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荆楚文化旅游节·中华诗学论坛部分专家专访

端午悼屈子 恢弘天地正气 群贤会郢都 共话古城复兴

作者:曹歌   2018年06月26日 09:19  荆州日报    765    收藏

端午放歌,风骚荆楚金凤唳;群贤毕至,俊彦古城锦囊开。今年各地端午节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在屈原泽畔行吟的汨罗,人们用赛龙舟,祭屈子,诵离骚,追忆屈原爱国忧民滚烫而高贵的精神,祈祷国泰民阜,繁荣和平。

而在屈原施展政治抱负,迸发创作热情、大部分楚辞作品的诞生之地——荆州,一场别开生面、气势磅礴的文化盛宴正灿然开启。

6月9日,为期10天的首届荆楚文化旅游节在荆州盛大开幕。17场大型剧目展演、高峰论坛、文物会展、书法美术、汉剧歌舞、令人目不暇接,更有中华诗人节宏大开幕,一股文化浪潮席卷荆山楚水。

18日,端午节,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以身殉国的日子,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届中华诗人节在荆州隆重开幕,荆楚大地,诗潮涌动,古城山水,诗意盎然。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位楚辞研究者和诗学专家济济一堂,遥奠“诗祖”屈原,共议诗歌发展。在随后的中华诗学论坛上,专家各擅所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展示了屈原楚辞的最新研究成果,专家们纷纷点赞中华诗人节的成功举办,赞叹荆州市委市政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和高远的战略眼光。

首届荆楚文化旅游节的精彩让参会专家学者大呼过瘾,这些见过无数类似活动的专家们,一致认为荆楚文化旅游节节目精彩,气氛热烈,内涵丰富,不仅完美展现了荆楚丰厚的人文历史,也让与会者见识了荆楚秀美的山水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资源。

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激动地说:通过举办中华诗人节,我感觉屈原又回来了!屈原回来了,“诗祖”回来了,拥有诗祖的荆州,定将吸引世界爱好楚辞的人们,把荆州打造成为屈原楚辞研究的“圣地”,把荆州建设成为中华诗词创作的大本营,文化的优势自然转化为旅游优势。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徐志啸在观看了大型原创音乐剧《沧浪水清》后高度评价:这台晚会好,可邀请到上海演出,到全国舞台亮相。

与会者在醉心于精彩演出和秀美风景的同时,也不忘为荆州文化旅游纷献锦囊,出谋划策。

心意拳拳,这里有学者对楚辞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有对荆州文旅融合发展的真知灼见。

本报特遴选其中5位学者的专访,以飨读者。


p4_b


呼唤屈原回归再塑风骚诗城——访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


汉服、清瘦、白发、双目有神、声音宏亮。

吟咏诗人、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周笃文充沛的精气神令人惊讶,想不到老人家已是耄耋之年。

周老是屈原的崇拜者和研究者,说起屈原,周老双目放光,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两千三百年前,在荆州这块土地上,屈原诞生了,这颗横空出世的诗坛巨星,如太阳一样,以其辉煌的光华,照亮了中国诗歌的天空,成为中国诗歌之父,他的楚辞至今仍如日月一样朗照中华大地,启迪着人们的心智,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以忧民爱国的精神,冰清玉洁的品格,瑰丽雄奇的作品,赢得了后世的敬仰。“我是汨罗人,对于屈原生活工作创作的地方荆州,一直充满了敬仰。”周老说。

周老这次受邀参加首届中华诗人节和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他不顾高龄,风尘仆仆,欣然前往。就是因为屈原情结,惦念屈原的故乡——荆州。

古城荆州,给周老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一处处保存完好的古迹,一座座岁月悠久的遗址,高楼长街掩映波光湖色,历史风貌犹存,现代文明凸显,发展中的江汉明珠荆州,令周老一见如故,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座千年古城。

说起中华诗人节和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周老更是啧啧称赞。“以荆州这个城市的体量,承办如此规模的中华诗人节、中国荆州·中国诗学论坛,而且举办得这么完美,让我对荆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充满了敬意。

动用各方面力量,承办大型文化活动,在文化方面不吝投入,全国少见,荆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如此重视,并取得了成绩,见到了效果,令人欣慰,令人敬重。

诗歌界有句话:中国诗歌看湖北,湖北诗歌看荆州,不仅说明了荆州的诗歌传统积淀的厚重,也反映了荆州对诗歌发展繁荣的重视和支持。

荆州是屈原的故乡,屈原的精神已浸润到荆楚后人的血脉之中,传承荆楚文化,弘扬屈原精神,就是要学习屈原的优国忧民,独立思考、上下求索,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美好精神品格,这些品格也正是发展中的荆州需要的精神品格。

呼唤屈子回归,再造风骚之城。中华诗人节,纪念屈原,呼唤屈原回归,把屈原这些可贵的精神,用于我们今天的建设中,还有什么困不能克服,什么样的险阻不能征服?借此盛会,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屈原精神,了解荆州,让中华诗人节成为荆州文化旅游繁荣发展、走向复兴的美好前奏。                                                

采访即将结束,周老意犹未尽,咏唱了一首为荆州而作的诗歌:熏风送我到荆州,万象宏开气象遒。千古诗城添异彩,心潮涌向九霄头。

清朗苍劲的歌声越过蜿蜒城墙,越过悠悠白云,越过沧桑岁月,化作一片白帆,迎接屈子的归来。


p26_b

   

把荆州打造成为屈原的“精神之都”——访中华诗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孙霄兵


来到荆州,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江边,看着夕阳照在宽阔的江面上,浮光跃金。江上舟楫往来,一片繁忙,景色尤美。坐在下榻酒店大厅的沙发上,面对记者,孙霄兵教授似乎还沉浸在“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意里。

孙霄兵,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中华诗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独创楚辞“沉郁风格”学说,此次受邀专程来荆州参加首届中华诗人节和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

对于首届中华诗人节、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的举办,孙霄兵大力赞赏。他认为,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对于楚文化的发扬、对于楚文化的内涵和对于当代的意义挖掘不够、弘扬不够,首届中华诗人节,很好地补上了这一课。荆州能把弘扬楚文化、弘扬屈原精神作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的重头戏,体现了荆州市委市政府高远的战略眼光。

孙霄兵说,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其文学风格是汪洋恣肆,雄奇瑰丽,这种风格同时反映在雕塑、漆画等其他艺术形式上,浪漫情怀和雄奇的想象,贯穿于整个楚文化中。这种和北方《诗经》截然不同的风格,演变成楚人积极进取、上下求索,不为强权不服周、敢于担当、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屈原精神”,而今天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发扬这种敢与天下争的“屈原精神”,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旋律,但和平不是祈求来的,而是通过斗争得来的。

屈原是中国第一位伟大诗人,也是被世界人民共同纪念的文化名人,其爱国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菁华;其高尚志行,成为中华儿女品格的楷模;其卓绝楚辞,成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典范。因此,屈原被誉为中国的“诗歌之父”“文学之祖”,可以说,屈原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象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象征。

荆州通过承办中华诗人节,纪念屈原,呼唤屈原,其实是呼唤屈原精神的回归。

现在各地都在抢抓机遇,争相发展。要发展,就要争,不争,机会就失去了,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荆州面临发展机遇,也需要努力争取,所谓天上不能掉馅饼,守株待兔是不行的,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智大勇。在端午节,屈原的忌日,举办中华诗人节,纪念屈原,不仅要继承他的诗歌传统,更要学习屈原上下求索的进取精神,这是荆州求得发展、实现复兴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品格。

荆州是楚文化发展繁荣的核心地区,要坚定不移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不懈地突出楚文化和屈原的品牌,把荆州打造成为屈原的“精神之都”,使楚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

有屈原精神的加持,有中华诗人节、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屈原诗词大会梧桐高栽,荆州的文旅融合必将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p58_b


提升学术水平讲好荆州故事——访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屈原学会第一副会长周建忠


“1984年、1994年、算今天这次,我已是第三次来到荆州,跨度32年,感觉变化真是翻天地覆。当我从飞驰的车窗看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和记忆中的青砖黛瓦大相径庭,仿佛穿越,荆州已经从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发展成为如今的历史面貌和当代文明完美融合的现代化城市,印象很深刻”。面对记者,南京大学楚辞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屈原学会第一副会长周建忠教授难掩激动。

说起荆州,周建忠言语滔滔。作为国内著名的屈原、楚辞的权威研究专家,他的学术建树闻名海内外,已经出版20多种研究专著;数百篇论文,被国内外著名大学图书馆收藏。爱屋及乌,由于对屈原的热爱,对屈原生活、工作、创作过的地方——荆州,周建忠似乎格外关注。

荆州的人文历史和诗歌积淀太丰厚了,1984年到荆州,买了一本《历代诗人咏荆州》的诗集,从此荆州就在心里扎下了根。周建忠告诉记者,这次举办首届中华诗人节,有几个备选城市,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荆州。他说,论历史悠久、论诗歌传统的丰厚,作为屈原大好年华工作生活创作的地方,首届中华诗人节花落荆州,是不二之选。

说起荆州的历史,周建忠如数家珍。说起荆州的发展历程,他颇有感慨。他说,自古得荆州者得天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荆州被誉为小香港,经济总量全国排名第四,何等荣耀辉煌。今天荆州手握大好的旅游资源,又有文化护持,发展文化旅游正当其时。此次举办中华诗人节,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有几个备选城市,在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荆州,论历史悠久、论诗歌传统的丰厚,作为屈原大好年华工作生活创作的地方,首届中华诗人节落地荆州,是不二之选。

说起文化旅游,周建忠也颇有见地。纵观国内外旅游胜地,都是文化和风景相得益彰,都是有故事的地方。杭州西湖有白居易苏轼遗迹,有白蛇许仙的传说,苏州集古代园林之大成。

荆州有古楚故事、三国传说、古城墙遗址,当地留下了很多关于屈原的故事,这些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要加以利用。把这些传说融入到荆州的旅游文化中,用来增强荆州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影响力。 

同时,加大荆州旅游文化的建设力度,定期举办类似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这样高层次的学术活动,提升屈原研究的学术水平。因为文化旅游必须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作基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没有学术做后盾,任何旅游都不会长久。因此,要双管齐下,在今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既重大众普及娱乐性,又重深刻浑厚的学术性,二者结合,让荆州的文化旅游既深刻又生动,适合各个层次旅游者的要求。 

在记者的请求下,周建忠吟诗一首,表达了他对荆州的热爱:“水碧荷青五月天,龙舟艾叶粽香连。纪南城里章华在,屈子思归夜不眠。”

 

p57_b


用创意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访南京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范毓周


荆州历史悠久,很美很漂亮,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奋斗精神至今仍激励着荆楚后人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在下榻的酒店,南京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范毓周对记者说。

悠久的历史,丰饶的文化资源,成就了荆州文化古城前世今生,在今天世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每个城市都在思考如何进行有效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规划,应对经济转型和世界格局变化,作为拥有悠久历史资源和丰厚文化底蕴的荆州,探索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种比较合理和现实的转型方向。

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资源,关键在于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为财富来源,这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文化资源能否转化为旅游资源关键有三点,一是有鲜明特色,二是有广泛社会基础,三是有利用价值。范毓周认为,荆州意在主打楚文化、诗词文化品牌,方向是准确的。

荆州是楚文化的核心地区,楚文化在这里发生、发展、繁荣,积淀到今天,自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中华诗词之市,诗词文化在荆州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只要把楚文化、诗词文化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现代表演形式呈现出来,让旅游者产生感悟和共鸣,让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效的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就能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追求目标。

文化资源本身不能产生效益,只有把文化资源转变化为文化产业,才能为城市带来实际效益。要把文化资源转变化为文化产业,其中关键的是文化创意,政府组织。

文化创意很重要,不是弄个景点圈起来就是文化产业。例如,东北一城市要打造巴蜀风情城,这注定要失败的。利用文化积淀资源,通过文化创意,点石成金,形成具有自己特色,使它在文化旅游融合的过程中取得意想不到的作用,荆州在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要注意这点。

文化产业的开发,需要宏观的规划,资金的投入和科学的管理,因此必须拥有政府的支持。这次举办首届荆楚文化旅游节,承办中华诗人节、中华诗学论坛等活动,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

文旅融合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整合与荆州历史有关的人物、传说、文物古迹、民俗、建筑等等。对这类资源,需要首先判断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再由此出发为这些历史遗存注入当代精神的价值要素,使之能够与当代人的精神发生互动。再通过相关或系列资源的相互补充与烘托,使之成为具有完整市场吸引力的商品。

文化产业化是一个新课题,这就意味着有许多的机会和广阔的可能性。但文化产业如同其他任何一种产业一样,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理智的操作,不能一窝蜂,也不能一刀切,应当有节奏有步骤地逐渐展开。


p30_b


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多种旅游模式——访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黄仁生

   

长湖烟波、沧桑古城墙、三国故事、屈宋辞赋、边塞岑参、性灵三袁,没来过荆州的黄仁生教授,说起荆州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比我这个在荆州生活6年的人还清楚。

看到我惊讶的样子,黄教授莞尔一笑,说,我是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的教授,对古代文学如此发达的荆州怎能没有了解!元代倪瓒诗曰:“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我无数次“卧游”荆州,无限神往,今日终得偿所愿,这要感谢中华诗人节和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

对于荆州承办首届中华诗人节、中国荆州·中华诗学论坛,黄教授赞赏有加,他说,荆州能有如此魄力和能力做如此规模的文化活动,看得出荆州在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的空前力度。通过弘扬楚文化和屈原精神来促进荆州文旅融合发展,是一步妙招,所谓轻落一子,满盘皆活,有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打底,荆州的旅游就有了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有回味,自然让人流连忘返。

他说,荆州作为楚文化发生、发展、繁荣的核心地区,楚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主打楚文化和屈原品牌,对于提升荆州旅游号召力,构建旅游产品差异性,大有裨益,应该大力提倡。

 荆州作为一个拥有27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学繁盛,屈原以降,文脉绵延、薪火流传,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各领风骚。开盛唐一代边塞诗风的岑参、明代领衔一时的公安三袁的性灵文学,都在当时独树一帜,因此,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旅游资源,不能不重视,可作为楚文化的有效补充。

作为革命老区的荆州各县市,红色文化的基因强大,洪湖赤卫队、周老嘴革命根据地等,都要加以利用,形成整体红色旅游网络。坐落在江汉平原上荆州的荆州,各种民俗对于外地游客也很好奇,可以适时推出民俗游和美食游,并在民俗游和美食游项目里加入楚文化的内容,使其变成丰厚蕴藉。各种文化的交汇、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厚重的文化积淀,就能形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因此,荆州在今后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要强化楚文化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在大力弘扬楚文化、屈原精神的同时,深入发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要深入研究楚文化、楚辞文化、边塞文化、三袁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并加以挖掘运用,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和感受荆州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鲜亮的文化品牌形象。要充分发掘利用民俗民间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荆州水文化旅游资源,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到荆州独特多彩的江汉风情,展现历史名城的无穷魅力。

“如此,荆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腾飞指日可待。”黄教授说。


摄影:黄志刚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3.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4.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5. 诗桥连心,相知相亲
  6. 山中酬唱,诗短情长——记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陕西商洛
  7. “我们处在同一片星空下” | 中外诗人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8. 诗人是有国界的,但诗歌是无国界的
  9. 《抗战诗选》:诗歌,抵抗遗忘的武器
  10. 永远保持对诗歌的热爱——2025国际青春诗会走进陕西师范大学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