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诗人群星谱:王勃(平水韵)

作者: 2024年12月01日19:43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年少才高耀玉珂,
诗篇俊逸韵成歌。
途逢困蹇情犹壮,
志遇摧伤意未磨。
滕王阁边霞鹜舞,
交州路上岁华蹉。
英魂早逝悲风咽,
文苑长留浩叹多。

困蹇 ( jiǎn ):困顿,不顺利。

       赏析:这首七律以凝练而深沉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王勃这位初唐才俊跌宕起伏的一生及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首联:“年少才高耀玉珂,诗篇俊逸韵成歌”,起笔便以“耀玉珂”这一形象的比喻,鲜明地展现出王勃年少时即崭露头角、才惊四座的非凡气象。他的才华如同熠熠生辉的美玉配饰,在当时的文学舞台上引人注目。而“诗篇俊逸韵成歌”,则着重描绘其诗作风格,清新俊逸的诗风,自然流畅的韵律,仿佛诗歌并非刻意雕琢,而是随心而发,自然成韵,如美妙的歌谣,体现了王勃极高的文学天赋,此联为全诗奠定了对王勃才华赞誉的基调。
        颔联:“途逢困蹇情犹壮,志遇摧伤意未磨”,诗意陡然一转,深入到王勃坎坷的人生境遇。“途逢困蹇”与“志遇摧伤”对仗工整,高度概括了他仕途不顺、命运多舛的经历,如因《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出沛王府,虢州任上又遭横祸等一系列挫折。然而,“情犹壮”“意未磨”则凸显出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尽管遭遇重重打击,他的情怀依然豪迈,志向坚定不移,这种在逆境中坚守初心、顽强抗争的品质,使王勃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心生敬意,也体现出诗人对王勃坚韧人格的由衷钦佩与歌颂。
       颈联:“滕王阁边霞鹜舞,交州路上岁华蹉”,运用极为工整的对仗,构建起鲜明的场景对比。“滕王阁边霞鹜舞”描绘出王勃在滕王阁创作《滕王阁序》时的壮丽画面,那是他人生中最为闪耀的时刻,落霞孤鹜齐飞的美景与他横溢的才华相互交融,成就了千古名篇,这一场景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象征着王勃的文学巅峰。而“交州路上岁华蹉”则将视角切换到他前往交州探望父亲的旅途。交州地处偏远,王勃在这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上,不仅饱尝旅途劳顿,更悲叹的是最终在渡海时溺水身亡,生命戛然而止。“岁华蹉”三字,饱含着对他命运无常、英年早逝的深沉惋惜与无尽哀叹,强烈的反差进一步烘托出王勃人生的大起大落,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命运的残酷与无奈。
        尾联:“英魂早逝悲风咽,文苑长留浩叹多”,情感回归到对王勃英年早逝的沉痛悼念。“英魂早逝”直白而痛切地宣告了他生命的过早终结,“悲风咽”以拟人的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仿佛天地都在为这位才子的离去而悲泣呜咽,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但诗人笔锋一转,强调王勃虽生命短暂,却在文学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文苑长留浩叹多”表明他的作品将永远在文学的殿堂中熠熠生辉,后世之人面对他的绝世才华与悲惨遭遇,只能发出绵绵不绝的赞叹与感慨。这不仅体现了王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卓越贡献,也传达出诗人对其文学成就的高度肯定与敬仰,使整首诗在悲痛的缅怀中又蕴含着对文学不朽力量的深刻感悟与赞叹。

        王勃,字子安,公元650年生于绛州龙门,676年去世,是唐初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平生经历
       年少成名:王勃自幼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九岁读颜师古所注的《汉书》,撰写《指瑕》十卷,十岁通读《六经》。十四岁时,司刑太常伯刘祥道称赞其为奇才并举荐,乾封元年,十七岁的王勃参加幽素科考试,被授予朝散郎之职。
戏为檄文:沛王李贤招王勃为沛王府修撰,后因王勃戏作《檄英王鸡文》,被唐高宗认为挑拨诸王矛盾,遭罢黜逐出沛王府。
游历巴蜀:总章二年,王勃开始漫游西蜀,创作大量诗文,如《别薛华》《春思赋》《益州夫子庙碑》等。
任职犯法:咸亨二年,王勃任虢州参军,因藏匿并杀害官奴曹达获罪,本应判死刑,遇赦被除名,父亲也受牵连贬为交趾县令。
魂归南海:上元二年,王勃出狱后去交趾看望父亲,途中写下《滕王阁序》,次年渡海溺水而亡。
 
故事及趣事
        一字千金: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故意在诗中留一字未写。旁人猜测纷纷,都督阎伯舆派人追上王勃,王勃随从称一字值千金。阎伯舆备好纹银千两,王勃才告知所空之字为“空”,众人皆称妙。
序诗风波:王勃写完《滕王阁序》后,阎大人女婿吴子章称其抄袭自己,且当众背出。王勃反问其能否背出序诗,吴子章不能答,王勃挥墨写下序诗,众人信服。
 
代表作
        王勃的代表作有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诗》《山中》,骈文《滕王阁序》《春思赋》《七夕赋》等.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意境开阔,情感真挚,一改以往送别诗的悲戚之感.《滕王阁序》更是千古名篇,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展现出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诗作风格
雄浑豪放:其诗善于运用宏大意象与激昂语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体现出豪放气质与广阔胸怀。
情感真挚:诗作能深刻表达内心世界,如《山中》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意境深远:通过丰富想象和细腻描写营造深远意境,如《滕王阁诗》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与历史变迁。
注重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尝试新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如以赋为诗,增强诗歌表现力。
 
对后世的影响
        王勃反对六朝浮华文风,其诗歌创作主张及作品风格,为盛唐诗歌繁荣创造条件,其骈文创作主张也为大唐骈文确立清新格局,后世诸多诗人在创作中学习借鉴其风格手法,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
 
人物特点
才华横溢:自幼聪慧,六岁能文,九岁著书,在文学、医学等领域均有涉猎,著述丰富,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学识.
恃才傲物:王勃在虢州任职时,因恃才傲物被同僚忌恨,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命运坎坷:一生多次遭遇挫折,如被罢黜、获罪等,但他在困境中仍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