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能不是杜牧写的?

作者:陈品   2025年04月03日 10:25  北京青年报    2    收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七绝《清明》千古流传,但你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可能不是杜牧。其实,不仅作者存疑,这首诗自问世以后,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它的作者到底是不是杜牧”“‘欲断魂’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杏花村’究竟是在何方”等等,在后世一直争议不断。


《清明》到底是不是杜牧的作品


第一个引发争议的问题:《清明》到底是不是杜牧的作品。杜牧是晚唐著名诗人,曾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在七绝创作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唐诗三百首》里面,一共收录了9首由杜牧创作的七绝,数量是本书所有作者之冠,七绝收录数量排第二的是李商隐。但是在这9首杜牧的七绝之中,并无一首叫作《清明》的诗。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附校补记》中就提出:“若究其出处,殊为可疑。今冯集梧《樊川诗注》,既不载此首,其补遗亦不收入,冯氏未加说明,不敢臆断。”

清朝乾隆年间冯集梧校刻的《樊川诗注》及其补遗都没有收录《清明》一诗,陈寅恪由此怀疑此诗作者,但也没有完全否定,只是说“然无佐证”。

历史学家、文学家缪钺先生1983年发表《关于杜牧〈清明〉的两个问题》一文,认为这首《清明》可能并非杜牧所作,理由是:在杜牧的《樊川文集》和《樊川别集》《樊川外集》里均无《清明》诗。缪钺认为此诗最早见于南宋末年谢枋得所编的通俗读物《千家诗》,杜牧去世四百多年后才出现,因此让人怀疑。

不过据后来学者考证,此诗出现的时间要稍早一点。最早收录此诗的为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题目是《杏花村》,但并没有署作者名字,只是后面有注“出《唐诗》”。《锦绣万花谷》的作者不详,书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1188年),由此可知为南宋孝宗时人。此时离杜牧去世(852年)已过去三百多年了。

又过了几十年,南宋末年出了一本书为《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收录了《清明》这首诗,署名为杜牧。《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署名为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所编,经学者考证,实际上是一部由商贾所编的用于牟利的通俗读物,因此并不具有权威性。

南宋末年,谢枋得对《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有所整理增删,成为谢枋得版本的《千家诗》,也将此诗归于杜牧名下,由于《千家诗》流传极广,这首诗作者为杜牧才为广大读者所知。

由此可知,一直到南宋末年,此诗著作权才属于杜牧。

最早对这首诗提出疑问的,是明代的著名诗评家谢榛。他在《四溟诗话》中指出,这首《清明》:“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理由是《清明》一诗,写得“叠床架屋”,太过拖沓了。那么,为什么说《清明》写得“叠床架屋”呢?学者们大致有如下的观点:

其一,题目为《清明》,诗的开头第一句,又复用“清明”二字。古代诗歌追求文字精当,一首七绝一共才28个字。为什么要浪费两个字,去重复题目中已经知道的事实呢?

其二,第二句中既然写了“行人”,就不必再画蛇添足地强调人在“路上”了。

以杜牧的诗歌创作水平,会有“犯复”这样的低级错误吗?

至于“气格”,《清明》这首诗,一上来就渲染雨中的场景,跟着就描写诗人羁旅独行,意志消沉,最后为了“借酒浇愁”,找到了杏花村。整首诗根本看不到作者有高远的志向,于愁情的抒写方面,也没有任何新颖独到之处。

但也有不少学者支持杜牧是此诗的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永平教授认为,虽然现存的《樊川文集》《樊川外集》《樊川别集》都不见收录有此诗,但都不是此诗就不存在的理由,历代文人别集在搜集、整理、传抄、刻印过程中发生缺载漏收诗文的情况比比皆是。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罗漫教授也赞同此观点。罗漫教授不认为《清明》是宋诗。在他看来,出于各种后人不完全明白的原因,许多古典文献没有保存下来。而杜牧晚年还有焚诗之举,他留存至今的诗歌必然是不够整全的。如果仅仅依据现存的唐代文献没有《清明》的“全身像”,就认定这首诗是宋诗,作者是后人附会,难免涉嫌简单化了。

学者纪永贵在《〈清明〉诗作者考析》中指出,一首诗穿越了300多年才重新被发现,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有先例的。《孔雀东南飞》首出于南朝末年的《玉台新咏》,文学史一般认定其为汉末乐府诗。另一个例子即晚唐韦庄的长诗《秦妇吟》,在宋初即已失传,不过幸运的是,敦煌宝库被打开之后,这首诗得以重见天日。


“欲断魂”到底是什么意思


除了对作者究竟是不是杜牧有争议之外,对这首诗中“欲断魂”三字的理解,也存在争议。

大家都知道,“清明节”在现代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因此当我们读到《清明》这首诗的时候,自然就会联想到诗人因为常年漂泊在外,不能及时在“清明”这一天赶回家乡祭扫,所以产生了伤感的情绪。

由于内心愁苦、伤感到了极致,情绪无法排遣,于是他决定找一个地方去“借酒浇愁”。然而近代却有学者考证指出:唐朝的清明节,没有“扫墓”的习俗。唐代为了杜绝清明节的祭扫行为,还采取了严厉的行政处罚。杜牧身为国家公务员,他不可能公然违法。所以,这首《清明》到底是在写什么?它真的是在写一个人,因为不能在清明节的时候回乡祭扫,所以伤心得“欲断魂”吗?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清明节和寒食节在唐代的融合问题。现在我们过清明节有两项重要的活动:一是祭祀祖先,表达对先人的追思之情;二是郊游踏青,欣赏明媚的春光。这一哀一乐为什么会出现在同一个节日中呢?那是因为在古代清明是一个复合型的节日,最初它只是一个古老的农事性节令。

寒食在清明之前一两日,自先秦以降,直至唐代,寒食均被作为一个大节日。只是在唐代以后,寒食节的地位才日趋式微,最终被清明节所取代。

而唐代,正是寒食和清明融合的一个阶段。不过社会上仍以寒食为主流,或者说,清明是包含在寒食节中的。

由于游乐跟祭祖所需要的含悲致哀的精神是相矛盾的,有违孝道,所以皇帝曾多次下诏予以禁止。早在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鉴于人们上坟为乐的情况,甚至下诏禁止上坟。《唐会要》卷二十三《寒食拜扫》云:“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既玷风猷,并宜禁断。”

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年),眼见禁令难行,又颁《许士庶寒食上墓诏》云:“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扫礼于茔。”但同时也规定“食馀馔任于他处,不得作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又下了一道更为严厉的敕令:“凡庶人之中,情理多阙,寒食上墓便为燕乐者,见任官典不考前资,殿三年,白身人决(责打)一顿。”

朝廷有了诏令,寒食扫墓的人就很多了,至此,渐渐形成了寒食节祭祖扫墓、上香、为亡灵送纸钱的风俗。

但是因为官员总要请假回乡祭祖,时有耽误职守的事,唐玄宗干脆颁布政令规定寒食节放假四天,《唐会要》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月二十一敕:‘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因为寒食、清明离得太近,唐中后期干脆把两节合而为一。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二月十五日,诏令:“自今而后,寒食同清明。”

杜牧出生于公元803年,他生活的年代,清明节祭祀祖先的习俗已经形成了,所以说这首诗中的“欲断魂”应指缅怀逝者心中哀伤思念。


“杏花村”在哪里


第三个引发争议的问题,是这首诗涉及“杏花村”真实的地理位置。有的人说这个“杏花村”在山西,但是也有人说这个“杏花村”在安徽。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认为,据有关文献记载,杜牧早年至少曾两次游历汾州,而且在这里写了《清明》诗。

再从汾阳生产名酒的历史看,杏花村遗址考古发现早在6000多年前的仰韶时期就有先民在此进行原始酿酒,其标志性酒器具就是杏花村遗址发掘的小口尖底瓮。考古进一步证实这里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在北朝时期更已经生产了上层皇室贵族饮用的“汾清”酒,并且成为宫廷贡酒。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永平认为,汾阳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御酒“汾清”酒,唐宋时期的“干和”汾酒等,都是杏花村汾酒的前身。这种酿酒文化吸引了包括杜牧在内的众多文人墨客。此外,气象学显示,唐代是一个气候温暖湿润的时期。彼时,只有汾阳杏花村最符合《清明》诗中描绘的景象。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