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这一问题的是明代的李攀龙。李攀龙为“后七子”领袖,编有《唐诗选》。在《唐诗选》中,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压卷,称为“唐绝第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同为“后七子”领袖的王世贞赞同李攀龙之说。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于鳞(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王昌龄)集中有极工妙者。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问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王世贞与李攀龙属同一文学圈子,主张相同,因而最终认可了李攀龙的观点。但王世贞的兄弟王世懋却提出了修正意见。王世懋称:“必欲压卷,还当于王翰‘葡萄美酒’、王之涣‘黄河远上’二诗求之。”(《艺圃撷余》)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以上三位诗评家的共同看法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当于风格雄壮悲怆之盛唐边塞诗求之。王世懋因难以割爱,推出的“压卷之作”并非一首,遂令后来之“评选”呈复杂化态势。
据王世懋称.李攀龙的观点“以语人,多不服”。明人即有不同意其观点者。《唐诗绝句类选》的辑评者敖英称:“‘秦时明月’一首,用修(王世贞)、于鳞谓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李白‘洞庭西望’气概相敌。” ① 敖英提出的压卷之作,除王之涣《凉州词》外,还有李白的《游洞庭》: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这一“压卷公案”至清代又生波澜。神韵说主创人王士祯说:“昔李沧溟(李攀龙)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压卷.余以为未允。必欲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王士祯新提出的压卷之作是:
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长信秋词》)
沈德潜《说诗啐语》援引王士祯之见,明确表示反对:“愚谓李益之‘回乐烽前’、柳
宗元之‘破额山前’、刘禹锡之‘山围故国’、杜牧之‘烟笼寒水’、郑谷之‘扬子江头’,气
象虽殊,亦堪接武。”沈德潜之见与上述诗评家完全不同,他提到的五首七绝如下: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赫花不自由。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沈氏于边塞、怀人、咏史、伤时、送别各列迥出之篇,意谓:不同题材之作,彼此难分轩轾。他指出:“沧溟、凤洲(王世贞)主气,阮亭(王士祯)主神,各自得见。”后七子论诗主“气格”,王士祯论诗主“神韵”,沈德潜论诗主“诗教”,各自属意之名篇自然不同。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又表示不能赞同沈德潜之见:“近沈归愚宗伯亦效举数首以续之,今按其所举杜牧‘烟笼寒水’一首为当... ... 必欲求之,其张潮之‘茨菰叶烂’、张继之‘月落乌啼’、钱起之‘潇湘何事’、韩搁之‘春城无处’,李益之‘边霜昨夜’、刘禹锡之‘二十余年’、李商隐之‘珠箔轻明’,与杜牧《秦淮》之作,可称匹美。”管世铭只赞同被沈德潜《唐诗别裁》推为“绝唱”的《泊秦淮》一首,其余所列7首皆自出心裁: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张潮《江南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钱起《归雁》)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
李益《听晓角》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
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刘禹锡《与歌者何戡》)
珠箔轻明指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
不须看尽鱼龙戏,终谴君王怒偃师。
(李商隐《宫妓》)
管世铭的提名其实是沿袭了沈德潜的思路.注意到题材的广泛性。所以写人间爱情的《江南行》、听夜半钟声的《枫桥夜泊》、记民俗风情的《寒食》、寄讽托之意的《宫妓》等,都获得提名。
行文至此,可以作一小结。7位“评委”,皆为一时之选;15名作者,皆为诗坛精英;18篇作品,皆有入选理由。因此,这是一桩难有结论的文学公案。第一,唐诗七绝精华尽见于此.继续提名的空间已经很小。第二,评家眼光各有独到之处,上面大部分作品压于诗卷均有力度。第三,唐代七绝佳作如云,要得出一个人人认同的结论是不可能的。
既然用艺术眼光评判不能得出一致结论,只能退而求助于统计。
以作品论,王之涣《凉州词》获三次提名(王世懋、敖英、王士祯),王昌龄《出塞》获两次提名(李攀龙、王世贞),杜牧《泊秦淮》获两次提名(沈德潜、管世铭)。
以题材论,则边塞诗(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王之涣《凉州词》、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听晓角》)是7位“评委”无一例外关注的内容。
如果一定要从唐人七绝中找出一篇“压卷”力度最大的作品.当于边塞诗求之,当于提名最多者求之。这样,“七绝圣手”王昌龄当屈居其次,王之涣则以“壮采”“深情”之《凉州词》夺取桂冠。这应当是一个多数人认可的结论。有趣的是,“专家评选”和“民意测验”竟然惊人地一致:据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当年高适、王昌龄、王之涣三人在旗亭饮酒听曲.王之涣就是以一曲“黄河远上”一举夺魁的。
兹逢录俞陛云《诗境浅说》之评,作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评委会”之“颁奖词”:
“首二句笔势浩瀚,次句尤佳。再接再厉,有隼立华峰之概。且词为凉州而作,其言万仞山者,凉州之贺兰山脉,远接天山,见地之荒远,故春光不度也。其言一片孤城者,以孤城喻孤客,故羌笛吹怨也。后二句言莽莽山河,本皇恩所不被,犹春光之不度。玉关杨柳,亦同苦春寒,托羌笛以寄愁者。何必错怨杨柳不肯依依向客耶?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 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①《唐诗绝句类选》的辑评者敖英称:“‘秦时明月’一首,用修(王世贞)、于鳞谓唐绝第一,愚谓王之涣《凉州词》神骨声调当为伯仲,青莲李白‘洞庭西望’气概相敌。”
用修为杨慎,而非王世贞。特此更正——编者。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