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崔文
2018-06-17
一个生命,
从三千年前走来,
袅袅翩翩,
如梦如幻,
亭亭玉立,
一副如花的容颜。
她的声音,
初听如婴儿啼哭,
如劳动号子,
一声惊呼,一声赞叹,
真挚的心声,
发自肺腑的情感。
继而是燕子呢喃,
雨打芭蕉,流水潺潺。
亦有噫吁呜呼,仰天长叹。
循着音乐的韵律节奏,
在平仄中顿挫、抑扬婉转。
有时余音袅袅,有时嘈嘈切切,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她似乎牵着天上人间,
因之人类得以有歌,神人以和,
成就情感的抒发,灵魂沟通的语言。
她是促织声声,布谷催耕,杳杳钟声,
汇聚成生活,她也是生活的凝炼。
她优美妖娆,千姿百态,
如五颜六色渲染出画卷。
她亦如书法之龙蛇,舞蹈之妙曼。
她有时壮阔雄奇,有时奔放豪迈;
有时飞动飘逸,有时清丽幽婉。
有时宇挟风霜,气凌霄汉!
她已走过三千年,
却依然如少女般亮丽光鲜,
如鲜花般香醇娇艳。
令人沉迷流连,醉卧花丛,一晌贪欢。
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苍桑巨变,
她愈加年轻丰满,熠熠生辉,星光璀璨。
一个少女,在水一方;
一个少年,在河对面。
她从三千年前走来。
有人视如珍珠瑰宝,
有人视如糟糠瘪稗。
有人嫌弃,不如拜物拜金;
有人喜爱,作为冠冕顶戴。
她确实不是面包牛奶,
只滋养品位精神,
她超然于物欲横流之上,
非庸人可识,可辨。
谁若眼中唯有物质,
就看不到她的价值所在。
她是小桥流水,牵肠百转;
也是大江东去,故垒西边。
她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也是润物细无声,春雨绵绵。
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也是明月松间照,石上流清泉。
她圆如长河落日,直如大漠孤烟。
她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榭堂前燕,
她是康桥上挥动的不沾云彩的衣衫。
她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担当,
她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浪漫,
她是醉卧沙场的潇洒豪迈。
她宁可沉入汨罗江也不受屈辱,
她只为圣洁的灵魂书写高尚,
她面对不公不平仰天长啸,怒发冲冠。
她是离骚,她是橘颂,她是天问,
她让人想起孤单无归无国无家的屈原。
一个少女,在河之洲;
一个少年,在水中间。
她从生活走来,
她已走过三千年。
也曾傍徨,也曾迷茫,
她用钥匙去敲厚厚的墙;
她坚信自由,坚信平等,
她致橡树以示爱的告白。
她也曾虚无缥缈如海市蜃楼,
痴颠呓语,
让人们雾里看花,不知所言。
如今,她囿困在象牙之塔,
自我欣赏,与世疏远,顾影自怜。
躲进世外桃源,甘居梦幻,
自隐于其理想美满,无视丑恶悲惨。
请翻过这压抑无聊的一页,埋入历史的坝下,
她要走回生活,走回现实,走回她应有的春天。
——她在塔中不甘地呼喊。
她曾在北國原驰腊象,
她曾在桔子洲头浪遏飞舟;
她曾为阳光真理呼号,
高高举起双臂,站在地球之边。
她曾在青纱帐写给战斗者,
她曾进入团泊洼的秋天;
她曾在天上的街市,
看到美好的人间。
她犹如火把,
将前途照亮,将希望点燃。
她是诗,
她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她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
她是艺术之母,文学之源。
她属于灵魂,她是灵魂的家园。
她来了,在三千年前,在水一方;
您走了,在三千年前,在水中央。
一个少女,在河之洲,在水一方;
一个少年,用他的童心歌唱,
童音,闪烁着滿天星光。
从三千年前走来,
袅袅翩翩,
如梦如幻,
亭亭玉立,
一副如花的容颜。
她的声音,
初听如婴儿啼哭,
如劳动号子,
一声惊呼,一声赞叹,
真挚的心声,
发自肺腑的情感。
继而是燕子呢喃,
雨打芭蕉,流水潺潺。
亦有噫吁呜呼,仰天长叹。
循着音乐的韵律节奏,
在平仄中顿挫、抑扬婉转。
有时余音袅袅,有时嘈嘈切切,
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她似乎牵着天上人间,
因之人类得以有歌,神人以和,
成就情感的抒发,灵魂沟通的语言。
她是促织声声,布谷催耕,杳杳钟声,
汇聚成生活,她也是生活的凝炼。
她优美妖娆,千姿百态,
如五颜六色渲染出画卷。
她亦如书法之龙蛇,舞蹈之妙曼。
她有时壮阔雄奇,有时奔放豪迈;
有时飞动飘逸,有时清丽幽婉。
有时宇挟风霜,气凌霄汉!
她已走过三千年,
却依然如少女般亮丽光鲜,
如鲜花般香醇娇艳。
令人沉迷流连,醉卧花丛,一晌贪欢。
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苍桑巨变,
她愈加年轻丰满,熠熠生辉,星光璀璨。
一个少女,在水一方;
一个少年,在河对面。
她从三千年前走来。
有人视如珍珠瑰宝,
有人视如糟糠瘪稗。
有人嫌弃,不如拜物拜金;
有人喜爱,作为冠冕顶戴。
她确实不是面包牛奶,
只滋养品位精神,
她超然于物欲横流之上,
非庸人可识,可辨。
谁若眼中唯有物质,
就看不到她的价值所在。
她是小桥流水,牵肠百转;
也是大江东去,故垒西边。
她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也是润物细无声,春雨绵绵。
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也是明月松间照,石上流清泉。
她圆如长河落日,直如大漠孤烟。
她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王榭堂前燕,
她是康桥上挥动的不沾云彩的衣衫。
她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担当,
她是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乐观浪漫,
她是醉卧沙场的潇洒豪迈。
她宁可沉入汨罗江也不受屈辱,
她只为圣洁的灵魂书写高尚,
她面对不公不平仰天长啸,怒发冲冠。
她是离骚,她是橘颂,她是天问,
她让人想起孤单无归无国无家的屈原。
一个少女,在河之洲;
一个少年,在水中间。
她从生活走来,
她已走过三千年。
也曾傍徨,也曾迷茫,
她用钥匙去敲厚厚的墙;
她坚信自由,坚信平等,
她致橡树以示爱的告白。
她也曾虚无缥缈如海市蜃楼,
痴颠呓语,
让人们雾里看花,不知所言。
如今,她囿困在象牙之塔,
自我欣赏,与世疏远,顾影自怜。
躲进世外桃源,甘居梦幻,
自隐于其理想美满,无视丑恶悲惨。
请翻过这压抑无聊的一页,埋入历史的坝下,
她要走回生活,走回现实,走回她应有的春天。
——她在塔中不甘地呼喊。
她曾在北國原驰腊象,
她曾在桔子洲头浪遏飞舟;
她曾为阳光真理呼号,
高高举起双臂,站在地球之边。
她曾在青纱帐写给战斗者,
她曾进入团泊洼的秋天;
她曾在天上的街市,
看到美好的人间。
她犹如火把,
将前途照亮,将希望点燃。
她是诗,
她是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她是六艺之一,群经之始;
她是艺术之母,文学之源。
她属于灵魂,她是灵魂的家园。
她来了,在三千年前,在水一方;
您走了,在三千年前,在水中央。
一个少女,在河之洲,在水一方;
一个少年,用他的童心歌唱,
童音,闪烁着滿天星光。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