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海事,不再是一个假设”——读张于荣海洋题材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作者:安琪   2025年09月16日 09:50  极境之地    590    收藏

阅读《与一条船谈论大海》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在体制上,这部海洋题材长诗集由十二首长诗和一部诗剧构成,深沉厚重,堪称史诗级的海洋诗篇。诗集迥异于迄今我读过的所有海洋题材诗作,它几乎不对海洋进行抒情,确实的,海洋的壮美、博大,海洋伟大的蓝,海洋恒久的动,海洋似乎永不枯竭的存在,凡此种种,都使海洋自带一种震撼人心的气质,极易击中诗人灵魂深处与抒情有关的触点,某种程度上,海洋确乎就是为了抒情而生。但在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中,诗人却避开众人之道而走上了自己开辟的独特区域,写出了之前众多海洋诗极少触及的海的另一面,为海洋文明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诗文本。


鱼为渔者献身,风暴夺去渔者性命。

——张于荣《延绳钓简史》


这首长诗的题目即抛出了一个专业术语“延绳钓”,延绳钓,是钓具中最主要的一种作业方式,分布面最广,数量和产量最高。作业时随流漂动。一般适用于渔场广阔、潮流较缓的海区。来自百度百科的介绍只是说出了延绳钓的构造和作用,只有诗人,才能赋予冰冷的器械以具体的行动和生命。诗人深谙渔民的作业现场,除了延绳钓,还有许多捕海的专业术语出现,譬如“搁灰”、譬如“旗语”、譬如“秋白”,譬如“头桅顶中桅顶”……坦白说,有的词语即使百度百科也无法给出解释,也许是当地习见的表达,我们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思隐约猜测,但这不影响我们对全诗的理解。

本诗开篇即给出了“开渔”的宣告,搁灰即开渔,依照诗中的谚语“正月头的女人,八月头的船”(请注意,本部长诗集有许多饶有趣味的民间谚语),开渔当是八月份的行动,地点:落星岛和箬山海湾。开渔需有相当的仪式,无论是船帆的装置,还是渔汉子的衣着扮相,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含糊不得,读《延绳钓简史》,就是在读渔汉子们的远洋出征,到广阔无垠的大海中去捕捞生活所需,用诗中的句子乃是,绳线“一头是无限延伸的大海,/一头被妇人紧攥”。是的,出海也是拿命相搏的工作,“一边是生,另一边是死”。本诗以捕海器械为线索,写出了渔汉子与海与鱼的关系,充满了紧张感。海洋并非抒情的对象,而是渔汉子们养家活命的希望之所在,渔汉子们是在和海争夺鱼,海也绝非温情的浪漫的诗意生发地,它是一股反抗渔汉子的凶猛力量。它的形象我们可以从如下句子看出,“他把身子交付动荡,/经过风暴,暗礁,乌云,抵达人和鱼用残骸堆积的角逐场”,充满了死亡的气息。尽管如此,渔汉子永不退却,他要从海口里夺出鱼,他对鱼毫不手软的追击如此紧锣密鼓,“一种诱惑,让鱼发狂。一种陷阱,请君入瓮。/一种捕捉,攻城略地。一种依附,受制于绳”,这是渔汉子的命运,也是鱼的命运。而海,会用它的狂暴替鱼报复,渔汉子同样必须承受。这,也是渔汉子的命运。

《延绳钓简史》是一曲命运的赞歌和挽歌,适合于鱼,适合于渔汉子,也适合于海。渔汉子与鱼与海的关系是一种基于生存的共生关系,互相成就又互相毁灭,真实而又残酷。


而今世,每一天都是幸存日

都活在自己的因果之中

——张于荣《银鲳研究》


银鲳鱼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而且骨刺较软,深受食客喜爱。本诗从银鲳鱼的形象起笔,越是生动描摹银鲳鱼的“小嘴美人娇俏”,越是形容银鲳鱼的“飘忽魅惑的水妖”形象,越反衬出之后被意外猎杀的悲惨。诗人极尽对银鲳鱼美之幻象(“遁入另一种静止的美”)、安于自己水域的自得(“不想听见水体之外的鸣响”)的层层叙述(此时,诗人的笔触是柔和温暖的),但又并不止于此,诗人深知,银鲳鱼的存在仿佛为的人类的捕杀,在其后的继续追踪中,银鲳鱼果然落网了,落网于它的洄游中。落网的银鲳鱼有多么惨烈,且看诗人之笔如何解剖、烹制一条银鲳鱼。在《身后事》一章里,诗人细致而残忍地复盘了银鲳鱼“被一刀一刀凌迟”,被“浇上一层油,被葱绿覆盖”的惨境,这是一道我们都熟悉的烹制银鲳鱼的流程,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直到它们出现在诗人的笔下我们方才领悟到它的血腥,但我们并不因此放弃食用银鲳鱼。诗人深知其理,于是为银鲳鱼的死寻到一个解释,“死亡的最高意义/是以另一种被感知的方式活着”,银鲳鱼进入人的身体,成为人的一部分,继续活着。这当然是人的自私自利心理的自我慰藉,难免有种自欺欺人的成分。但说到底,人本身的生命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生死也在须臾之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因果,身为鱼,被食用,也是因果所致。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我是这么理解这首诗的。

本诗以死亡的方式探讨了银鲳鱼作为鱼的一生,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杀害的场景叙述,用语冷峻,近乎无情,是一首触及灵魂的诗作,充满了哲学追问,最终经由佛学义理来摆脱自我的挣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为。


我在箬山,惠安,洞头遇见天妃脸的女人

——张于荣《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这首由17个章节构成的长诗最吸引我的是充溢其中的闽南元素,其实,整部诗集“闽南”二字随处可见。诗人自述,祖上是福建泉州惠安人,明代以来迁徙到浙江温岭箬山,至今保留有闽南方言、妈祖信仰及传统渔村习俗。我也是闽南人,外公正好也是惠安人,其父在其很小的时候为躲避土匪绑票举家迁徙到漳州石码镇,外公对惠安的记忆基本无存,我们这一辈就更是茫然,因此我读张于荣诗作中的“乌浪鼓”“七夕小人节”等惠安习俗时也是颇感新鲜,我对外公故乡的认知竟然需要从已迁徙到箬山几代的张于荣诗作中来了解,实在是惭愧。在阅读同名诗集时我多次生发出的感慨也源自于此。我想,这部诗集应该在闽南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这部诗集也应该作为闽南人的诗集得到闽南人的学习和礼敬。

与一条船谈论大海其实就是在与一条船谈论闽南故乡。在乌浪鼓声中,且让我们跟随着这条船从闽南海出发(“桅头旗上升腾的闽南风”),说一声,“该走了,出海”!本诗中的“你”,有他的名字,“陈老大”,陈老大这个人物在本书中的其他首长诗中也时有出现,为何姓陈而非其他?《温岭县志》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福建惠安陈氏族人迁来箬山定居,此后迁徙绵延不断。原来如此。

与一条船谈论大海,谈论陈老大及其家族的迁徙之路,“海事,不再是一个假设”,而是必须的生存本事。从海中讨生活必须要有“狼性的眼眸”,因为风暴,时时密谋逼进。与一条船谈论大海,谈论“流水般的身世”,每个人都是“一小片土地,在海里走动”。与一条船谈论大海,从惠安,到箬山,始终有一盏庇护的灯,提在林默娘(妈祖)手上,这是讨海人与海的永恒誓约。


只有讲闽南话的阿吉才能读懂牛栏派

——张于荣《钓船生肖》


阿吉,闽南语“阿叔”的意思,但“牛栏派”我这闽南人也不懂,留待以后见到作者时咨询。本首长诗有两处注释需得引用到此,以增长读者的知识。1,钓船生肖:渔民习惯用十二生肖给钓船部位起名,以图吉祥。2,暴:海面起大风称暴头。5月上旬称屈原公暴,10月上旬称水仙王暴,10月中旬称三公暴。这两处注释实在说我也不懂,我虽是闽南人,但非海边人,许多与行船有关的习俗我是不知道的。我想说的是,阅读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你除了收获诗的愉悦,还会收获许多与海、与捕鱼有关的行业内部的风俗和知识,所体验到的神秘感觉,令人想到了《山海经》等先秦文本。本诗中对十二生肖的拟人化描写,对应的其实是渔汉子的生存处境和捕鱼作业,十二生肖是深植于中华文明的符号密码,在中国语境里皆有它的象征意义,是动态而非静态的形象,以兔为例,诗中的渔汉子认为,“兔耳听八方”可“逼退海盗,风暴和天敌”,确实在对本首长诗的阅读中,我的脑子不时浮起的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创世神话。


我似乎触摸到了残骸余温里一个迁徙族群的魂

——张于荣《镬火颂》


火光冲天,献给七娘妈

——张于荣《石塘七夕节》


一条念经的旧鱼在咚声间被唤醒

——张于荣《大奏鼓记》


第二辑“渊源”收入的三首长诗:《镬火颂》《石塘七夕节》《大奏鼓记》。三首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闽南海洋民俗风情的展示。意象奇崛、稠密,语言古奥、神异,带领读者在一个超现实空间游走。

《镬火颂》以清朝陈策三的一首诗作引,该诗写的是箬地元宵佳节扛火镬的风俗,陈氏家族最早由闽地惠安迁徙至浙地箬山并在此繁衍成大族,本诗立意即由此生发,诗中所述,“北迁闽南人止步于此”,采用反向叙述模式,追溯历史,其中所蕴涵的艰辛坎坷,令人唏嘘。镬火之火,和族人身体里的火,是同一把火,都是生命生生不息的火,族人们就是用这把火煮海煮夜,“逐火逐浪逐天”,与大海对话,与神灵对话。读《镬火颂》,读的是生命轮回与文化认同,读的是存在与记忆的不可磨灭。

《石塘七夕节》第一卷题为“契”,这也是闽南人才知晓的一个词,按作者的注释,婴儿出生就托付给七娘妈,相当于认干妈,以保佑平安成长。契,就是认亲的意思。石塘七夕节是流行于浙江温岭市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石塘先民于300多年前从闽南迁入,此习俗随之落地生根,该习俗专为祈愿儿童健康成长,主祭品必需彩亭、彩轿和糖龟等物,主祭者一般为女性长辈。在这首诗里,诗人展开了“一轴异质的民俗风情长卷”,祭祀礼仪,虔诚又神秘,怪异又喜庆,虫儿亭里,风月无边,半山半海,停在空中,年少时母亲为少年祈福,中年再回乡,母亲已化为青烟一缕,人生无奈,莫过于此。本诗记叙了一个少年的成长,少年身上,寄予了一个千年的节日——七夕节。

《大奏鼓记》,百度获悉,大奏鼓亦称鼓舞,流行于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的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大奏鼓舞蹈动作粗犷而滑稽,边奏边舞,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是女性:头戴羊角状发簪、耳挂特大耳环、赤脚套脚环等,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这首非常能见诗人的写作功力,我几乎是惊叹着读完的。全诗十章,起笔于“指挥家的手从空中落下”,大奏鼓响起,舞蹈开始。诗人的想象力在于,能从声音里打开一个感官世界,能从舞蹈中见证一个族群的迁徙史。诗人的思绪总是从大奏鼓的现场游移开去,去往海水环绕的故乡,那些承载集体记忆的所在。大奏鼓并非人的独舞,而是人与海与鱼的共舞,是人向自然的致敬和感谢。

读张于荣这三首诗,我有了年轻时读杨炼《诺日朗》时的澎湃激情,我读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迎接,读到了现代汉语对民间传统的美学表达如此先锋如此深刻。


为海山写传

——张于荣《里箬》


风辗转于山间石屋

复述海朝廷的往事

——张于荣《石屋断想》


最初的水开始说话

——张于荣《井.水势》


只有闽南风才能读懂她

——张于荣《箬山味蕾》


勾魂的故土,拨回了时钟

——张于荣《闽南风——石塘写意》


第三辑“具象”收入了五首长诗:《里箬》《石屋断想》《井.水势》《箬山味蕾》《闽南风——石塘写意》,是诗人生活其间的大地,可归之为地理诗写。陈氏家族、闽南元素,是这五首诗的共同点。诗人以地理来勾勒乡情、追溯过往,仿佛在翻阅“惠安北上的迁徙和族谱”。长诗《闽南风》又一次叙及族群迁徙往事,这是诗人心中刻痕深深的一个结,是诗人对先祖故乡的一次又一次回望。诗人说,“我的词语就是闽南风/我的闽南风就是三百年迁徙的泪”,我想,每个安于居住地的闽南人确乎都应该来读读张于荣的海洋题材长诗,来读读迁徙出闽南三百年的族群后裔对闽南这片土地的挚爱,由此会更珍惜足下的大地。《闽南风》的主人公“他”,当是诗人心目中迁徙的先祖形象,“有关他的传说和脾气/夹杂海腥味”,是的,“每一个渔人都有一件腥味的衣裳(安琪诗句),这是讨海人的身份标识。人神共居的民俗、被异乡接纳却又不忘故乡的情感、日常生活的肌理、海的旷达与石的坚硬构筑而成的迁徙族群的品质……丰富了这部族群史的内涵与外延,闪烁其间的闽南方言,是诗人诗写中的脱口而出,是诗人语言的敏感,亦是诗人对先祖的尊重。


潮水如人生,我

试图与一滴水搏杀

试图与一条鱼和解

——张于荣《灯光围网》


这是一部可以搬上舞台的诗剧,我边读边想应该把它推荐给近几年排演过几出诗剧的诗人黄礼孩,也许他也会把《灯光围网》搬上舞台?时间:某年舵公暴后(舵公暴,海面起大风称暴头,九月下旬称呼舵公暴),地点:鱼山渔场,东海196海区,人物:箬山船老大、渔民一、渔民二、捕捞专家、诗人。由此我们即可看出此剧发生于海上,情节与捕捞有关。船老大、渔民一渔民二和捕捞专家负责具体的捕捞作业,诗人负责旁观并生发感想。每一个人物均有符合自己身份的语言表达,它们并不是以口语的方式呈现,而是以莎士比亚戏剧的正剧形式,隆重而庄严,符合海之博大深沉和捕捞之艰辛险峻。向海谋生,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它必是严肃谨慎的。向海谋生,直面自然、搏击自然,也必有神秘、宿命的一面,语言的宗教感由此产生。《灯光围网》是一部带入感很强的诗剧,海给予渔汉子生,也给予渔汉子死,渔汉子的一生,就是与海搏杀、和解的一生。我期待有一天能在舞台上看到《灯光围网》的上演。

《与一条船谈论大海》是一部有历史感和当代性的海洋题材长诗集,诗人开拓了海洋诗写在抒情之外的另一个领域,值得我们投之以更多关注。


2025-9-15,北京

微信图片_2025-09-16_094914_339

《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张于荣 著

中国言实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3. 四海共鸣 诗耀星河——记“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开幕式
  4. 吴思敬|《百年新诗学案》总序
  5. 2025年德令哈市第七届海子诗歌季在杭州隆重启幕
  6. 安琪:“海事,不再是一个假设”——读张于荣海洋题材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7. 徐贞敏|为了所有先我们而来的诗人:《爱丽尔集》译后记
  8. 诗歌“不轻易赞美这世界”,赞美爱、悲悯、勇气与正义
  9. “诗歌点亮白塔”主题诗歌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10.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