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夕阳芳草”到“落日森林”:同题对读视角下旧体诗借鉴新体诗路径探索

作者:曾小云 谷雨霞   2025年04月14日 10:37  中国诗歌网    6    收藏

摘 要:从同题对读视角、结合写作实践提出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的四种路径:要开拓题材的深广境界,要提升主题的哲思品格,要加强语言的陌生效果,要发掘意象的现代意蕴。

关键词:旧体诗;新体诗;同题;对读;借鉴;路径


清代诗人袁枚《遣兴·其七》云:“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1]当代诗人于坚《我走这条 也抵达了落日和森林》说:“是的,正像弗罗斯特所见/前面有两条路 一条是泥土的/覆盖着落叶 另一条是柏油路面/黑黝黝 发出工业的哑光/据说这就意味着缺乏诗意/我走这条 也抵达了落日和森林”。[2]古今异体论诗诗启示我们,无论是农业社会中古典的夕阳芳草,还是工业社会中现代的泥土路柏油路,都可以实现抵达落日森林绝妙诗境的目标。这是因为,新体诗和旧体诗作为两种不同的诗歌体式,既具各自的特性,亦有相通的共性,可谓异派同流,殊途同归。两者像其他文艺、学术等各领域门类一样,不仅可以业擅专攻、各美其美,更需要取长补短、美美与共,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两种诗体和诗人长期水火不容、门户隔绝,甚至互轻互贱。为打破诗歌发展不利局面,在新体诗诞生百年之际,诗歌界有识之士呼吁新旧体诗和解和合、互学互鉴。作为旧体诗写作者,笔者对新体诗亦有浓厚兴趣。在新旧体诗同题对读实践中,在体味对读欣赏乐趣同时,笔者尝试探索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的路径。下面拟从同题对读视角、结合写作实践就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路径略陈管见,以为抛砖引玉。


一、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要开拓题材的深广境界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虽然物象、事象、意象会不同程度发生变化,但人心、人情、人性大体不变,作为文艺门类的诗歌所承载的写景、抒情、论理等功能亦然。理论上说,表达当代人事情理,新体诗可以,古体诗也有能力。但由于理念陈旧、笔力不济等原因,当代一些旧体诗人作品题材狭窄,难以冲破前代旧体诗人搭建的题材框架,不能如新体诗人那样随意涉足各类题材而无不适感。旧体诗人向新体诗人借鉴,就要学习其在题材上的深入开掘、广泛开拓。一方面,要善于开辟旧题材的新境界;另一方面,要敢于闯进新题材的大天地。要挣脱山水诗、田园诗、友情诗、爱情诗、爱国诗、咏物诗等传统分类范式的桎梏,将笔墨大胆触及时政、工业、经济、科技、商业、城市、家居、网络、太空等古代诗人开发阙如或不充分的领域,写出迥异于古典情调、富有现代生活气息和生命哲思的旧体诗。

来对读两首以苍蝇为题材的新旧同题诗。明人朱之蕃《苍蝇》:“生从污秽忽雄飞,鼓翅摇唇觅已肥。剩酒残羹沾醉饱,青丝白璧妒光辉。营营引类来同恶,恋恋依人不暂违。驱斥虽严还易集,持将麈尾莫停挥。”[3]当代诗人黄梵《苍蝇》:“我想看清它的脸/不论幸福还是饥饿都狰狞的脸/想象它体内装满了***/想象它恼人的嗡嗡声里,泊着对我的仇恨//其实它和人一样,只是饿了/像饥饿的人推门进来,想要一块饼/但我没有勇气放过它——/要用苍蝇拍啪啪的官话,消灭它嗡嗡的方言/它不得不跳起生死的圆舞曲//也许,它是苍蝇界的信徒/向往去它的圣地——我的厨房/展开翅膀来祷告/嗡嗡的祷文,令它不敢栖息在供品/——我的蛋糕上//也许,它是苍蝇界的文艺青年/想把目光狠狠插进诗集——/它沿诗集爬了一圈,却没找到缝隙/只听见,屋里响起了阴险的脏话//也许,它是苍蝇界的乖孩子/渴望父亲和它嬉戏/这飞来飞去的苍蝇拍,多像它酷爱的飞碟啊/只一瞬,就把它揽入黑暗的怀抱”。[4]同样写苍蝇,两位作者对苍蝇的感情截然不同。朱诗中的苍蝇形象,代表自古以来国人对苍蝇这种昆虫的普遍印象。它是污秽的、丑陋的、令人深恶痛绝的。显然作者把它作为某类人的比喻和象征。而黄诗中的苍蝇形象,体现作者个人对苍蝇的独特感情。它是饥饿的、虔诚的、文艺的、令人同情怜爱的。两相比较,后者写出特别的诗意和新意。在一次访谈中,黄梵认为:诗意并非含在特定事物里,而是来自主观上如何看待事物。为了验证这一主张,作者特地写下这首诗。[5]如果旧体诗人向黄梵一类新体诗人学习,换一种视角观察苍蝇、老鼠等被人类厌恶的动物,或许能写出迥异于古人的咏物诗来。

再对读一组与蛙鸣、煤炭、煤矿有关的新旧体诗。宋人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6]明人于谦《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7]当代诗人老井《地心的蛙鸣》:“煤层中 像是发出了几声蛙鸣/放下镐 仔细听 却没有任何动静/我捡起一块矸石扔过去/一如扔向童年的柳塘/却在乌黑的煤壁上弹了回来/并没有溅起一地的月光//继续采煤 一镐下去/似乎远处又有一声蛙鸣回荡……/(谁知道 这辽阔的地心 绵亘的煤层/到底湮没了多少亿万年前的生灵/没有阳光 碧波 翠柳/它们居然还能叫出声来)/不去理它 接着刨煤/只不过下镐时分外小心 怕刨着什么活物/(谁敢说哪一块煤中/不含有几声旷古的蛙鸣)//漆黑的地心 我一直在挖煤/远处有时会发出几声 深绿的鸣叫/几小时过后我手中的硬镐/变成了柔软的柳条”。[8]赵诗中的蛙鸣与梅雨、青草、池塘、棋子、灯花等意象一同营造了夏夜宁静美好的意境。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人认为是孤独、失望、落寞的情怀,还原当时夏夜美景,笔者认为作者的心情应是宁静的、愉悦的、独自享受的、不可为外人道的。此诗无论主题还是意境,都是传统的、古典的。于诗借咏煤炭表现为国为民、竭忠尽力的情怀,继承了屈原以来托物言志的传统。老诗写的是一个煤矿工人的诗意发现和表现。流马评论道:“身为矿工的作者,在繁重的劳作中,在与黑暗和矿石的交往中,内心并没有变得黑暗、冷酷、坚硬以及麻木,而实际上更加温暖、柔软和明亮,因为他的灵魂接通了煤石的灵魂,他体内的鸣叫呼应着煤石里的蛙鸣。”在古代诗歌中,蛙鸣、煤炭题材前者常见,后者少见,但以一个煤矿工人的身份写煤炭、煤矿却极其罕见,写煤矿井下蛙鸣更是得未曾有。“两百年前世界上没有大型煤矿”,可谓全新题材。作者自云:“八百米地平线以下”的地心,“这是世界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但对于一个诗爱者来说,必须要[在]这里找到不朽的诗意和永远的浪漫,否则自己的灵魂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9]这再次证明题材和诗意无处不在,关键在是否有发现的慧眼。

为借鉴新体诗在题材上的开拓,笔者一方面尝试从旧题材中寻找新灵感。如五绝《题罂粟感女星吸毒》:“面有千般媚,眸无一点神。群芳休得羡,此卉不逢春。”灵感源于王夫之《罂粟》:“娇小垂头立,丰盈出面来。花王休相妒,侬不向春开。”[10]同一题材,拙作虽有沿袭、借鉴痕迹,但立意不同,变褒为贬,具有现实讽喻意义。另一方面尝试以现代物事为题材。如七绝《题火柴》:“炽火深埋怕被知,微躯愿献寸心痴。一生只为干柴等,直到朱颜脱尽时。”借未燃烧的火柴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守望。灵感源于当代诗人靳晓静《爱》:“你饶有兴趣地看我划一根根火柴/我划燃一盒火柴/只想点燃一支烟/剩下最后一根火柴时你顿悟了/伸过头来让我点烟/点烟时我的手触到了你的鼻子/手一抖风就来了/火灭了/烟还是没点燃//我可是一根火柴也没有啦!”[11]两诗题材相同,但立意有很大不同。还尝试向流行歌词学习,如以下三首七绝。《洋葱》:“剥开心事一层层,赚得泪流忘了疼。纵使今生没谁懂,不随人作委身藤。”《风铃》:“淋雨思尤切,经风心自平。感君勤拨弄,恕我不随行。”《雪人》:“挺立冰天雪地中,春来玉体渐消融。还君怀抱熊熊火,看我一人撑过冬。”三首诗灵感皆源于同名歌曲,尽管立意大体相同,但题材在古代诗歌中极为罕见,读来不乏新鲜感。


二、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要提升主题的哲理品格


因中西方文化土壤差异,中国诗歌重感性,重形象,故以抒情诗见长;西方诗歌重理性,重哲思,故以论理诗为盛。中国古代哲理诗欠发达,加之当代旧体诗人认知遮蔽,导致尽管新体诗横向移植已逾百年,但纯然说理的中国当代旧体诗仍然罕见。旧体诗人向新体诗人借鉴,就要转变旧体诗不宜议论的错误认识,把论理诗当作旧体诗创作的重要门类,学习新体诗在思想、哲理上的深入开掘,吸取西方诗歌论理的写作技法,创造出富含哲理思辨、独具中国特色的论理诗。

来对读两首时间题材新旧同题诗。汉无名氏《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2]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仅仅度过了它。/无论你过着什么样的,/没有喜悦的生活,你都没有生活。/你无须去爱,或者去饮酒或者微笑。/阳光倒映在水坑里/就足够了,如果它令你愉悦。/幸福的人,把他们的欢乐/放在微小的事物里,/永远也不会剥夺/属于每一天的、天然的财富。”[13]两诗的主题同为劝告人们珍惜时间、活在当下、过好每天,但手法迥异,突出体现在:前者用《诗经》以来的比兴手法形象说理,全诗共10句,前8句皆为具象描述,仅结尾两句为发论说理;后者共11行,9行是发论说理,仅有2行是具象描述:“阳光倒映在水坑里/就足够了,如果它令你愉悦。”在读过古今中外众多惜时主题诗歌后,初读佩索阿这首哲理诗,笔者不禁猛然警醒,再三读之犹有余味,不由得计算自己真正活着的天数。在中国读者的固有思维和印象中,说理最忌抽象。但此诗开头即发奇句,很是抓人眼球,让人读毕全篇,丝毫不觉得因缺乏形象而枯燥无味。这启示我们:论理诗关键不在用形象或抽象的方式,而在是否深刻、精警。尽管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和道理,但用诗歌论理还是大有可为。新体诗如此,旧体诗亦然。我们不妨移植西方重在抽象说理的写法,增强旧体诗的思辨性品格。

再对读两首同题写景旧体诗。宋人杨万里《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14]当代诗人杨逸明《黄山夕眺》:“万壑生风扫暮云,千峰翘首斗嶙峋。夕阳分配金黄色,高富低贫也不均!”[15]两者都描写傍晚短暂时分日影山色的快速变化,但立意和表达方式有不同。前者4句皆为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细微之美、瞬间之美高超的捕捉能力。后者由对日色不均的自然现象的描写转向对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的揭示。其中体现的思辨性,继承王之涣《登鹳雀楼》、苏轼《题西林壁》等诗形象说理的传统,值得当代写景旧体诗学习。

为提升诗歌的哲理性品格,笔者注意在平常事物中发现诗意和哲理,并尝试以议论入诗。如七绝《火车晚点》:“火车到点再三拖,老大还能奈若何。自是人生如驿站,闲翻书页看多戈。”通过记叙火车晚点这一旅途常见现象,表达《等待多戈》等现代主义作品中常见的等待主题,似能启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又如五古《无题》:“世事看未真,几多衣冠禽。说着主义者,不是主义人。”不假意象,纯然以议入诗,如***直刺言行、表里不一的某类人。


三、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要加强语言的陌生效果


新旧体诗都比较注重语言的锤炼,力求遣词造句新颖、精警。相比之下,古体诗由于形式、框架等相对固定,坚实富厚的传统已形成“语言的老茧”[16],在炼字造句、修辞运用等方面难以摆脱前人前作束缚。即使一些千古名句亦如此。而新体诗由于形式自由度大,易于开阔思维,可以灵活运用超常、反常、错搭等艺术手法,达到陌生化效果。

以炼字造句为例。笔者认为,当代旧体诗中欲炼之字,绝大部分来自古代诗歌,极少部分源于新体诗。不妨对读两首新旧体诗。当代诗人楚家冲《咏鹰》:“才从大漠卷苍烟,旋瞰昆仑秦岭巅。击水三千南海去,鱼鹏过后我驮天。”[17]葡萄牙诗人阿丰索•克鲁斯《年之书》中一首小诗:“那些小燕子,/那么小,/怎么能驮来那么大的春天呢?/就像蚂蚁一样啊,/妈妈告诉我。”[18]前者所炼“驮”字形象生动,在类似题材、主题的古代诗歌中难以找到。如较早出现的有“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19]。“驮愁”之说源于“载愁”,不算多么新奇。但“驮天”之语,虽然或受到古代诗歌中“乘风”“负云”之语的影响,但更大可能源于像克鲁斯那样的新体诗。今天旧体诗人作诗欲炼之字大可从新体诗中径取。

再以比喻修辞手法为例。当代旧体诗充斥太多陈旧、老套的近距离取譬,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反观新体诗中的比喻,大多为远距离取譬,未经或罕见人道的精妙比喻俯拾皆是。不妨对读两首胡须题材新旧同题诗。宋人文天祥《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万里飘零等一毫,满前风景恨滔滔。泪如杜宇喉中血,须似苏郎节上旄。今日形骸迟一死,向来事业竟徒劳。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20]当代诗人黄梵《中年人的胡子》:“胡子,总向来人低头/不是凭吊,就是认错/甚至像围巾,悉心裹着一个人的叹气/只要有风经过,它也想飞起来//它一直往下长,是想拾捡地上的脚印?/是想安慰被蚯蚓钻疼的耕地?/是想弄清地上的影子,究竟有没有骨头?/是想长得像路一样长,回到我初恋的地方?//它从不记恨我每天刮它的疼痛/它从不在乎,我是它飞不高的祸首/当然,它也像一根根/把我锁进了中年//一旦睡梦来临,它便腾出一千只手/彻夜为我化妆,让一个陌生人/在清晨的镜子里等我”。[21]文诗三个比喻中,“须似苏郎节上旄”以自己的胡须比喻苏武手持多年日渐脱落的节旄。两者形象相似,与以身比毫、以泪喻血皆属近距离取譬。诗人以苏武自比,以节旄为喻,旨在表现坚贞不屈的爱国气节。黄诗中的胡须,被比喻作低头者、认错者、围巾、路、、手、化妆师等等。本体和喻体之间形象差别有小有大,大多为远距离取譬,总体感觉跳跃性强,让人目不暇接。一连串比喻充满新奇妙趣,表现作者人到中年对时间和生命的独特感悟。两相比较,远距离取譬能让诗歌语言变得陌生化,拓宽诗意和想象空间,值得惯用近距离取譬的旧体诗人借鉴。

为创造语言的陌生化,笔者在习作中尝试以比喻和炼字为重点,借鉴新体诗的写法。如七绝《夜泛星海湖》:“一叶舟行南复北,满湖月照醉还醒。清清水与青青草,不道养肥多少星。”诗中的比喻借鉴自当代诗人徐泽《故乡的春水又涨起来了》结尾:“春水又涨起来了/那些撑着油布伞的女子/那些和往事一起游动的小鱼/那些故乡米粒一样的星星又在哪里闪光呢?”[22]徐诗把小鱼、米粒、星星三者互作比喻,妙不可言。拙诗由星海湖名展开联想,言清水与水草“养肥”星星,把星星喻为鱼儿,把鱼儿喻为星星,亦有新意。“肥”字为诗眼,凝炼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湖水中的鱼儿和星星的形状之大、数量之多。虽然古有“绿肥红瘦”的炼字范例,但用以形容星星似为独创。又如七律《秋望》:“秋光占尽是郊原,一望稻云连镜天。稚子弓腰随父刈,老牛空背放鸦眠。白头易染成青草,赤脚难回到少年。乡思总如蚊蚋聒,黄昏头上拂犹旋。”以云喻稻,以镜喻天,以草喻发,这些比喻都不算新颖,但尾联将乡愁喻为童年黄昏挑稻草时在身边环绕聒噪、拂之不去的蚊虫,形象生动地写出游子的深切乡愁,似未为古人所道,自觉尚有新意。


四、旧体诗向新体诗借鉴,要发掘意象的现代意蕴


无论是新旧体诗,意象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代诗歌创作如何正确使用意象?一方面,传统旧意象可以表现现代新主题。通过嫁接、移植、深化、反转,我们可以继承发展传统意象,并赋予其崭新的现代意蕴。另一方面,现代新意象可以表现传统旧主题。当代生活已为我们提供古代完全没有的意象,新体诗人可用,旧体诗人亦然。

来对读一组新旧思乡同题诗。唐人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23]清人徐兰《出关》:“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24]当代诗人艾川《火车穿过我的故乡》:“明晃晃的铁轨/像一把刀子/狠狠扎向远方//我的故乡蹲在豫南平原上/被一刀扎破心肠/从不避让//痛了/身子依春风哆嗦/漫山遍野的桃花就开了//痛了/身子依北方颤栗/大雪就覆盖了村舍//故乡常常怀揣一把刀子/时间久了/故乡就成了温暖的刀鞘//一列火车疾驰而过/冒着热烟,多么像/从刀鞘里喷薄而出//一个人搭上火车/不过是用自身的孤独/试了试刀子的锋芒”。[25]柳诗用比喻手法,将尖山比喻作割断愁肠的剑铓,让乡愁具象化。剑铓意象豁人眼目。徐诗运用春风、桃花、白雪等意象表达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愁思。艾诗沿袭了徐诗中桃花、春风、白雪等古代常见意象,还精选与柳诗中剑铓类似的刀子相关意象,与火车、铁轨等现代意象共同组成古今混合的意象群。相比柳、徐二诗中的古典意象,以刀子相关意象为核心的现代意象显然更有新奇感,更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再对读两首制衣题材新旧同题诗。唐代开元宫人《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26]邬霞《吊带裙》:“包装车间灯火通明/我手握电熨斗/集聚我所有的手温//我要先把吊带熨平/挂在你肩上不会勒疼你/然后从腰身开始熨起/多么可爱的腰身/可以安放一只白净的手/林荫道上/轻抚一种安静的爱情/然后把裙裾展开/我要把每个褶皱的宽度熨得都相等/让你在湖边或者草坪上/等待风吹/你也可以奔跑/但,一定要让裙裾飘起来带着弧度/像花儿一样//而我要下班了/我要洗一洗汗湿的厂服/我已把它折叠好打了包装/吊带裙它将被运出车间/走向某个市场某个时尚的店面/在某个下午或者晚上/等待唯一的你//陌生的姑娘/我爱你”。[27]两诗构思极相似,笔者原以为邬诗正是从宫人诗中得到启发,从而萌发古典情怀和爱情玄想,后证实作者并未读过前诗。打工是极其艰辛的,制衣是单调繁杂的,但是仍然有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在流水线上,用车间、灯火、熨斗、吊带、裙裾等现代工业、生活意象缝织古典的爱情理想。

以上两组对读,为当代旧体诗人在意象、意蕴开掘上提供了范例。对农耕社会旧有事物,若以新的视角作现代观照,也能写出新意。如笔者五绝《咏稗》:“得雨尚兢兢,空惭泥土情。请君休拔起,拔起且轻轻。”灵感源于余秀华《我爱你》结尾:“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28]稗子意象在古典诗歌里几乎都是作为贬义来使用,但在余秀华笔下被赋予全新的含义:弱小、低微、惶恐、被误解。这些含义在新体诗中能够表现,旧体诗亦可。不用夕阳、月亮之类的传统意象,借鉴现代诗中意象,旧体诗也可以写出新境界。如笔者五古《弹弓》:“儿时玩弹弓,以石射黄鸟。黄鸟去还来,青春行且跑。火车如弹飞,铁轨似弓拗。一发万千程,至今回不了。”灵感源自艾川《火车穿过我的故乡》。诗中的火车、铁轨、子弹,都是较新的现代意象,谋篇布局似亦与传统的起承转合不同。

从“夕阳芳草”到“落日森林”,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解用”的路径方法。对此有人表示担心,如批评家饶翔发问:“在一个被本雅明称为‘灵韵消失’的工业时代(现在则是大数据时代),艺术家们是否还有能力捕捉美,创造新的美学形式以抵达美?”[29]这正是新时代赋予诗人和艺术家的使命。作为诗歌命运共同体成员,谁完成这个使命,谁就能成为比肩李白、杜甫的大诗人。卡尔维诺说,“有一个匿名盲点,那才是写作的出发点”。[30]让我们从这个“匿名盲点”出发,闯出一条新时代旧体诗创作新路,与新体诗人一同抵达落日森林的诗歌艺术美学境界。


注释:


[1] (清)袁枚:《遣兴·其七》,《小仓山房诗集》卷33,《袁枚全集》第1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807页。

[2] 于坚:《我走这条 也抵达了落日和森林》,《我述说你所见:于坚集1982-2012》,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3] (明)朱之蕃:《苍蝇》,(清)俞琰、长仁选编:《咏物诗选》,成都古籍书店1984年版,第206页。

[4] 黄梵:《苍蝇》,《月亮已失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14-15页。

[5] 参见:《诗人黄梵:诗意就是在熟悉中追求陌生感》,微信公众号“政邦智库”,2022年4月15日。

[6] (宋)赵师秀:《约客》,钱锺书选注:《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67页。

[7] (明)于谦:《咏煤炭》,施蛰存、马祖熙选评:《中国哲理诗选》,第22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8] 老井:《地心的蛙鸣》,林莽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诗歌委员会选编:《2017中国年度作品 诗歌》,现代出版社2018年版,第45-46页。

[9] 老井:《关于<地心的蛙鸣>》,微信公众号“诗探索”,2021年8月27日。

[10] (清)王夫之:《罂粟》,朱迪光点校:《王船山先生诗稿校注》,湘潭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55页。

[11] 靳晓静:《爱》,组诗《献给我永生永世的情人》,《诗歌报》,1987年11月6日,第2版。

[12] 《汉》无名氏:《长歌行》,施蛰存、马祖熙选评:《中国哲理诗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2页。

[13] (葡萄牙)费尔南多•佩索阿:《你不喜欢的每一天不是你的》,娥娥李:《地平线上的诗流:外国诗的一种读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3页。

[14] (宋)杨万里:《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宋)杨长孺编:《诚斋集》卷39,第21a页,《钦定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6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986年影印版,第433a页。

[15] 杨逸明:《黄山夕眺》,《诗刊》2015年第1期,第77页。

[16] 于坚:《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伊沙选编:《现代诗经》,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131页。

[17] 楚家冲:《咏鹰》,微信公众号“云帆诗友会”,2021年5月2日。

[18] (葡萄牙)阿丰索•克鲁斯:《年之书》,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2015年4月30日。

[19]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伏涤修、伏蒙蒙辑校:《西厢记资料汇编(上册)》,黄山书社2013年版,第97页。

[20] 文天祥:《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夏延章主编:《文天祥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148页。

[21] 黄梵:《中年人的胡子》,《月亮已失眠》,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版,第5页。

[22] 徐泽:《故乡的春水又涨起来了》,组诗《风走过这一生》,《诗刊》2013年10月号下半月刊,第55页。

[23] (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陈耀南:《唐诗新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381页。

[24] (清)徐兰:《出关》,钱仲联、钱学增选注:《清诗三百首》(新编本),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59页。

[25] 艾川:《火车穿过我的故乡》,《一个人去了远方(组诗)》,《星星·诗歌原创》(上旬刊)2015年第1期,第31-32页。

[26] (唐)开元宫人:《袍中诗》,(清)彭定求主编,陈书良、周柳燕选编:《全唐诗》(精华版),2021年版,第2315页。

[27] 邬霞:《吊带裙》,《吊带裙》,太白文艺出版社2019年版,第3-4页。

[28] 余秀华:《我爱你》,《月光落在左手上》(精装珍藏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第2页。

[29] 饶翔:《关于路的诗与思》,《光明日报》,2014年1月3日,第13版。

[30]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著,倪安宇译:《巴黎隐士》,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转引自姜纬《寸眸之明:中外摄影师访谈录》,中国摄影出版社2015年版,第196页。


【个人简介】

曾小云,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文学创作三级职称,瑞金市文联干部,研究方向为诗词、楹联、古籍整理。

谷雨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小学教育高级职称,瑞金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