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佛辉 90后,湖南桃江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参加《中华诗词》第十八届青春诗会,2021年度“中华诗词雏凤奖”获得者,曾在三月三珠江月杯、武塘风韵、天问杯、叶紫杯、南薰杯、云林颂、萍乡武功山杯、中国百诗百联等大赛中获奖。2022年获益阳市首届优秀青年文艺人才扶持奖励。作品见于《中华辞赋》《中华诗词》《作家文摘》《星星·诗词》《当代诗词》《楹联博览》《诗词报》等刊物。
青年诗词十佳诗人第九期晋级诗人——刘佛辉
编者按:
2025年7月16日,中国诗歌网诗路三人行栏目直播了青年诗词十佳诗人第九期的评选。此次评选邀请了中华诗词研究院的马骁为评委,参加直播的三位诗人是李冠达、李嘉瑶、刘佛辉。经过评选,最终刘佛辉晋级。
刘佛辉的作品相当来说最为成熟,也得到了线上最多诗友的认可。亦如评委马骁所说:刘佛辉各体兼善,独标特质。其为诗也,醇厚典雅,章法俨然,得杜诗之旨趣;其为词也,要眇宜修,声情流畅,承婉约之正宗。
名家点评:
佛辉诗见情怀及热血,词富深情和灵性,是一位出色的青年诗人。
——熊东遨(湖南省文史馆馆员、鲁迅文学奖评委)
刘君佛辉,诗格周正而词章烂漫。其七律法度森严,笔挟风霜之气;长短句则缠绵悱恻,每入寒蛩冷月之境。细味“但为穷黎销碧血,且倾烈酒哭黄花”之句,沉雄处见肝胆;“一朝计定三分势,千古云寒五丈原”之咏,苍凉中显襟抱;至若“可怜一把痴情泪,三百余年仍不干”,则婉曲深沉,孤怀自现。其作怀古寄慨,非徒逞才藻,实慕先贤之高致;慷慨陈辞,不为炫机巧,本乎性情之流露。昔贤论文,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今观佛辉之什,诚能化巧为拙,元气淋漓,随境赋辞,词浅境幽,于圆熟处见清旷,于深沉处得天然,此其所以晋级终评、超迈常格者也。至其小词,“别梦一枕,相思千斛”云云,看似闲愁压在眉尖,实则痛楚彻入骨髓,虽摹儿女情态,亦具千古同慨,即以寻常尺度相衡,亦自成一格矣。
——高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主编)
刘佛辉的作品涵盖了律诗、绝句、词等诸种体式,显示出诗人驾驭不同诗体(词体)的能力。前三首七律均为咏史,分别咏诗人杜甫、政治家诸葛亮和黄花岗革命烈士群像,其共同点是打通古今、亦史亦实、善于用典,以旧题寓新意,且兼具地标特点、历史观照与人性悲悯。为七绝为词则灵气十足,感情细腻,尽得其妙。
——杨雨(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投稿作品(五首):
访杜甫草堂
花径柴门两寂寥,客愁来似锦江潮。
碑廊已勒诗千首,石像谁倾酒一瓢。
蜀地春声浑未改,汉家兵气幸全消。
吟怀俱是黎元泪,早有明光射碧霄。
【熊东遨点评】:
怀杜、仰杜、颂杜,其情溢于不经意间,有浅浸徐流之妙。五、六句为一篇之重心,“春声未改”,揭示天道循环;“兵气全消”,见证时代幸运。诗中有此一联,价值自在。
【高昌点评】:
此《访杜甫草堂》以沉郁顿挫之笔绾合古今,颇得少陵神髓。首联“花径柴门两寂寥”暗用《客至》典,“客愁来似锦江潮”化抽象为具象,使愁绪与江潮同其浩荡。中二联尤见经营:“碑廊已勒诗千首”实写眼前景,“石像谁倾酒一瓢”暗寓追怀意,一问之中,礼敬与叹息兼具;颈联“蜀地春声浑未改”与“汉家兵气幸全消”对举,既含“国破山河在”之慨,又见“太平春声起”之慰。尾联振起全篇,将个人吟咏升华为民间疾苦之关照,“明光射碧霄”一喻诗圣精神之不朽,亦喻诗歌照亮人心之力。全诗筋骨峻峭而气格雄浑,怀杜学杜,有模有样。余昔有“居高久蓄苍黎泪,量是心潮作雨声”之句,今读佛辉尾联,愈觉异口同声,心戚戚焉。
【杨雨点评】:
《访杜甫草堂》以“春声未改”的“不变”对应“兵气全消”的“变”,以杜甫所处的时代乱离与个人命运悲剧,反衬当下的“明光射碧霄”,凸显历史治乱与个体命运之间唇齿相依的关联,既包含了与杜甫、与苍生共情的深沉感慨,又寄托了对当下和平的无比珍视。
至黄花岗
愿摧肝胆壮中华,埋骨青山即是家。
但为穷黎销碧血,且倾烈酒哭黄花。
崚嶒龙柱愁相减,断续鹃声恨更加。
料想他年归毅魄,西亭空对雪沙沙。
【高昌点评】:
首联“愿摧肝胆”四字破空而来,斩钉截铁,壮怀激烈。“愁相减”和“恨更加”的对比刚健慷慨,颇见功力。尾句空灵通透,更添苍凉情致。尤其是“雪沙沙”三字新鲜贴切,有声有色,余响幽幽。
【杨雨点评】:
《至黄花岗》一类歌咏革命烈士的题材不太好把握容易流于空洞,但诗人将一腔真情化为诗句中流动之真气,且以“西亭空对雪沙沙”一句作结,可谓妙思——广州气候本罕有雪天,但“雪沙沙”实乃英雄留在历史中、永不会消失的空谷足音,言有尽而意无穷,动人心弦亦发人深省。
诸葛古城访武侯祠
落日城头彩旆翻,庙碑祠鼓避尘喧。
一朝计定三分势,千古云寒五丈原。
真有才谋安国祚,肯焚心血报君恩。
橱窗陈列出师表,字字吟来带泪痕。
【熊东遨点评】:
“一朝计定三分势,千古云寒五丈原”,为武侯量身定做,一生功业俱见于此,移用他人他处不得。是为成功。
【高昌点评】:
笔力沉雄,识见剀切,无限苍凉尽寓其间。尾联“吟来带泪”,感慨酸辛,字字似可扪可味也。尤可瞩目者,其用韵虽属“该死十三元”,然匠心独运,前后分作两截:前则“翻、喧、原”,后则“恩、痕”,既存古韵之雅,复协今音之便。新旧相济,浑然天成。用心之深,颇类斫轮老手。推敲之勤,于斯可见焉。
【杨雨点评】:
尾联“橱窗陈列出师表,字字吟来带泪痕”用语质朴中见真诚。作为政治家的诸葛亮之政治功业或许会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中,但文字与精神却能不朽,当千年以后的诗人再度伫立在《出师表》前,历史的形象蓦然再度清晰起来。
瞻曹雪芹石像
别有清癯隔石栏,荒园独屹晚风寒。
可怜一把痴情泪,三百余年仍不干。
【熊东遨点评】:
诗笔代曹翁倾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足以为人物定位。“可怜一把痴情泪,三百余年仍不干”,异代同声,真有锥心之痛。
【高昌点评】:
“清癯”二字特写雪芹风骨,极为传神。“痴情泪”之“不干”,则有四重隐寓:一状石像水痕,二喻《红楼》血泪,三叹纷纭世相,四赞经典永恒。
【杨雨点评】:
《瞻曹雪芹石像》则巧妙地避开了《红楼梦》的情节与曹雪芹生平,以“清癯”一词捕捉曹雪芹石像的特质,也暗合了他后期生活困顿,呕心沥血的真实境况,而“三百余年仍不干”的“一把痴情泪”则又从对曹雪芹的深切同情延伸到了对其作品不朽、痴情永存的致敬。
长相思慢·重逢
鬓落梨云,襟飞樱雪,又看春老江南。分明别梦一枕,相思千斛,压在眉尖。瘦损何堪?怅鸳盟鹭约,不到诗函。枉自猜嫌。背人时、泪浥青衫。
忽街角重逢,热眼红腮笑我,乱发毵毵。星星往事,耿耿初心,尽付呢喃。灯深夜永,合离间、滋味谁谙。记今宵、依傍同指,天边卧月如蚕。
【高昌点评】:
笔墨从容,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余独赏“天边卧月如蚕”之结。以蚕喻月,已具形神。继而蚕能吐丝,丝亦谐思,则情思绵邈,更在抽绎之间矣。
【杨雨点评】:
《长相思慢》一阕无论题材还是艺术表现均颇合词体当行本色:相思重逢是词的永恒主题,一往情深亦是词体应有之义,作者并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借这一永恒主题来呈现其诗词创作的一种理念——无论何种主题,在感伤的基调中努力托举生活向上的情感力量、传递内心的温暖和爱才是文字的本真,悲悯情怀应是文人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刘佛辉的作品诗艺纯熟,真情饱满,不刻意求新而新意自在,“重拙大”中又时时流露出巧思与灵气,允为佳作。
附加作品(五首):
百花潭公园读杜诗
街市相邻声自哗,百花潭外是吾家。
当门银杏诗千载,傍榭青凫水一涯。
兰棹渐移归客远,草堂空掩夕阳斜。
沧浪桥上吟怀动,念到苍生泪更加。
丹霞山闲行
翠峡裁开一线天,乘风攀涉彩云边。
来禽掠水溪初涨,落照衔山树欲燃。
晚倚松亭闲待月,偶逢岩寺坐参禅。
阴阳合散浑无意,已把心怀付自然。
【熊东遨点评】:
工稳有情致。中二联活色生香,尤堪玩味。
恭王府
名园百载自崚嶒,昔日喧繁信可凭。
人事谁怜荣复辱,江山不改废兼兴。
隔栏竹榭终萧索,如海棠花正沸腾。
福字碑前瞻拜久,一湾碧水映华灯。
先父诞辰深夜不寐时大寒后四日也
年年此日怕题诗,尚有伤怀忆别离。
人事灰沙残醉后,江湖风雪未还时。
天涯寒逼同谁坐,枕上愁来不自持。
云望庭趋无限意,可怜新作断肠悲。
扬州慢·谒倪瓒墓
供眼云林,莳花蹊径,初来便觉倾城。任流光磨洗,不改柏青青。自认取、芙蓉长绽,翠屏深处,昂屹碑亭。好招邀、远天岚色,邻寺钟声。
皴红染碧,到而今、高勒勋名。有石栈霜桥,墟烟涧雪,相忆曾经。料想绢绫犹在,空灵笔、谁绘承平?只旧时山水,殷勤欲践前盟。
【熊东遨点评】:
物静山幽,钟闻寺渺,一片清寂之中,仿佛倪云林身形再现。外在之象、内在之情相与交融,有画笔不能到处。
编辑:邢建建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