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届青春诗会合影
梦并没有醒来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系列征文之十四
王太贵
2023年12月15日,连日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飘来入冬的第一场雪,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及南方多个省份均被大雪覆盖,朋友圈里到处都是雪中人和雪中景。
然而再大的风雪,也阻挡不了心怀诗歌的人们。我们从北京、甘肃、四川、福建、广东、江西、浙江……一路舟车劳顿,一路跋山涉水,共同奔赴中国诗歌之城宜昌,备受瞩目的第39届“青春诗会”即将在这里举行。
动车穿行在莽莽大别山之中,车窗上雨珠和雪花相互交融,窗外的山水更显朦胧和婉约。金寨、麻城、红安、汉口、枝江……每到一个站点,那短暂的停留就像诗句间的节奏转换,很让人期待。离长江三峡越来越近了,离屈原越来越近了,离我心中的梦想越来越近了。我默念博尔赫斯的诗句:“你走遍了天涯路/如今只剩下铿锵的诗。”
虽然皖鄂两省毗邻,只有三个多小时路程,然而为了等来这一天,我却等候了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前,我二十岁,正在皖西月亮岛上一所大学的中文系读书。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和情趣,我与几位同学课余时间相约读书写诗。为了进一步壮大写诗的队伍和规模,我们还创办了这所学校的第一个诗社,因为学校四周有淠河环绕,便取社名为“河畔诗社”。
大学河畔诗友在桃园采风(右三:王太贵;右二:陈巨飞)
我们的学校位于六安市月亮岛,是中国唯一一所岛上大学,月亮岛面积达两千余亩,美丽的淠河像一条玉带,紧紧环绕在学校四周。岛上风景秀丽,遍植桃树,在明清时期便有“桃花坞”的雅称,宛若世外桃源。碧水荡漾,鸟语花香,我们在这里读书、写诗、做梦,憧憬着诗与远方。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在心中萌发了参加青春诗会的愿望,她就像一颗璀璨明亮的星辰,一直指引着我奔赴诗歌的万水和千山。
学校图书馆里有很多文学刊物,而每一期的《诗刊》,我都不会错过。从这本刊物里我读到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也知道了“青春诗会”的影响力和重要性。然而我们才刚刚开始写诗,别说参加“青春诗会”,就连在《诗刊》上发表一首诗,都觉得是遥不可及的事。
有一天周末,我在图书馆翻阅《诗刊》时,读到一首叫《大姨》的诗歌,非常感人,诗的全文我记不得了,但诗歌描写的场景记忆犹新。大意是作者从北方带回了膏药,送给年迈的大姨,然而大姨此时已经埋在地下,诗人跪在坟前,痛哭不已。之所以对这首诗印象深刻,因为诗的作者寿州高峰就是本地诗人。那时候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能够像寿州高峰那样,也能在《诗刊》上露脸。
诗社的同学们彼此都铆着劲,既相互鼓励,又比学赶超,既有严肃批判,也有人文关怀,都梦想早日写出一鸣惊人的佳作,让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让诗坛为之一震。正值网络刚刚盛行的年代,诗歌论坛铺天盖地,我们上课写诗,下课写诗,周末写诗,一旦有了新作,便及时记在笔记本上,课后迫不及待地跑到学校门口网吧,噼里啪啦敲打出来,然后发往各个诗歌论坛,并急切盼望得到评论和关注。那时“榕树下”文学网站人气爆棚,优秀诗歌会得到一枚绿叶,当看见自己作品帖子后面浮动着绿叶时,心情比吃了蜜还要甜。
我们在宿舍、教室和图书馆里写诗,也在网吧、公交车和公园里写诗。那时候的空气似乎饱含着诗歌的因子,呼与吸,俯和仰,行走或伫立,都能感受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诗歌灵感。
渐渐地,我们的诗社和诗歌得到了省内外的关注,《诗歌月刊》给了我们“河畔诗社”的专版推介,《中国诗歌》也多次集中推发河畔诗人的作品。于是,我们创作的劲头更大,信心更足,激情更加澎湃。诗友们聚在一起,为诗歌争论,为写作鼓劲,为梦想加油。谁会第一个在《诗刊》发表作品?谁的诗歌能入选选刊选本?谁会第一个获奖?谁能参加“青春诗会”?这些疑问,像真理,也像爱情,不断诱惑着我们在诗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岁月就像淠河水,青春宛如岛上风。那种相互激励,报团取暖,你追我赶的写作氛围,让大家不断成长,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快乐。
难以忘记,我们组织桃园诗会,诗社的同学们去学校桃园采风,每一次回来,都会写出很多精彩的诗歌。难以忘记,无数个夏夜,诗友们在校门口的小吃摊,喝着最廉价的啤酒,却探讨着最纯粹的诗。难以忘记,槐花飘落的时节,我们在报告厅举办全市大学生诗歌朗诵会,人山人海,气氛热烈。难以忘记,我们结伴穿过云露桥,在迷宫般的巷子里搜寻旧书店的乐趣。难以忘记,当我接到时任《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老师的电话,告知我的诗歌入选了他主编的《二十一世纪诗歌精选》时的激动和兴奋。
没有诗歌的青春是缺憾的,没有诗歌的人生是乏味的。大学四年,我和我的诗社同仁们逛遍了那座小城所有的书店书摊,游遍学校周边的古镇、名山与河流,也翻遍图书馆里的文学书籍。
每年一届的“青春诗会”,像一块极富魔力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指引着我们持续向着明亮那方。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四年时光,匆匆而逝,写诗的同学们终究各奔东西,在不同城市不同领域打拼自己的人生。大多数人因为生计,早早放弃了手中的笔和心中的诗,但依然有少数人还在坚持心中的梦想,幸运的是,我就属于那少数中的一位。
帕斯说,诗把一切诗人变成兄弟。当年一起写诗的兄弟如今已到不惑之年,但每次相聚时,回忆更多的依然是诗歌。不论谁在诗歌创作上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优异成绩,总会收到河畔诗友们的真诚祝福。
动车即将抵达宜昌,雨雪初歇,山水更显透明和清朗。由于大雪,《诗刊》社的老师们由飞机改为乘坐动车,少君老师在群里动情地说,只有诗人,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雪,不远千里,赶赴盛会。
彭敏老师说,这是“青春诗会”历史上,第一次在冬天举办的盛会。雪,让每一位诗人的行程更加浪漫美丽,也让这届“青春诗会”精彩纷呈。
吕周杭,是这一届诗会里年龄最小的,同时也是第一位参加“青春诗会”的00后诗人,我是这届年龄最大的,很有缘分,我俩住一个房间。他从深圳上飞机的时候穿着半截袖,临到下飞机的时候,冻得直打哆嗦。他比我早到宜昌,在微信里温馨提示我:哥,要穿厚点,这里太冷了!
三峡美景,唯有诗方可描绘。第39届“青春诗会”朗诵会,在美丽的三峡人家景区举行,15位青春诗人逐一登台发表了入选感言,并朗诵一首自己的诗歌。青春作伴,诗歌还乡,在古老汉语诗歌的源头,我们听见了屈子的声音,听见了长江的声音,也听见了自己的声音。
看着眼前深绿色的长江水,我再一次心潮涌动,写下“请慢下脚步,远游的诗人/请放下笔墨,只有天空得到馈赠和允许”“有人押猿声的韵,有人押酸酢鱼的韵/哦,你独自走上船头,形单影只/像被浪花抛弃,愁和爱,在此抵消”。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一起结社的诗友们,已有两位参加了“青春诗会”,有近十人在《诗刊》发表过作品,还有多位诗人的诗歌入选了重要选本,并获得诗歌奖或文学奖。
从淠河水到长江水,从月亮岛到三峡人家,我的梦并没有醒来……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