行所以有气度
句句则刚重千钧
一行行所以给力量
呵!珍贵的亲笔一行行
不朽的草书一行行
①:参观香山革命纪念地,一遍又一遍地仰看俯读馆中毛泽东手稿。静心细想在过去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毛主席他老人家不知疲倦地战斗战斗、满怀激情地工作工作,毛笔写秃了几多管不知道,纸张写完了几多刀不知道,墨水写干了几多砚不知道。都是无人代笔的文字,更是无机器代笔弄墨的文字啊!那页页狂草多么熟悉亲切,那行行亲笔多么遒劲有力,我感不胜言,惟敬以泪句……
凯 旋 门①
曾经,我们从这里出征
乘夜半,越崎岖,勇敢行进
向前方往前沿如虎冲刺
上一线打头锋似狼陷阵
蹲猫耳洞,穿交通壕
冒枪炮弹,闯地雷阵
我们无畏,一个一个山头去拼
顶酷暑高温,抗潮湿寒冷
捱烂趾烂裆,啃卓绝艰辛
我们无惧,一寸一寸领土去争
有道是:斧钺绘吉象,搏杀决太平
失去的夺回了,夺回的巩固了
一个“赢”字了得!
望边界
绿色披山水
停了炸,复了静
胜利,无不鼓舞爱好和平劳动的人民
各族众乡亲,清早起而行
广采松和竹,高搭凯旋门
通衢的路口啊,又拱又厰的凯旋门
召我们归来,迎我们返程
杯杯米酒,为我们接风
盆盆清水,给我们洗尘
“活着嘞!活着嘞”,憋不住的嘶喊
“回来啦!回来啦”,掩不住的激奋
紧握双双温暖的糙手,拥抱款款深厚的怀襟
捧过束束美丽的鲜花,回应对对亲切的眼睛
立于凯旋门,留影兵车行
伴随几十年,自豪大半生
不幸不忍不甘啊
常看凯旋照,愤慨又痛心
遗憾几十年 ,悼念大半生
难忘那场反击战,我的战友和同仁
去时擎拳齐誓师,来间未得共壮行
边境的焦土中,永远埋着他们的生命
英雄的诗篇里,不朽刻着他们的姓名
凯旋门上,你看到了吗
竹节高高,那是烈士的品性
松枝青青,那是烈士的风韵
“凯旋门”字字鲜红,那是烈士铿锵热血凝成
自此,国与国、边与边、民与民
像一湖碧蓝,澄澈,安宁
呵,凯旋门
谨记战争的门
守望和平的门……
①:1984年7月,我随南京军区陆军原第一军部队赴滇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在作战不同时段,先后写下3份遗书,随时准备捐躯南疆、献身祖国。然而,在经历了枪弹、炮火、地雷、刺刀还有种种艰苦之后,却活着回来了。但是,许多战友没有躲过这些险、这些苦,永远地埋在了那里。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翻出早年部队雄赳赳气昂昂通过凯旋门的老照片,以及尘封了的个人凯旋门留影,我的眼睛潮湿了。
一 方 婚 帕①
多少个深夜
窗外寂静无声
屋内灯火通明
你
独自望着远方
迟迟不肯入睡
因为被褥
太过冰冷
唯有那块手绢
那绣着“两情若是久长时”的婚帕
相伴随寝
谁说孤枕
多少个节庆
朋友举家出游
情侣成双入对
你
独自来回奔走
这边哄着孩子
那边照顾双亲
同事问你
是否结婚
孩子问你
谁是父亲
你轻掩过身
那方“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手绣婚帕
止住双眼饱含的泪星
或许,星月并不知道
孤独的夜里,你在思念谁
亲友并不知道
艰辛的生活,你是为了谁
直到,你携老扶幼
跋山涉水
走进国旗飘扬的边陲
走到番号声振的军营
温暖了月光
团圆了家庭
其时,你骄傲
一扬结婚时的信物
疑窦解释得何其分明
两情久长,岂在朝暮
那是我们镌绣在婚帕上的约定
妻
挚爱的妻
你坚强的心灵
书写着大爱 忠贞
使命高于天
军人本所奉
你却宜然置于自己的头顶
我的妻
军人的妻呀
你单薄的身躯
扛起何止家的重任
因为有你,你的丈夫
那个紧握钢枪的男儿
保卫了边疆,捍卫了安宁
荣誉里边有你——
无辩的功勋
然而,你灿烂地一笑
不——我不是为的功勋
是的
数十春秋一方薄帕
信的是朴素的理
守的是不变的心
夫相妻,妻相夫
两情久长何谈功和名
国即家,家即国
朝朝暮暮岂图官和勋
①:妻患病手术之时,我没有回到她身边。其时,正带领指挥部队进入少数民族同胞世居的红河州大山中,搜捕伺机出境的暴恐分子。在医院陪护的女儿告诉我说,妈妈强忍病痛总不言,老是捧着、望着、守着一块陈年手绢,即那年与我结婚时写下一个约定的手帕,而静静地出神,以坚挺着身子……一听到此,以及后来每想到此,我就不觉喉头咕咕作响,总想要表达几句歉意、敬意与叠加的爱意,以献给默默无闻支持丈夫边疆建功的“军嫂”——一个把痛嚼碎、把泪永远咽到肚子里的爱人。
邓川法庭礼赞①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没有高大的楼堂
和冰凉坚硬的铁门
那低矮开放的灰瓦白墙
涵古纳今的解说润物无声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看不见黑色的法袍
和严酷的眼神
那一声招呼一张笑脸
一句问候一杯热茶
一把椅子一声慢走
融和着调解时的苦口婆心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罕听你不退我不让的辩论
和震耳欲聋的槌鸣
那不时响起嘀嘀呤呤的电话
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咨询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遇不上端坐待讼的官绅
和长队侯传的人们
那衣袋上沾着的泥土
还伴着深林农舍的露凝
这里就是法庭
一方木板写着邓川法庭标识分明
一块河石刻有天平衡秤显示很清
那本子上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文字
叙说着桩桩件件销于无形的战争
这里就是法庭
律令化成通俗易懂的绘画
庭审前移到了乡村
那胜败皆服的笑容
目光里满载信任
这里就是法庭
离百姓好近好近的法庭
人民幸福才是至高无上的法
朝着厚德尚律和谐
法官用心用情甚至用命践行
①:把法庭设到百姓院头,把热线连到村镇街头,把宣传做到田间地头,把疏导落到重点人头,把调解深到隐患苗头……大部分纠纷的解决不出家里、邻里、村里、乡里,让案子难上案板,让涉事者少上法场。群众装在法官胸中,法官装在群众胸中。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皇天的老百姓打官司难啊!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这个地方,探出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真情为民的法院办案工作路子,我适至参观,若希望之灯亮起,特拈句赞之推之。
傈僳阿妈您别哭①
傈僳阿妈您别哭
我知道,您伤心的是这老木屋
倒塌下的何止寨房啊
那是一辈子拾掇起的岁岁月月
傈僳阿妈您别哭
我知道,您不舍的是那山旮旯
搬离开的何止故土啊
那是几十年摸爬过的沟沟坡坡
傈僳阿妈您别哭
我知道,您忧的是往后怎么过
能否住上如意的小院落
不至于儿孙生活慼慼蹙蹙
傈僳阿妈您别哭
您激动,说眼前见到了“佛”
中央和省州来人啦
救灾队伍开进了村村户户
傈僳阿妈咱不哭
您放心,新梁胜比老屋木
乔居山水绿如故
重建日子愈富足
①:那年少数民族聚居的德宏州盈江县,连续发生5.6级、6.1级强震。我作为救援部队指挥员,与国家部委和省、州领导第一时间赶至现地,查看灾情,慰问群众,组织救灾。在卡场、勐弄、苏典等重灾乡镇,亲眼见到几位七十多、八十多岁的傈僳大娘,依偎残垣断壁,难舍老屋故土,咽声哭泣拭泪,现场让人无不动容。忙至深夜,心不能寐,总想说点什么以表慰藉,哪怕有一句话能鼓励灾区群众坚定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也好啊!
怒 江 行①
怒江的水,
怒江的山,
怒江优美人实憨。
忆往昔,
江水长流空照月,
祖辈日子勿如愿。
一行人,
入深山,
幕幕贫困撞心间——
高高矮矮千足屋,
那是树树杈杈支起的房,
透风漏雨毋用谈!
男男女女赤足人,
家中蹲的老、户外跑的小,
咋个不见著鞋穿?!
火塘岂有日日点,
煮盆苞谷吃两天,
家当不值几百元……
傈僳阿妈拄双拐,
颤颤巍巍出棚栏,
坐到坡头晒太阳
光趾素踝总感寒。
双手接过慰问金,
磕下头来念“谢谢!”
那潸然,
那凄然,
那期盼……
团队献上意一片,
个人解出囊几番,
还是忍难舍难,难安难眠。
民心即我心,民生担在肩!
决不让千古湍流轻逝去,
誓把一江涛浪银水兑成钱。
科学开发处女河,
既保生态美又促大发展,
齐努力,共维艰……
看今朝,
怒江大峡谷,
恰似那坡上草果,
红红火火,
村寨新,
老少欢!
①:早年,走进怒江深处一个怒族村寨,不像平坝上那样随处可见有模有样的房盖,这里唯有见到一根根树杈支撑的棚栏竖在眼前,有人介绍这就是避风遮雨的房,名曰“千足屋”。向房走去,有一群孩子跟后赶前地追戏着,一双双小脚光溜溜踩在泥泞里,没有鞋子。进入房中,老人半躺半坐拥着火塘,手中端着半碗苞谷汤,也是光着脚面迎对我们;从苞谷地里拾掇回来接待我们的儿子媳妇,还是赤足裸趾。我在内外角落寻个遍,愕见房中几无长物,不禁泪星浸眶。路经一个朝阳的拐坡,恰遇一位大娘把脚搁在石块上晒太阳,又是无鞋赤脚……我急促翻出贴身的两千元兜底钱递过去,抚着老人的冻脚,只说了声:“给一家人买双鞋”,就感到说不下去。
前线,我心往之①
何以宅家,那是阵地
何以桌台,那是沙盘
何以笔墨,那是枪弹
送瘟神的诗文,疾书了一首又一首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句真理——
自古华夏多磨难,愈挫愈奋永向前
祛疫魔的词章,饱拟了一阕又一阕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股力量——
英雄逆行挥戈去,兵民同城战犹酣
开四季的蓓蕾,工描了一簇又一簇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种原色——
生命似叶每长青,日子若花总灿烂
合天地的云水,厚抹了一重又一重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个愿景——
待到月满人圆时,策杖弄舟醉溪山
呵!血在喷,气在奔,胸在吼,腔在翻
驰骋在烽燧浓滚的前线上
我心之往,如磐之坚
①:有一群年过花甲的老军人,将服已然褪颜、亦多日未穿,但闻戴“新冠”、怀奇毒的敌人袭来,抑不住地血喷气张,凭一颗不言败的心、一道不服输的力,夜以继日书诗绘画,以支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区生命保卫战,其貌可壮,其志可表。我不胜地感在其间,作在其间。
贫情分析会①
横断山之南
兹边疆还高原
曾茶马古道
多荒僻枯远
如今,好一个举动开心颜——
“贫情分析会”
开在了深山
开在了田间
开在了百姓火塘边
“贫情分析会”见担当嘞!
不遮不掩直面“贫”
不等不靠变革“贫”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贫困乡、贫困村整体推进
“直过”“较少”民族整族推进
“贫情分析会”迸智慧嘞!
民主评议,识别“该扶必扶”
蹲点包责,盯牢“应助尽助”
发展产业,一改老农“靠天吃饭”
企业带动,推行“公司+贫困户”
易地搬迁,让“好水土多养几方人”
重视教育,不让一个孩子因困失读
改善卫生,摘掉环境“脏”的帽子
社保兜底,将贫困率降到最低限度
“贫情分析会”举力量嘞!
党政群团点烽火
凝聚起空前扶农之大军
工商学兵起风雷
营造成未有脱贫之矩阵
正是
一困一帮进村去
一难一解入户来
四面匡抚暖媪老
八方相济润桑槐
喜见得
一次次“贫情分析会”之后
三江并流之域
广袤红土地呈现多大的变化
西南边陲之野
连片特困区发生怎样的神奇
看!纳西、傈僳、独龙、哈尼及
景颇、拉祜、基诺、布朗人的笑脸
正像田埂向日葵,绽颜展秀
听!白、彝、傣、壮、苖、瑶及
回、蒙、藏、汉、佤族同胞的笑声
恰似山边喇叭花,喜庆吹奏
边寨民族大戏“富旺舞”
又摆起来,唱起来了
连夜接昼
“贫情分析会”
是一份弘扬,也是一份创造
行程兴奋的我
好有一份寄望,就是
为人民的会
开下去,开下去
利人民的事
做到底,做到底
直到无贫之愿及第
直到小康之梦成圆
呵,分析好,大有益
一个“贫”字了得
①:赴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调研扶贫脱贫工作,到过迪庆、怒江、德宏、澜沧、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文山、保山等州(市)的许多乡镇村寨。所到之处,干部群众之实干,山村面貌之一新,把我的心摇动了,把我的脑摇醍了。由衷感奋,捉笔以诵。
纹面阿姑谣①
漫漫岁月
遥遥亘古
曲曲弯弯独龙江畔
偏僻边远高黎贡山深处
稀稀疏疏世居一支族人
墨墨点点乃是个中纹面姑
传说山中恶魔狂
恃强凌弱抢美姑
独龙女儿无处藏
含耻忍辱任针戳
点点斑,线线墨
刺得花容模样变
脸非脸,目非目
勿似豺虎亦狗猪
泪水伴世代
沿袭不得已的“自残”,
默认无奈何的“呵护”
仅为了
命的保活,身的安足
大山无言
淡去往日的脚步
江水奔涌
冲走曾经的屈辱
来了共产党
除了诸恶魔
乘上幸福车
迈入康庄路
从枷锁之身到自由之身
一步大跨越
从奴隶主义到社会主义
直接高过渡
与世隔绝独龙人
迎抱崭亮新中国
呼儿时代春风劲
吹苏那山那水那万物
不日之变是
整乡整族开发帮扶
兴学兴业文明化俗
筑房筑桥隧道内外
通电通网信息飞速……
告别刀耕火种原始部落
告别结绳记事神台鬼宿
告别吊桥溜索马帮人驮
告别山洞蜗居纺麻织布
雪山孤岛不再“孤”
雾里山村不再“雾”
独龙一族不再“独”
纹面阿姑不再“陋”
自豪独龙族
骄傲纹面姑
过去纹面美变丑
如今绽开时尚符
咋不高歌一曲唱
咋不矜声几番诉
且轻唱
且慢诉
边寨首都心相印
士兵百姓筋连骨
信守铁树千回花
相挽金塔万重福
①:独龙族,生活在怒江州贡山县深山峡谷,该处过去曾是少有不通公路的民族乡,有大半年时间冰雪封山、与外隔绝,群众有个生老病死的事,困难啊!怎样使“雪山孤岛”变通途,让独龙兄弟也过上好日子?从中央到地方,开启了脱贫帮扶行动。子弟兵与地方工程技术人员并肩战斗在高黎贡山腹部,攻克了“大断层、多裂隙、强涌水、高纵坡”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全长6680米的独龙江隧道胜利贯通。看到天翻了、地覆了,独龙群众心里暖洋洋的。有两名六七十岁、黑墨纹面的老阿姑,从山内到山外,从乡里的省里,用本族的语言、敞亮的山音,深情地唱出由衷的歌。
欣看滇西龙江大桥①
在水上
一桥飞架
似那江朦胧雾朦胧
还似那跃汤出浴蛟朦胧
在树上
一桥飞架
似那片片桑绿托天蚕
还似那巨龙轻掠箐丛丛
在岭上
一桥飞架
是云姑娘飘飘儿赶鳌游
还是山神爷悠悠儿追鲲鹏
在月上
一桥飞架
是嫦娥拂袖婀娜舞
还是后羿挽桂情满弓
在日上
一桥飞架
是条条金轮映蓝霄
还是根根银梁衬彩虹
在房上
一桥飞架
是山村快步融入城市
还是城市加速向山村靠拢……
①穿云海,跨峻岭,越深谷,飞天堑……滇西各族同胞翘首以盼的龙江大桥终于通车了!该特大桥,峡谷跨度为世界第一,海拔高度为亚州第一。站远瞧,走近观,居上眺,处下瞻,无不称其长、赞其高、推其拱、惊其弘……
纳西人的通途①
向北通向藏区康巴
向东通向川渝京华
向南通向东盟十国
向西通向缅印大洋
贯的四面八方
通的内衢外敞
这是一个民族世代奉有的愿景
这是一个时代渐臻实现的希望
回首不堪的过往,曾经
纳西男儿背盐驮茶
跋山涉水走异邦
崎岖路 尝尽苦 难还乡
纳西女儿披星戴月
栽菽种粟无法卖
烂在田 蛀在仓 泪洗肠
那年月,道封心闭不晓世
刀耕火种人茫茫
是金子不为财
属玉贝不值当
贫枯日子好难扛
造路!民主革命开创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新方向
造路!改革开放推出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好章法
造路!全面小康开列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时间表
造路!中华复兴唤起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大梦想
造路忙,造路忙
掀起造路大阵仗
向层层山、滔滔水掘进
朝重重难、环环险斗强
掘的神鬼让道
通的海吉天祥
木府地齐心造路的故事
让皑皑玉龙山回首
纳西人走向通途的轰响
令滚滚金沙江惊诧
一支不羁民族世辈的愿望
一个创新时代圆梦的理想
象形的东巴古文抒写得么
动听的纳西古乐上演得么
①:山深隧道长,水阔桥栏宽。在西南崇山峻岭开出条条大道,是边疆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条条希望。置身于古老的纳西人之中,喜看遇山打洞、遇水架桥的工程向前向前,不禁“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之歌悠悠而唱。
张桂柏,武警云南省总队原政委,少将,曾参加边疆自卫还击作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代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民族文学》《解放军文艺》《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等发表大量作品。曾荣获解放军长征文艺奖、武警文艺一等奖、《人民文学》征文奖、边疆文学奖、云南日报文学奖、中国副刊散文奖等数十项。
热血边关(组诗)
过 皎 平 渡①
两岸青山立
一川红水注
滇蜀衣带紧相连
江渚独石
金沙皎平渡
曾经西南古丝路
茶盐向中原向京都
瓷绸往边疆往身毒
船帆搏浪歌
商贾迎风舞
那年中华际云变
镰刀斧头举
反旧制
拯黎庶
争民主
忽报新独裁
罢北伐
斩革命
一批志士屠
尸血遍染宁汉沪
呜呼呜呼
趁火打劫东洋冦
如狼狈
甚豺虎
我族存亡天下睹
北上北上
抗日抗日
一伍褴褛从滇过
佩红徽 亮红旗
把百姓护 将恶霸除
谁诌“毛匪来,一方荼”
隐没的出山出山
闪躲的出户出户
有船的开禁开禁
让封江大令不算数
江渚独石处
骇浪高 急流突
六天六夜六条船
三十船工三万军
撑篙划桨齐摇橹
无等级之分 官兵同渡
无阶级之分 軍民同渡
渡民族救亡之队伍
东瀛鬼子赶跑了
渡人民解放之队伍
反动王朝倒台了
渡共和赓续之队伍
劳苦大众作主了
渡华夏复兴之队伍
红星中国扬眉了
呵——
不息的皎平渡
咆哮的皎平渡
澎湃的皎平渡
永恒的皎平渡
①:重走长征路,来到八十多年前中央红军过江渡口——皎平渡。红浆似的金沙湍流依在,两岸高耸的危崖依在,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立足指挥渡江的江渚独石依在,毛泽东率领红军过滇过江、北上抗日的风采犹然回幕眼前、回音耳边。伟大的事件与平凡的渡口,在历史时空交错中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我驻足观摩,徘徊体察,感奋于心,敬以纪颂……
不朽的草书①
在双清别墅排排案几上
整齐地陈列着毛笔行草一张张
那是发往战场的命令、播向世界的通讯
那是揭露敌人的檄文、服务人民的政章
可敬新中国的缔造者
亲笔手书一行行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门门炮,是杆杆枪
把强虏摧得灰飞烟灭
将独裁赶进小岛汪洋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风剪刀,是云笤帚
让剥削压迫尽驱除
使丑恶腐朽一扫光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甘霖雨,是灿霞光
领工农兵当家作主
带劳动者奔向康庄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启明星,是召才塔
引归田的野佬、漂洋的搏儒
揽热血的儿郎、护国的干将
那亲笔一行行啊
是擎屋柱,是拱厦梁
举大鼎重塑共和
掷枷锁再兴中华
细忖度,那一行行
何以运转天地气、挥动乾坤量
因了亲笔人,少小睹不平
立志搏苍龙,为民消炎凉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追千年故国史,探炎黄尧舜及秦王
破万卷前贤书,究汉武唐宗又康梁
囊诸域之变闻,鉴人类先进之思想
察底层之呐喊,谙神州落后之状况
鼓一家人,投革命事
率先垂范牵动万户应、亿众响
唤群义士,举正义业
前仆后继掀起瀚海潮、磅礴浪
实践,认识;认识,实践
矛盾,统一;统一,矛盾
斗争,联合;联合,斗争
民主,专政;专政,民主……
字字则达贯长虹
一行行所以有气度
句句则刚重千钧
一行行所以给力量
呵!珍贵的亲笔一行行
不朽的草书一行行
①:参观香山革命纪念地,一遍又一遍地仰看俯读馆中毛泽东手稿。静心细想在过去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毛主席他老人家不知疲倦地战斗战斗、满怀激情地工作工作,毛笔写秃了几多管不知道,纸张写完了几多刀不知道,墨水写干了几多砚不知道。都是无人代笔的文字,更是无机器代笔弄墨的文字啊!那页页狂草多么熟悉亲切,那行行亲笔多么遒劲有力,我感不胜言,惟敬以泪句……
凯 旋 门①
曾经,我们从这里出征
乘夜半,越崎岖,勇敢行进
向前方往前沿如虎冲刺
上一线打头锋似狼陷阵
蹲猫耳洞,穿交通壕
冒枪炮弹,闯地雷阵
我们无畏,一个一个山头去拼
顶酷暑高温,抗潮湿寒冷
捱烂趾烂裆,啃卓绝艰辛
我们无惧,一寸一寸领土去争
有道是:斧钺绘吉象,搏杀决太平
失去的夺回了,夺回的巩固了
一个“赢”字了得!
望边界
绿色披山水
停了炸,复了静
胜利,无不鼓舞爱好和平劳动的人民
各族众乡亲,清早起而行
广采松和竹,高搭凯旋门
通衢的路口啊,又拱又厰的凯旋门
召我们归来,迎我们返程
杯杯米酒,为我们接风
盆盆清水,给我们洗尘
“活着嘞!活着嘞”,憋不住的嘶喊
“回来啦!回来啦”,掩不住的激奋
紧握双双温暖的糙手,拥抱款款深厚的怀襟
捧过束束美丽的鲜花,回应对对亲切的眼睛
立于凯旋门,留影兵车行
伴随几十年,自豪大半生
不幸不忍不甘啊
常看凯旋照,愤慨又痛心
遗憾几十年 ,悼念大半生
难忘那场反击战,我的战友和同仁
去时擎拳齐誓师,来间未得共壮行
边境的焦土中,永远埋着他们的生命
英雄的诗篇里,不朽刻着他们的姓名
凯旋门上,你看到了吗
竹节高高,那是烈士的品性
松枝青青,那是烈士的风韵
“凯旋门”字字鲜红,那是烈士铿锵热血凝成
自此,国与国、边与边、民与民
像一湖碧蓝,澄澈,安宁
呵,凯旋门
谨记战争的门
守望和平的门……
①:1984年7月,我随南京军区陆军原第一军部队赴滇参加边境自卫反击战。在作战不同时段,先后写下3份遗书,随时准备捐躯南疆、献身祖国。然而,在经历了枪弹、炮火、地雷、刺刀还有种种艰苦之后,却活着回来了。但是,许多战友没有躲过这些险、这些苦,永远地埋在了那里。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翻出早年部队雄赳赳气昂昂通过凯旋门的老照片,以及尘封了的个人凯旋门留影,我的眼睛潮湿了。
一 方 婚 帕①
多少个深夜
窗外寂静无声
屋内灯火通明
你
独自望着远方
迟迟不肯入睡
因为被褥
太过冰冷
唯有那块手绢
那绣着“两情若是久长时”的婚帕
相伴随寝
谁说孤枕
多少个节庆
朋友举家出游
情侣成双入对
你
独自来回奔走
这边哄着孩子
那边照顾双亲
同事问你
是否结婚
孩子问你
谁是父亲
你轻掩过身
那方“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手绣婚帕
止住双眼饱含的泪星
或许,星月并不知道
孤独的夜里,你在思念谁
亲友并不知道
艰辛的生活,你是为了谁
直到,你携老扶幼
跋山涉水
走进国旗飘扬的边陲
走到番号声振的军营
温暖了月光
团圆了家庭
其时,你骄傲
一扬结婚时的信物
疑窦解释得何其分明
两情久长,岂在朝暮
那是我们镌绣在婚帕上的约定
妻
挚爱的妻
你坚强的心灵
书写着大爱 忠贞
使命高于天
军人本所奉
你却宜然置于自己的头顶
我的妻
军人的妻呀
你单薄的身躯
扛起何止家的重任
因为有你,你的丈夫
那个紧握钢枪的男儿
保卫了边疆,捍卫了安宁
荣誉里边有你——
无辩的功勋
然而,你灿烂地一笑
不——我不是为的功勋
是的
数十春秋一方薄帕
信的是朴素的理
守的是不变的心
夫相妻,妻相夫
两情久长何谈功和名
国即家,家即国
朝朝暮暮岂图官和勋
①:妻患病手术之时,我没有回到她身边。其时,正带领指挥部队进入少数民族同胞世居的红河州大山中,搜捕伺机出境的暴恐分子。在医院陪护的女儿告诉我说,妈妈强忍病痛总不言,老是捧着、望着、守着一块陈年手绢,即那年与我结婚时写下一个约定的手帕,而静静地出神,以坚挺着身子……一听到此,以及后来每想到此,我就不觉喉头咕咕作响,总想要表达几句歉意、敬意与叠加的爱意,以献给默默无闻支持丈夫边疆建功的“军嫂”——一个把痛嚼碎、把泪永远咽到肚子里的爱人。
邓川法庭礼赞①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没有高大的楼堂
和冰凉坚硬的铁门
那低矮开放的灰瓦白墙
涵古纳今的解说润物无声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看不见黑色的法袍
和严酷的眼神
那一声招呼一张笑脸
一句问候一杯热茶
一把椅子一声慢走
融和着调解时的苦口婆心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罕听你不退我不让的辩论
和震耳欲聋的槌鸣
那不时响起嘀嘀呤呤的电话
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咨询
这里实在不是法庭
遇不上端坐待讼的官绅
和长队侯传的人们
那衣袋上沾着的泥土
还伴着深林农舍的露凝
这里就是法庭
一方木板写着邓川法庭标识分明
一块河石刻有天平衡秤显示很清
那本子上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文字
叙说着桩桩件件销于无形的战争
这里就是法庭
律令化成通俗易懂的绘画
庭审前移到了乡村
那胜败皆服的笑容
目光里满载信任
这里就是法庭
离百姓好近好近的法庭
人民幸福才是至高无上的法
朝着厚德尚律和谐
法官用心用情甚至用命践行
①:把法庭设到百姓院头,把热线连到村镇街头,把宣传做到田间地头,把疏导落到重点人头,把调解深到隐患苗头……大部分纠纷的解决不出家里、邻里、村里、乡里,让案子难上案板,让涉事者少上法场。群众装在法官胸中,法官装在群众胸中。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皇天的老百姓打官司难啊!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这个地方,探出了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真情为民的法院办案工作路子,我适至参观,若希望之灯亮起,特拈句赞之推之。
傈僳阿妈您别哭①
傈僳阿妈您别哭
我知道,您伤心的是这老木屋
倒塌下的何止寨房啊
那是一辈子拾掇起的岁岁月月
傈僳阿妈您别哭
我知道,您不舍的是那山旮旯
搬离开的何止故土啊
那是几十年摸爬过的沟沟坡坡
傈僳阿妈您别哭
我知道,您忧的是往后怎么过
能否住上如意的小院落
不至于儿孙生活慼慼蹙蹙
傈僳阿妈您别哭
您激动,说眼前见到了“佛”
中央和省州来人啦
救灾队伍开进了村村户户
傈僳阿妈咱不哭
您放心,新梁胜比老屋木
乔居山水绿如故
重建日子愈富足
①:那年少数民族聚居的德宏州盈江县,连续发生5.6级、6.1级强震。我作为救援部队指挥员,与国家部委和省、州领导第一时间赶至现地,查看灾情,慰问群众,组织救灾。在卡场、勐弄、苏典等重灾乡镇,亲眼见到几位七十多、八十多岁的傈僳大娘,依偎残垣断壁,难舍老屋故土,咽声哭泣拭泪,现场让人无不动容。忙至深夜,心不能寐,总想说点什么以表慰藉,哪怕有一句话能鼓励灾区群众坚定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也好啊!
怒 江 行①
怒江的水,
怒江的山,
怒江优美人实憨。
忆往昔,
江水长流空照月,
祖辈日子勿如愿。
一行人,
入深山,
幕幕贫困撞心间——
高高矮矮千足屋,
那是树树杈杈支起的房,
透风漏雨毋用谈!
男男女女赤足人,
家中蹲的老、户外跑的小,
咋个不见著鞋穿?!
火塘岂有日日点,
煮盆苞谷吃两天,
家当不值几百元……
傈僳阿妈拄双拐,
颤颤巍巍出棚栏,
坐到坡头晒太阳
光趾素踝总感寒。
双手接过慰问金,
磕下头来念“谢谢!”
那潸然,
那凄然,
那期盼……
团队献上意一片,
个人解出囊几番,
还是忍难舍难,难安难眠。
民心即我心,民生担在肩!
决不让千古湍流轻逝去,
誓把一江涛浪银水兑成钱。
科学开发处女河,
既保生态美又促大发展,
齐努力,共维艰……
看今朝,
怒江大峡谷,
恰似那坡上草果,
红红火火,
村寨新,
老少欢!
①:早年,走进怒江深处一个怒族村寨,不像平坝上那样随处可见有模有样的房盖,这里唯有见到一根根树杈支撑的棚栏竖在眼前,有人介绍这就是避风遮雨的房,名曰“千足屋”。向房走去,有一群孩子跟后赶前地追戏着,一双双小脚光溜溜踩在泥泞里,没有鞋子。进入房中,老人半躺半坐拥着火塘,手中端着半碗苞谷汤,也是光着脚面迎对我们;从苞谷地里拾掇回来接待我们的儿子媳妇,还是赤足裸趾。我在内外角落寻个遍,愕见房中几无长物,不禁泪星浸眶。路经一个朝阳的拐坡,恰遇一位大娘把脚搁在石块上晒太阳,又是无鞋赤脚……我急促翻出贴身的两千元兜底钱递过去,抚着老人的冻脚,只说了声:“给一家人买双鞋”,就感到说不下去。
前线,我心往之①
何以宅家,那是阵地
何以桌台,那是沙盘
何以笔墨,那是枪弹
送瘟神的诗文,疾书了一首又一首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句真理——
自古华夏多磨难,愈挫愈奋永向前
祛疫魔的词章,饱拟了一阕又一阕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股力量——
英雄逆行挥戈去,兵民同城战犹酣
开四季的蓓蕾,工描了一簇又一簇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种原色——
生命似叶每长青,日子若花总灿烂
合天地的云水,厚抹了一重又一重
欲告慰我的同胞坚信一个愿景——
待到月满人圆时,策杖弄舟醉溪山
呵!血在喷,气在奔,胸在吼,腔在翻
驰骋在烽燧浓滚的前线上
我心之往,如磐之坚
①:有一群年过花甲的老军人,将服已然褪颜、亦多日未穿,但闻戴“新冠”、怀奇毒的敌人袭来,抑不住地血喷气张,凭一颗不言败的心、一道不服输的力,夜以继日书诗绘画,以支持一场突如其来的疫区生命保卫战,其貌可壮,其志可表。我不胜地感在其间,作在其间。
贫情分析会①
横断山之南
兹边疆还高原
曾茶马古道
多荒僻枯远
如今,好一个举动开心颜——
“贫情分析会”
开在了深山
开在了田间
开在了百姓火塘边
“贫情分析会”见担当嘞!
不遮不掩直面“贫”
不等不靠变革“贫”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贫困乡、贫困村整体推进
“直过”“较少”民族整族推进
“贫情分析会”迸智慧嘞!
民主评议,识别“该扶必扶”
蹲点包责,盯牢“应助尽助”
发展产业,一改老农“靠天吃饭”
企业带动,推行“公司+贫困户”
易地搬迁,让“好水土多养几方人”
重视教育,不让一个孩子因困失读
改善卫生,摘掉环境“脏”的帽子
社保兜底,将贫困率降到最低限度
“贫情分析会”举力量嘞!
党政群团点烽火
凝聚起空前扶农之大军
工商学兵起风雷
营造成未有脱贫之矩阵
正是
一困一帮进村去
一难一解入户来
四面匡抚暖媪老
八方相济润桑槐
喜见得
一次次“贫情分析会”之后
三江并流之域
广袤红土地呈现多大的变化
西南边陲之野
连片特困区发生怎样的神奇
看!纳西、傈僳、独龙、哈尼及
景颇、拉祜、基诺、布朗人的笑脸
正像田埂向日葵,绽颜展秀
听!白、彝、傣、壮、苖、瑶及
回、蒙、藏、汉、佤族同胞的笑声
恰似山边喇叭花,喜庆吹奏
边寨民族大戏“富旺舞”
又摆起来,唱起来了
连夜接昼
“贫情分析会”
是一份弘扬,也是一份创造
行程兴奋的我
好有一份寄望,就是
为人民的会
开下去,开下去
利人民的事
做到底,做到底
直到无贫之愿及第
直到小康之梦成圆
呵,分析好,大有益
一个“贫”字了得
①:赴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调研扶贫脱贫工作,到过迪庆、怒江、德宏、澜沧、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文山、保山等州(市)的许多乡镇村寨。所到之处,干部群众之实干,山村面貌之一新,把我的心摇动了,把我的脑摇醍了。由衷感奋,捉笔以诵。
纹面阿姑谣①
漫漫岁月
遥遥亘古
曲曲弯弯独龙江畔
偏僻边远高黎贡山深处
稀稀疏疏世居一支族人
墨墨点点乃是个中纹面姑
传说山中恶魔狂
恃强凌弱抢美姑
独龙女儿无处藏
含耻忍辱任针戳
点点斑,线线墨
刺得花容模样变
脸非脸,目非目
勿似豺虎亦狗猪
泪水伴世代
沿袭不得已的“自残”,
默认无奈何的“呵护”
仅为了
命的保活,身的安足
大山无言
淡去往日的脚步
江水奔涌
冲走曾经的屈辱
来了共产党
除了诸恶魔
乘上幸福车
迈入康庄路
从枷锁之身到自由之身
一步大跨越
从奴隶主义到社会主义
直接高过渡
与世隔绝独龙人
迎抱崭亮新中国
呼儿时代春风劲
吹苏那山那水那万物
不日之变是
整乡整族开发帮扶
兴学兴业文明化俗
筑房筑桥隧道内外
通电通网信息飞速……
告别刀耕火种原始部落
告别结绳记事神台鬼宿
告别吊桥溜索马帮人驮
告别山洞蜗居纺麻织布
雪山孤岛不再“孤”
雾里山村不再“雾”
独龙一族不再“独”
纹面阿姑不再“陋”
自豪独龙族
骄傲纹面姑
过去纹面美变丑
如今绽开时尚符
咋不高歌一曲唱
咋不矜声几番诉
且轻唱
且慢诉
边寨首都心相印
士兵百姓筋连骨
信守铁树千回花
相挽金塔万重福
①:独龙族,生活在怒江州贡山县深山峡谷,该处过去曾是少有不通公路的民族乡,有大半年时间冰雪封山、与外隔绝,群众有个生老病死的事,困难啊!怎样使“雪山孤岛”变通途,让独龙兄弟也过上好日子?从中央到地方,开启了脱贫帮扶行动。子弟兵与地方工程技术人员并肩战斗在高黎贡山腹部,攻克了“大断层、多裂隙、强涌水、高纵坡”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使全长6680米的独龙江隧道胜利贯通。看到天翻了、地覆了,独龙群众心里暖洋洋的。有两名六七十岁、黑墨纹面的老阿姑,从山内到山外,从乡里的省里,用本族的语言、敞亮的山音,深情地唱出由衷的歌。
欣看滇西龙江大桥①
在水上
一桥飞架
似那江朦胧雾朦胧
还似那跃汤出浴蛟朦胧
在树上
一桥飞架
似那片片桑绿托天蚕
还似那巨龙轻掠箐丛丛
在岭上
一桥飞架
是云姑娘飘飘儿赶鳌游
还是山神爷悠悠儿追鲲鹏
在月上
一桥飞架
是嫦娥拂袖婀娜舞
还是后羿挽桂情满弓
在日上
一桥飞架
是条条金轮映蓝霄
还是根根银梁衬彩虹
在房上
一桥飞架
是山村快步融入城市
还是城市加速向山村靠拢……
①穿云海,跨峻岭,越深谷,飞天堑……滇西各族同胞翘首以盼的龙江大桥终于通车了!该特大桥,峡谷跨度为世界第一,海拔高度为亚州第一。站远瞧,走近观,居上眺,处下瞻,无不称其长、赞其高、推其拱、惊其弘……
纳西人的通途①
向北通向藏区康巴
向东通向川渝京华
向南通向东盟十国
向西通向缅印大洋
贯的四面八方
通的内衢外敞
这是一个民族世代奉有的愿景
这是一个时代渐臻实现的希望
回首不堪的过往,曾经
纳西男儿背盐驮茶
跋山涉水走异邦
崎岖路 尝尽苦 难还乡
纳西女儿披星戴月
栽菽种粟无法卖
烂在田 蛀在仓 泪洗肠
那年月,道封心闭不晓世
刀耕火种人茫茫
是金子不为财
属玉贝不值当
贫枯日子好难扛
造路!民主革命开创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新方向
造路!改革开放推出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好章法
造路!全面小康开列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时间表
造路!中华复兴唤起了
人民走向通途的大梦想
造路忙,造路忙
掀起造路大阵仗
向层层山、滔滔水掘进
朝重重难、环环险斗强
掘的神鬼让道
通的海吉天祥
木府地齐心造路的故事
让皑皑玉龙山回首
纳西人走向通途的轰响
令滚滚金沙江惊诧
一支不羁民族世辈的愿望
一个创新时代圆梦的理想
象形的东巴古文抒写得么
动听的纳西古乐上演得么
①:山深隧道长,水阔桥栏宽。在西南崇山峻岭开出条条大道,是边疆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条条希望。置身于古老的纳西人之中,喜看遇山打洞、遇水架桥的工程向前向前,不禁“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之歌悠悠而唱。
注释:
《离骚》2020年第1、2期(合刊)“头条红诗”优秀作品选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