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策马扬鞭。
随着父亲的鞭梢在空中舞动着炸响,最后一抹晚霞淡淡的像父亲肩上汗衫烂开的长布条,恍然隐去了。
天跟着暗淡下来,鸟陡然增多,叽叽喳喳往树林飞,田里的孩童学着鸟似的在回家路上跑着闹着玩着。
好奇淘气的孩童们一窝蜂追上父亲的驼车,都想往驼车上车爬。这动作像猴子玩鞭炮,看的人心悬。
只见父亲肩臂忙着夹紧鞭杆,用力拉着缰绳,猛“吁”一声,三头并驾的马一歪头,气喷喷地站住了。
犁地累半天的牲口脾气相当暴躁。父亲先稳住牲口,转身扬鞭在孩童上空甩出一个炸雷,吓得孩童们纷纷逃离驼车。
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让我坐他的驼车的,极度危险,自不必说,他更心疼犁地劳累的牲口。
看着平时比顽皮的小伙伴们抱头鼠窜,我笑弯了腰。孩童们还没回过神来,父亲的肩已扛好鞭杆,放松缰绳,马便小跑起来。
父亲跟在马身后。他那淡淡的“晚霞”很快就消失了。
我和小伙伴们都不甘心,都在模仿着父亲甩鞭的动作形象,那自由的挥洒,响彻云霄的鞭梢炸烈声;我们甚至都想把鞭甩得更响。
我们做了无数个鞭子,甚至偷了父亲的鞭子模仿做,也没成。
被生活浸泡多年以后才明白鞭梢之响来自他肩上那被鞭杆磨出的淡淡“晚霞”。
这是春、秋耕种的时节。
2,
雪藏人间,万物静好。
就连檐下的小麻雀都眯着眼小声嘀咕着:饿。却不敢抖动翅膀,直视檐外的雪野,寻找食物的去处。
如果不是炊烟,你找不到村庄。不要说雪野亮瞎你的眼睛。
好雪无意锁童心,纷纷扬扬自张狂。
顽童总会找机会溜出家门,一弯腰打出雪坑,揉揉眼再打。
这时父亲会瞪大眼睛,训斥几句,硬生生地把我拎回屋。
却见父亲眯起双眼,找了顶吊在檐下的褐黄色的草帽,戴在头上,拉低额上的帽檐,挑起两只大箩筐走出家门。
雪随着脚步甩在父亲袍子上。父亲弯腰提起袍子前襟,一手扶着扁担,在雪野中缓慢地往前推进。
父亲还是村里的饲养员,他要为那些犁地的牛马大员们准备草料,自然风雨无阻的。不要说还算守时的雪大了点。
父亲是村里唯一冬季穿袍子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藏青色。
跨过时空,恍若中原遗民--课本中大地主的形象。
父亲雪地的背影像版画一样挂在我童心的后壁, 还有那两只大箩筐,它夸张地迎合父亲夸张的袍子在风雪中夸张地飘移。
而那时我多想像父亲一样自由,径直走进雪野,在那么大大的雪地里翻跟头,过把雪瘾;更想穿上父亲的藏青色袍子,无畏寒冷,在雪地里飘游。
我不知道父亲是怎样挑着两大箩筐雪草飘回来的。我被家里人再次叫回家的时候,父亲已放下扁担,摘下草帽,汗湿了他的短发,而领口外却围着一层薄冰闪亮。
我被命令给父亲拍打袍子上的雪,摘去领口的冰;雾一样寒气从领口和袍子大襟边溜出,很暖和,而领口和袍襟边的冰却冻手。
3,
夏天的父亲更“自由”了。田野深处那抺高粮红便是父亲的缩影。
夏夜短得像兔子尾巴,好像刚眯眼,就被父亲喂牛马的声音吵醒。我揉着眼睛起来拉泡尿。父亲说,还睡,天亮还早呢。
童年的夏天很简单,一条树苗一样柔的身子,摸黑从屋里拉出一条烂角的芦席,在门前找一块平地铺上,一个跟头翻到席上,打死一个蚊子闻着血腥味就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能见到父亲。
时常见父亲肩上扛着一捆青草,分给拴在树下乘凉的牛马吃。
而父亲褐红色的肩上常留下青草的茎带着半片叶,像生了根似的摁在父亲的肩肉里,痒得父亲抓不掉,便要我帮他抓。
我蹦起来猛抓草茎,哪想叶上的小虫子飞到我眼里,痒得我揉眼想哭。父亲顾不得自己痒和疼,忙转身扒开我的眼皮,吹几下,酸泪流出来就好了。
顶着中午银针一样的阳光,跟着父亲下河洗澡玩水,再去菜园里摘香瓜吃,是夏天最愉快的事。
但这时,父亲总要找个小褂给我穿上。说中午菜园太阳大,小孩儿不搁晒,父亲指着一棵晒弯腰的蔫了吧唧的小树苗说。
夏天多穿一丝线,不一时就会汗湿衣裳,线粘在肉皮上,缚了胳膊栽了跟头。这是常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我不敢说这理。
父亲跟太阳磕了半辈子,知道夏天阳光的斤两。不容我撒泼,抓住我的小胳膊就套袖筒。
我扭着胳膊还在强嘴:
大人倒自在,要小孩子穿衣裳,不一个太阳吗!
父亲说,大人皮厚,晒习惯了。
父亲说着就拉开他胳膊肘那里的皮给我看。
父亲的肉皮很快申张开,很软像我的袖筒布,又有弹性,像极了孩童用纸折叠的扇子,上面的折子清晰可数。
“扇子”由褐红色很快变淡了,阳光透过来,像血的瀑布。多年后我经常梦到这血的扇子血的堤坝血的瀑布。它还是那样柔软那样清晰,却飘忽着像在风里。
我忍不住指着“扇子”说有血。父亲平静地说:哪有血。没有流血没有疼的地方呀。
那时的我刚到父亲裤腰高,好像第一次这么近注意到父亲的皮肤父亲的身体:
4.
闪亮的褐红色间着大裤头的灰白色且不停地忙碌着。这就是整个夏季父亲的“自由”形象。
而大裤头开始是白色的。
是母亲纺织的白粗布做的。我见母亲很会做衣服,剪几块白布,很写意地拼缝在一起,成就了大裤头。父亲穿得更写意了,腰间的裤布打个对折,布条做腰带系紧,就开始风风火火的一天。
也就一天下来,大裤头就变成了现在的生活白——灰白色。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