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①灵地诞文彦②,
俊采卓然赋丽篇。
墨海驰毫抒浩气,
诗心仗剑向凌烟③。
吟怀欲作百夫长,
困志徒嗟九品官。
常叹高才遭世妒,
唯留雅韵耀坤乾。
注释:
①华阴:位于今陕西华阴市。杨炯出生于此。
②文彦:指有文才德行的人。
③凌烟:即凌烟阁。是古代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是荣誉与功勋的象征。这里表示杨炯虽为文人,却期望自己的功绩能够被铭记于凌烟阁之上,展现出他超越文人身份局限的宏大志向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赏析:这首诗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杨炯的不凡形象与生平轨迹,开篇“华阴灵地诞文彦”点明其出生于富有灵气的华阴,且强调他作为杰出文人的身份,为全诗奠定基调。“俊采卓然赋丽篇”高度赞扬他卓越的文采与斐然的创作成果。颔联“墨海驰毫抒浩气,诗心仗剑向凌烟”对仗工整,生动展现出杨炯在诗文中抒发的豪迈气概以及心怀壮志欲建功立业的抱负,将文学创作与远大志向相融合,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颈联“吟怀欲作百夫长,困志徒嗟九品官”是全诗的亮点之一,巧妙化用他的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既体现出杨炯对军旅生涯的向往,又深刻地表达出他因仕途不顺,被困于九品官职而产生的无奈与叹息,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他命运的波折与内心的矛盾。
尾联“常叹高才遭世妒,唯留雅韵耀坤乾”则从对其生平经历的叙述转入对他命运的感叹,感慨他虽才华横溢却遭人妒忌,好在其高雅的诗韵能流传千古,在天地间闪耀光辉,在同情之中又给予杨炯极高的文学地位评价,使整首诗在对人物的缅怀与敬仰中落幕,余韵悠长。
杨炯,字令明,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生于650年,卒于693年 。出身弘农杨氏,先祖为东汉名臣杨震,家世显赫.他是初唐四杰之一,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共同推动了初唐诗坛的革新,促进了五言律诗的定型.
平生经历
杨炯10岁应童子举及第,待制弘文馆。26岁应制举及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后经举荐累迁至詹事司直等职。35岁因堂弟参与讨伐武则天事败受牵连,被贬梓州司法参军。40岁回洛阳任职艺习馆,42岁出任盈川县令,卒于任上.
故事及趣事
相传杨炯恃才傲物,曾对当时流行的上官体文风颇为不满,立志要革新诗风,展现出其强烈的个性与文学抱负.
代表作
其代表作有《从军行》《战城南》《浑天赋》《青苔赋》《王勃集序》等,其中《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流传甚广.
诗作风格
杨炯的诗作以五律居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边塞诗风格豪放,情感激昂,充满了报国壮志与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其他题材的诗则注重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后世影响
杨炯与其他初唐四杰一起,扭转了齐梁以来的绮靡文风,开拓了诗歌的内容与题材,为盛唐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诗歌创作对后世边塞诗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文赋创作也对初唐骈赋文体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特点
杨炯聪慧过人,年少成名,具有强烈的文学才华与创新精神,性格直率,恃才傲物,对文学艺术有着执着的追求,渴望在诗坛与仕途上有所建树.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