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散文诗
第一次注视到母亲的背影,是我跟随母亲去邻村二姨家拜访。那时我大约是六、七岁的小孩,母亲也就是三十刚出头的样子,但在我看来那时的母亲已经是饱经沧桑的人了。
母亲是从所谓的旧社会过来的人,她的脚是裹脚,但也不是所谓“三寸金莲”的那种小脚。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她的妈妈为她裹小脚,她执意不从,几乎是大人给她裹一次,她就自作主张地拆一次。由于遭遇到母亲的持续反抗,家人也就不再坚持为她裹脚了,所以,母亲的脚最多可以说是半拉子小脚。
虽然有些影响,但在我看来,母亲的小脚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全家的幸运。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母亲的步履是相当的矫健,跟在她的后面,我甚至是有些吃力。
来到二姨家,看到二姨的小脚,那是真正的小脚,三寸金莲,二姨走路就有些摇摇晃晃,我时时担心,她会不会一不小心而跌倒。
大姨也是小脚,但她身躯更加高大,小脚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我觉得她一直是弯着腰走路的。作为贫农的女儿,大姨嫁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家。她常常从婆婆家带一些好吃的东西以及其它家用的东西回娘家来。我姥姥活着的时候如此,姥姥不在了,也还是如此。母亲经常以感激的心情谈起这些往事。
那时的姥姥已经很老了,妈妈经常叫我陪姥姥到大街上去看热闹。姥姥有些驼背,拄着个拐棍,猫着腰,带着我和家里的一条狗,到大街上看过往的行人车辆什么的。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有很多新鲜的事物,像什么红旗呀,标语呀,汽车呀,广播呀,游行啊什么的。还有就是爸爸在村里当大队干部。有一次,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从这里经过,我家那条狗,可能是第一次看见自行车,觉得是什么怪物,就汪汪叫着扑向那辆自行车,那骑自行车的人就惊慌失措地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上了。我和那些看热闹的人就都欢呼雀跃起来,姥姥就用拐棍打了我一屁股。
我刚记事的时候,农村里实行是所谓人民公社制度,村子则是建立所谓生产大队和若干小队。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们都到生产队里干活。母亲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既要操持家务,还要到生产队里干活。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妈妈和爸爸一起到生产队的麦田里割麦子的情形。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看见妈妈在家里忙活的身影。
记得有一次,爸爸从文安老家那边带回来一条大鱼,这条大鱼足足有一米多长,让我们全家都大大地惊奇了一番。虽然我们家用的是柴灶的大铁锅 但也装不下那条大鱼,妈妈就在爸爸的协助下,用刀把那条鱼切成几段,然后猫着腰,把那些鱼段放进锅中煎、煮。我觉得似乎是过了好长时间,那浓浓的鱼香味才慢慢地弥漫到了所有的房间。这是我一生吃过的最香的一次炖鱼了。
后来我背井离乡,去很远的地方当兵,上大学、工作,以至于母亲的背影就慢慢成了悠远的油画了。
当我结婚成家回老家探望父母和家人时,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为欢迎我们新婚夫妇回家,母亲精心地做了一锅羊肉汆丸子。那香香的丸子和浓浓的羊汤,让回家的感觉意味深长。但因为东西少,妈妈舍不得吃,我爱人看见并在后来告诉我,母亲只是喝了一碗羊汤。这让我直到现在回忆起来,还不禁莫名地感动。
其实母亲一直是这样: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让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自己只是默默地付出,把儿女的幸福当作自己的享受。
所幸的是,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女们长大成人后都成家立业,且都有所成就,而且都全心全意地孝敬父母,足以让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并在母亲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以及其它重要的节日里,操办一场又一场的丰盛宴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亲仙逝已经好几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有她那慈祥的遗照,
一直给我们温暖,激励我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温馨的日子,谨以此拙文表达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以此来聊以自慰。
母亲是从所谓的旧社会过来的人,她的脚是裹脚,但也不是所谓“三寸金莲”的那种小脚。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她的妈妈为她裹小脚,她执意不从,几乎是大人给她裹一次,她就自作主张地拆一次。由于遭遇到母亲的持续反抗,家人也就不再坚持为她裹脚了,所以,母亲的脚最多可以说是半拉子小脚。
虽然有些影响,但在我看来,母亲的小脚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全家的幸运。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母亲的步履是相当的矫健,跟在她的后面,我甚至是有些吃力。
来到二姨家,看到二姨的小脚,那是真正的小脚,三寸金莲,二姨走路就有些摇摇晃晃,我时时担心,她会不会一不小心而跌倒。
大姨也是小脚,但她身躯更加高大,小脚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我觉得她一直是弯着腰走路的。作为贫农的女儿,大姨嫁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家。她常常从婆婆家带一些好吃的东西以及其它家用的东西回娘家来。我姥姥活着的时候如此,姥姥不在了,也还是如此。母亲经常以感激的心情谈起这些往事。
那时的姥姥已经很老了,妈妈经常叫我陪姥姥到大街上去看热闹。姥姥有些驼背,拄着个拐棍,猫着腰,带着我和家里的一条狗,到大街上看过往的行人车辆什么的。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有很多新鲜的事物,像什么红旗呀,标语呀,汽车呀,广播呀,游行啊什么的。还有就是爸爸在村里当大队干部。有一次,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从这里经过,我家那条狗,可能是第一次看见自行车,觉得是什么怪物,就汪汪叫着扑向那辆自行车,那骑自行车的人就惊慌失措地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上了。我和那些看热闹的人就都欢呼雀跃起来,姥姥就用拐棍打了我一屁股。
我刚记事的时候,农村里实行是所谓人民公社制度,村子则是建立所谓生产大队和若干小队。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们都到生产队里干活。母亲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既要操持家务,还要到生产队里干活。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妈妈和爸爸一起到生产队的麦田里割麦子的情形。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看见妈妈在家里忙活的身影。
记得有一次,爸爸从文安老家那边带回来一条大鱼,这条大鱼足足有一米多长,让我们全家都大大地惊奇了一番。虽然我们家用的是柴灶的大铁锅 但也装不下那条大鱼,妈妈就在爸爸的协助下,用刀把那条鱼切成几段,然后猫着腰,把那些鱼段放进锅中煎、煮。我觉得似乎是过了好长时间,那浓浓的鱼香味才慢慢地弥漫到了所有的房间。这是我一生吃过的最香的一次炖鱼了。
后来我背井离乡,去很远的地方当兵,上大学、工作,以至于母亲的背影就慢慢成了悠远的油画了。
当我结婚成家回老家探望父母和家人时,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为欢迎我们新婚夫妇回家,母亲精心地做了一锅羊肉汆丸子。那香香的丸子和浓浓的羊汤,让回家的感觉意味深长。但因为东西少,妈妈舍不得吃,我爱人看见并在后来告诉我,母亲只是喝了一碗羊汤。这让我直到现在回忆起来,还不禁莫名地感动。
其实母亲一直是这样: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让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自己只是默默地付出,把儿女的幸福当作自己的享受。
所幸的是,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女们长大成人后都成家立业,且都有所成就,而且都全心全意地孝敬父母,足以让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并在母亲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以及其它重要的节日里,操办一场又一场的丰盛宴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亲仙逝已经好几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有她那慈祥的遗照,
一直给我们温暖,激励我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温馨的日子,谨以此拙文表达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以此来聊以自慰。
注释:
写于2023年5月14日星期日 母亲节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