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主页 作品 粉丝 关注

粉丝

作品

诗人作品不错,挺TA 赞赏
笔名/姓名:景志欣
加入时间:2018-07-01
诗人简介

景志欣,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教,陕西师范大学,出生于1954年2月28日;河北省廊坊市;手机号码18210423954;邮箱:1274916833QQ邮箱;社会职务: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社会荣誉:所作音乐作品《春晓》入选国家中小学音乐教材; 个人简历:1973年高中毕业并参军入伍,在部队文艺宣传队担任创作员,所创作作品多次获奖,所带领的宣传队获得原国防科委汇演第一名;1978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1982年毕业,获哲学学士学位;先后在兰州、北京工作。在北京的工作单位有:中宣部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让世界了解中国》摄制组(任编导),北京市西客站私个协宣传部长,中国禁毒基金会秘书等。 艺术简历:著名音乐人,古诗词谱曲专家,诗人,策划人。2010年至2014年,连续四年担任“北漂春晚”文学总监,并为晚会创作、导演、演出了《只要你在 希望就在》、《和衷共济中国结》、为中国古诗词谱曲多首,并出版《唐诗风采》系列歌曲,《春晓》《你是小溪,你是春雨》。 作为诗人剧作家创作:诗剧《生物圈交响曲》,诗集《黑暗中的风景》,音乐剧《女娲》,电影剧本《易经传奇》、《美梦锦标赛》等。

粉丝
关注

相约江南

又来到江南,
又遇上烟雨,
我在烟雨中走过,
不经意间遇见一个个你。

在杭州遇见你,
我们在断桥重温白蛇传的故事,
西湖山色空濛的烟雨,
轻轻亲吻那白堤,那苏堤。

在苏州遇见你,
我们在那些园林里看小桥流水,
寒山寺悠悠的钟声,
飘入雨巷苏州评弹的曲子。

在镇江遇见你,
我们在北固亭怀古,模拟辛弃疾,
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集散,
西津古渡记着那些漂泊的隐士。

在扬州遇见你,
想起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
折不断的柳,喝不完的酒,
大运河边的月色分出了南北东西。

在上海遇见你,
我们在黄浦江的外滩体会迷离,
冒险家的乐园成为时尚的芭莎,
黄包车把我们拉入电影博物馆里。

在南京遇见你,
我们不去想六朝古都那些往事,
中山陵还在巍巍地矗立,
南京长江大桥见证长江的奔流不息。

在绍兴遇见你,
我们奔波于灿若星辰的名人故居,
跑累了就去咸亨酒店喝一碗黄酒,
想象自己就是当年的孔乙己。

在无锡遇见你,
我们在太湖边谈天说地,
江南自古是形胜富饶之地,
一座座码头成就了鱼米之乡的美誉。

啊,这天设地造的江南,
每一座城市都是一首优雅的诗,
你在我身边轻轻地吟诵,
我就在如痴如醉中爱你。

母亲的背影

第一次注视到母亲的背影,是我跟随母亲去邻村二姨家拜访。那时我大约是六、七岁的小孩,母亲也就是三十刚出头的样子,但在我看来那时的母亲已经是饱经沧桑的人了。
母亲是从所谓的旧社会过来的人,她的脚是裹脚,但也不是所谓“三寸金莲”的那种小脚。听母亲说,她小时候,她的妈妈为她裹小脚,她执意不从,几乎是大人给她裹一次,她就自作主张地拆一次。由于遭遇到母亲的持续反抗,家人也就不再坚持为她裹脚了,所以,母亲的脚最多可以说是半拉子小脚。
虽然有些影响,但在我看来,母亲的小脚基本上没有影响到她的日常生活。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全家的幸运。走在乡间的土路上,母亲的步履是相当的矫健,跟在她的后面,我甚至是有些吃力。
来到二姨家,看到二姨的小脚,那是真正的小脚,三寸金莲,二姨走路就有些摇摇晃晃,我时时担心,她会不会一不小心而跌倒。
大姨也是小脚,但她身躯更加高大,小脚承受的压力也就更大,我觉得她一直是弯着腰走路的。作为贫农的女儿,大姨嫁到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家。她常常从婆婆家带一些好吃的东西以及其它家用的东西回娘家来。我姥姥活着的时候如此,姥姥不在了,也还是如此。母亲经常以感激的心情谈起这些往事。
那时的姥姥已经很老了,妈妈经常叫我陪姥姥到大街上去看热闹。姥姥有些驼背,拄着个拐棍,猫着腰,带着我和家里的一条狗,到大街上看过往的行人车辆什么的。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有很多新鲜的事物,像什么红旗呀,标语呀,汽车呀,广播呀,游行啊什么的。还有就是爸爸在村里当大队干部。有一次,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从这里经过,我家那条狗,可能是第一次看见自行车,觉得是什么怪物,就汪汪叫着扑向那辆自行车,那骑自行车的人就惊慌失措地和自行车一起摔倒在地上了。我和那些看热闹的人就都欢呼雀跃起来,姥姥就用拐棍打了我一屁股。
我刚记事的时候,农村里实行是所谓人民公社制度,村子则是建立所谓生产大队和若干小队。土地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们都到生产队里干活。母亲是里里外外一把手,既要操持家务,还要到生产队里干活。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妈妈和爸爸一起到生产队的麦田里割麦子的情形。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看见妈妈在家里忙活的身影。
记得有一次,爸爸从文安老家那边带回来一条大鱼,这条大鱼足足有一米多长,让我们全家都大大地惊奇了一番。虽然我们家用的是柴灶的大铁锅 但也装不下那条大鱼,妈妈就在爸爸的协助下,用刀把那条鱼切成几段,然后猫着腰,把那些鱼段放进锅中煎、煮。我觉得似乎是过了好长时间,那浓浓的鱼香味才慢慢地弥漫到了所有的房间。这是我一生吃过的最香的一次炖鱼了。
后来我背井离乡,去很远的地方当兵,上大学、工作,以至于母亲的背影就慢慢成了悠远的油画了。
当我结婚成家回老家探望父母和家人时,母亲的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了。为欢迎我们新婚夫妇回家,母亲精心地做了一锅羊肉汆丸子。那香香的丸子和浓浓的羊汤,让回家的感觉意味深长。但因为东西少,妈妈舍不得吃,我爱人看见并在后来告诉我,母亲只是喝了一碗羊汤。这让我直到现在回忆起来,还不禁莫名地感动。
其实母亲一直是这样: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都让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自己只是默默地付出,把儿女的幸福当作自己的享受。
所幸的是,父母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女们长大成人后都成家立业,且都有所成就,而且都全心全意地孝敬父母,足以让父母度过幸福的晚年,并在母亲七十大寿、八十大寿以及其它重要的节日里,操办一场又一场的丰盛宴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母亲仙逝已经好几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还有她那慈祥的遗照,
一直给我们温暖,激励我们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在母亲节这个特殊的、温馨的日子,谨以此拙文表达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以此来聊以自慰。
作品 全部
相册
  • 诗人
  • 诗人
相关资讯

赞赏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