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清新的诗

作者:庞培   2019年10月11日 10:34      631    收藏

古时中国人说:“天涯何处无芳草”,说的就是诗。诗和芳草一样年年绿,年年枯萎,到处迎风生长,凡有生命处都有绿草。甚至浩淼碧波的大海,也是青草或诗歌样式的一种生长蓬勃。诗无所谓高贵,也无所谓卑贱,只是生命本身。人所最后拥有的,只是一首诗的清新。

他们手上紧攥着一首诗的清新,坐在你对面,而他们并没有对于词语的丝毫认识,这不妨碍诗的感情从他们眼里、从呼吸和沉默中流露出来,诗就像青年人的恋爱一样危险,一样孤立。

在众人中间,当一名诗人坐下来时,诗,往往会在周围更多的陌生人那里。而一名诗人,恰恰是那位远离诗歌者。

诗人,倍受责疑,是唯一有权利在开口言说时保持沉默者。

换句话说,人们失去的不是诗歌,而是某种言辞。

——永远不要低估晚风拂柳时脚下那一小片轻柔荡漾的草地。

一首诗的清新轻易击碎一个时代的无情。

人们悬挂在墙的任何肖像,皆具备一首诗的到场。

比死亡更振奋。比帕斯捷尔纳克更马堡时期,也或更苦恼消沉。

比时钟更尖锐。

今天早晨,诗在我的房子里。她随处走动,而我仿佛一名不敢轻易弄出声响,预备下楼去吃早饭的半夜匆匆入住的房客。

人们的灵魂永远在诗的驿站暂居,保持着张生和崔莺莺式的第一夜:初夜。对于院墙和钟楼般的夜色,既不敢造次,也不能窥探太久。所以说,诗——包含了人生的全部开端和结束。就像爱(我们所有人都是以爱开始,渐渐经由无爱而终止)。而真理在于结束比开端更困难,困难百倍。世人多数皆无法体味爱情崇高瑰异的延续、生长和结束(果)。因天赋的、无意识的开端容易,也较为普遍,但智性和文明礼乐层面的体面收场,由于有了人文和人为意识的介入,一般的世人只有可能选择撒手;只有可能自动愚昧,而抱憾终生了。

所谓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所指两者:其一是诗人在京城做官五十年后,终于告别跟其钱塘江畔的故乡完全不同的北方乡野了。其二,即一首诗的清新。

是啊!

诗和芳草一样年年绿。但今年绿的,却是离乡经年的老家河岸上的芳草啊。

在唐玄宗亲自倡导主持的饯别宴会上,早春的风正在送别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一名江南诗人。

同席者有李白。

当一首诗满腹辛酸时,还需要诗人的名字吗?

他小心翼翼地和诗歌保持着从容、冷静、客套的距离。因为诗是君王之上的君王——看不见的皇帝。

诗时而是那个令人诧异的乡里儿童,时而是一阵风,时而是我的早晨,时而又是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所赞颂的《冰淇淋皇帝》。

我付出的房租超乎想像地昂贵,居住在房产证署有本人名字的一户楼中楼房子里——而我下楼时全身忐忑,大气不敢多喘一下。

我是微风吹过绿草地时的光与影隐蔽的房客。我甚至不可能有长相,不可能有名字,有隶属自己的记性。我没有隐私。不存在将来。我不知道另一阵风可能的身世。

一首诗的清新,我是那里光阴的故事。

这么大年纪了,读两首诗有什么难的。

是啊,西晋时刘琨临终有《重赠卢湛》一首:何意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意思是说:忽乎吾将行兮”(屈原:《涉江》)

《周易·系辞》里又有“阴阳不测故谓神”。横渠注云“一故神,两在故不测”。

所有伟大的诗歌都要求我们被它占有。在记忆中拥有是开始,扩展我们的意识是目的。”(哈罗德·布鲁姆:《读诗的艺术》)

如此说来,一首诗的清新是有阴阳两界两种界面。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论语·卫灵公》)

同样,《道德经》四十一章有大器晚成句,而帛书乙本作大器免成”。

晚上,我打开灯,一首诗的清新还在那里,就像一个刚冲完凉的人,赤脚,手上拿着松软的浴巾走路一样(这样的走路感跟平常上街不大一样)。因为水的湿漉漉的温凉还在他的思想或大脑皮层滴落。冲凉”,一个多么美好的词!好像这个词里面不仅有着水流清凉,有着天渐暗下来夜晚的水份,而且还有光亮和朝向僻静房间的窗户。人类通过窗户冲洗身子,而不是水笼头金属的帘网。

问题或许在于冲凉之前和冲凉之后—— 一首诗如果垂下她清新的影子。生活寄寓在这天然母性的、女性的影子里。

夜晚和夜晚在喃喃道别。

我们听得见困倦于故事情节的诗句和犯迷糊的诗句之间的不同点。当我拨下钥匙,走进自己那个黑暗中空荡荡的家时。

好诗有着天然的好性情。坏诗永远怨天忧人。

就像陆羽《茶经》所言: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

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育,以木制之,以竹编之,以纸糊之,中有隔,上有覆,下有床,傍有门,掩一扇。中置一器,贮煻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时,焚之以火。

茶之否臧,存于口诀。

雨落下来,就像有人在吃饭桌上咬到了脆骨一样。

——我的早饭我永远吃不好,因为连自己的胃都提心吊胆。所谓诗人,是指房间经常空荡荡主人不在的那种人。

另一方面,她又像是无时、无处不在。连窗外天气也变得神出鬼没的。

“……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韦应物:《秦妇吟》)

在街上,你会迎面猝见一首诗的清新,它吹起人的头发。他到达任何他其实不在的地方。

当巴黎时期困苦中的茨维塔雅娃写信给里尔克时,如同用手拍打到了一只苍蝇:

“终有一天,我们会重逢。倘若我们一同被人梦见。”

——没有人彼此梦见。只有可能梦见那一首诗的清新。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3.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4.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5. 诗桥连心,相知相亲
  6. 山中酬唱,诗短情长——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陕西商洛
  7. “我们处在同一片星空下” | 中外诗人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8. 诗人是有国界的,但诗歌是无国界的
  9. 《抗战诗选》:诗歌,抵抗遗忘的武器
  10. 永远保持对诗歌的热爱——2025国际青春诗会走进陕西师范大学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