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计兵:我喜欢人间的美好薄如纸张 | 《绿风》

“头条诗人”2025年9月第3期

作者:王计兵   2025年09月08日 10:56  中国诗歌网    1678    收藏

79c50bf5fa79702bc074abb6d973548a

王计兵,笔名拾荒。1969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外卖骑手。著有诗集《手持人间一束光》《赶时间的人》等多部。获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诗歌奖等奖项。2019 年入职外卖骑手至今。因诗歌作品常在送餐途中完成,被央视、新华社、南方周末等媒体广泛报道,而被网友称为“外卖诗人”。


我喜欢人间的美好薄如纸张(组诗)


每本书都是不一样的春天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田野

都有可以携带的四季

隐约的雪,朦胧的雨

也会有彩虹

当你翻到春天的页码

朝阳会出来,和纸张

正好形成18度夹角

一条色彩斑斓的路

从远方来,也抵达远方

像我们的18岁,那么年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未来

像一片田野,刚刚完成翻耕



读  书


当你习惯了哭泣

会发现

眼泪是用不完的

当你习惯了开心

会发现

笑容是用不完的

当你习惯了阅读

会发现,书

也是读不完的

每个习惯都是不一样的种子

每本书都是不一样的春天



东莞


不到东江

就等于没到过东莞

东江上的风

在傍晚吹拂

从热气中取出凉爽

不惜把江水吹皱

并从历史的褶皱里

打开跨江大桥的台阶

东莞,从改革的前沿

走上东江的高端

人有多高,影子就有多深

惧怕倒影的人

不配来到东莞



榕  树


说独木难成林的人

是因为没有遇到过榕树

这些榕树

从枝杈上垂下细丝

只要遇到泥土

就能扎下根来

这多像我们的生活

机会每天都在

每次呈现又都细若游丝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

才会爱惜

一旦抓住了泥土

就可以独木成林



拜谒袁隆平故居


比起袁隆平发现的

第一穗野生稻子230粒

我们56人的采风团

还是减产很多

因为昨夜失眠

今天一直恍恍惚惚

让这一趟行程

更接近一个梦

袁老的梦在禾下乘凉

我的梦在袁老的梦中

像一支歉收的稻穗

也许现在还不是收获季节

一块块真正的稻田,禾苗翠绿

我们能做的

是赶在小满的季节

让自己灌浆



洪江古城风景区


在古城,我拍了

鸦片馆和怡红院

发给我爱人

爱人回复一串问号

和一句语音

“去那里干啥”

时间已经过去了上百年

我的家人仍然有一连串的问号

可见当年的千家万户

是如何被这些问号困扰

四万万个问号

形成时代的迷宫

困住过我们的民族

和那个曾经

积贫积弱的时代


景区的地面

时不时布满青苔

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

我们一群人

没有谁在这历史的痕迹里滑倒

出口处有一块晃动的石头

如同历史松动的牙齿



去 南 平


杂木丛生的山越来越多

放眼望去

每一处都色彩斑斓

林间小屋充满诱惑

谁在檐下安坐捋髯

谁在山坡纤指采茶


我在靠窗的位置上

盯着窗外,目不转睛

高铁不停地穿越山洞

窗外的风景像一幕幕胶片

一闪

又进入另一个隧道

倒像是大山的眼皮一眨

又眯了一会儿


我和群山相互眨眼

也相互目不转睛

还有那些墓碑

一个人在山中倒下了

一块石头爬起来

替一个人

继续站在人间



邵武——樵溪门


墙上的青砖

早已布满了岁月的青苔

砖缝里的草居然如此茂盛

只要给以岁月

草儿们从不辜负等待

在邵武

不要小看一株草

这些城墙上的草

每一片叶子都需要你仰望



邵武——行春门


这些幽深的小巷多么神奇

长长的,细细的

像一条绳索

两边的房屋

由于得到绳子的加固

虽然年久陈旧,却不会破碎

城墙的砖缝里

长满了野荨麻

让我更加确信

这条小路和绳索有关

这些荨麻耐心等待着

搓麻绳的人

把裤脚和袖口挽起



挥  别


我想赶在太阳落山之前

所以我没有绕行几百米外的滚水坝

也没有绕行几公里外的大桥

而是选择涉水过河

当我从东岸挥手时

对岸的母亲被夕阳照成一个黑点

夕阳为了照耀母亲

迟迟不肯落山

若干年后,母亲说

那天的阳光

一直把我照得很亮



我喜欢人间的美好薄如纸张


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明亮

水流经哪里

哪里就潮湿

很多事物被事物决定

也被事物引领


为了引入光,发明窗

为了引入水,开凿沟渠

为了自由,团结和爱

发明了文字

诗歌,散文,小说……


不否认明亮

也不否认阴影

不否认漏洞百出

也不否认顺理成章

我不发光,只是被光照耀


让人刻骨铭心的

不一定是伤口

更有爱和被爱

热爱,让收获更多

被往事薅过衣领的人

也会被时光抚摸着后背



“头条诗人”总第1132期,《绿风》2025年第5期


散文:大姨 

王计兵


大姨今年92岁,却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从小时候就知道,大姨是个特别时尚的人。大姨比我母亲大8岁,由于自小就成了孤儿,大姨对我的母亲就特别关爱,连我母亲的婚姻,都是大姨做主一手促成的。

大姨家的生活当年比较殷实,我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领着我们去大姨家蹭饭,大多是晚饭时间。大姨离我们家六公里,我们放学放下书包,母亲就带着我们兄弟三个匆匆往大姨家赶。每当这样,我们就知道,我们家可能又断粮了。大姨每次都会做出比较丰盛的晚餐,炒上一两个小菜,拿出小麦煎饼,烧一锅糊糊,我们就会狼吞虎咽,吃得肚皮圆滚,然后摸着夜色返回家中。

由于这几年我被网络关注,加上今年又在春晚亮相,大姨特别兴奋。时不时就会打来视频,和我聊上三言两语,满眼都是疼爱和骄傲。每次最后,又都会带上一句:“如果你娘还活着,该多好啊。”这一句,就会让所有的甜蜜都饱含酸涩,是啊,如果我娘还活着,该有多好啊。

值得欣慰的是,92岁的大姨身板硬朗,一个人仍然固执地守着自己的2亩土地,春种秋收,从不耽搁,从不延迟,被同村人称为“老青年”。这一点,和我的母亲有着惊人的相似,母亲年轻的时候被人称为“铁姑娘”,大姨老年则被称为“老青年”。

几个月前,为了浇灌田园里的蔬菜,大姨拎着水桶在菜地边水沟里面取水。从水沟到路面的斜坡大约5米,踏上路面的最后一个陡坡,有一个大约半米的台阶,这个台阶不要说是一个92岁的老人,就算是年轻人,都会感到有些吃力,何况还拎着一桶水。每一次,大姨都会用一只手拉住路面上的一棵树借力。

大姨说,当她拎着最后一桶水爬上路面时,就听见腰间“咔吧”一声,就伏在了水桶上,直不起身来。被路过的村民发现,送到了医院,才知道硬生生地拉断了自己的腰椎。在医院的手术台上,医生刚定好加固腰椎的钢钉,她就一个人从手术台上爬了下来,吓得医生和家属赶紧按住她,告诉她必须卧床休息,至少不低于半年。

仅仅一个半月之后,我精神矍铄的大姨,就拎着农具出现在她自己的2亩田地里。大姨活得坦荡,也活得洒脱。她爱这片土地,爱她的庄稼,如同爱着自己的孩子,如同爱自己的亲人,如同爱我的母亲,如同爱我。

和大姨聊天,让我对人生有了进一步的定义: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如果能像大姨一样洒脱,又何尝不是人生赢家,何尝不是最大的幸福。

大姨有5个孩子。我的姨姐姨哥,每家的生活条件不算特别优越,但也都算是比较殷实的家庭。所有子女们都强烈反对大姨过度操劳。

大姨的屋子都特别整洁,她的房间里没有杂物,没有灰尘,但是有一只猫和一只三条腿的狗。这只三条腿的狗是先天残疾。被人丢弃了多次,机缘巧合,每次都被大姨发现,最终被大姨收留。大姨说,三条腿的狗也是狗。狗很温顺,在我们整个聊天期间,始终伏在大姨的脚边,偶尔会围着我们转上一圈,逐个嗅一嗅,再回到大姨的脚下,重新匍匐在那里。

聊到这次春晚,大姨就特别亢奋,用大姨的话说:“那么大的舞台,站着我的外甥。”然而,她又说:“如果你娘还在,该多好啊!”

和大姨的这次谈话,就像外面的小雨一样,在大地上浸润着,每个人的心里都湿漉漉的,充满了希望。就像我在春晚上说的那句台词:生活给了我多少风雪,我就能遇到多少个春天。

我感到了一种安慰,至少在大姨的心中,有一个孩子是值得骄傲的,姨娘,也是娘。


创作谈:文学是什么 

王计兵


和大家讲一件发生在我身上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一天晚上,爱人和我发生了争吵。说是争吵,其实就是找茬。自己的爱人找茬,其实不需要理由的,就是心情不好,喋喋不休,一直在翻岁月的老账。又不得不承认,爱人的思维逻辑非常缜密,无懈可击。后来我说了一句话:“人生啊,其实就是在酿一场蜜,不要在意过往经历有多苦。”然后爱人突然说:“停,你先把你刚才说的记下来,这是两句非常精彩的诗歌。”于是,所有不快戛然而止。这就是文学产生的力量。

不知还有多少人留存着这样的记忆:为了读一本书,躲在被窝里,举着手电,就连翻动纸张都生怕发出声响。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津津有味。为了追一本杂志里的故事连载,一次次跑进新华书店,急切地寻找文章的下一期,如同寻觅一位情真意切的恋人。

后来,我们就长大了。1988年,我成了在城市里打工的农民工。幸运的是,文学并未离我远去,反而更紧密地融入了我的生活。在沈阳的工地,我爱上3公里外的一个旧书店。那时,我每天工资3.5元,阅读一本书一天需要2毛钱。为了节省这笔开支,每天晚上下工后,我会去帮老板整理被顾客翻乱的书籍,打扫摊位周边的卫生,甚至帮老板和别的顾客吵架,只为获得老板的好感,免除每天阅读所需的2毛钱费用。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我爱上了文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逐渐也有一些短小的文章得以发表。

1992年,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我把自己“囚禁”在故乡的一片田野。用了一年时间,创作出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为了深入体验书中人物的情感,在现实生活中,我不断扮演各种角色,沉浸在自己设定的虚构情节里,一度成了村庄的异类,甚至被人,包括我的家人,怀疑是精神病患者。可我不顾一切,近乎疯狂地写作。也逐渐拖垮了我的健康。当我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突然晕厥了过去。一天的时间,父亲将我送进医院抢救了3次。最终,那部长篇小说被我父亲一把火烧毁,从此禁止我写作。作为父亲,允许自己的孩子平平凡凡,普普通通。却不愿自己的孩子因梦想影响身体健康。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学会理解父亲,又用了更长时间,让自己学会怎样做好一个父亲。为了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轻松些,我把梦想缩小成了爱好。此后20年,我只写作,不投稿,也不保留底稿。现在回想起来,许多老师和朋友为我惋惜,觉得20年的文字积累,本可以形成一座文学的山。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恰恰是这20年无欲无求的写作,让我真正领悟到文字的力量,让我面对生活更加从容。如果要形容这20年,我会说,文字是落在我生命空地上的一场大雪,它不改变我的人生,却会让我的生命因此变得更加精彩。

如今我已57岁,回想起这多半生,曾经渴望成为流水线上的工人,却因学历问题,始终找不到一份称心的工作,只能在城市的缝隙里,如蚂蚁般搬运着粮食和水。

七年前,我成了一名外卖员。这份工作是我经历过的职业中最轻松的一份工作,也成了我日后“出圈”的标签。2022年,我的一首写外卖生活的诗歌在网络上发酵,引发媒体关注,我也因此被网友贴上“外卖诗人”的标签。常有人问我,如何看待这个标签?说实话,我对标签怀着深深的感恩,所以我才写下:“如果我低着头,肯定不是因为果实,而是由于背负着恩情。”

岁月悠悠,我写作至今已经37年了,早已与文学达成默契,携手同行在一条路上。我庆幸自己从未放弃文学,庆幸文学始终引领我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曾在一本书的前言里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从这个人间离开,有人指着我的墓碑对行人说:‘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曾经热爱文学,用尽了一生的时光’这将是对我的灵魂最大的安慰。”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你写作,从最初写小说到写散文,再到写诗,好像你写作的路线越走越高。”对此,我给予了否定。因为我写诗歌,的确不是因为我的文学水平越来越好,而是因为我的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诗歌更契合我碎片化的生活。当然,我也不否认“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明珠”。

我曾在一首诗里写道:“不是所有的翅膀都可以展翅高飞,低处的飞行也是飞行。”这诗句表达了我对生活和生命的体验。人生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没有一模一样的树叶,人也大抵如此吧。然而,我们对生命的感受,却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生命的本质就像一杯清水,无色无味。随着人生的逐渐展开,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就有了千差万别的体验。有的人喜欢甜,便在这杯水里放入了糖;有的人喜欢酸,又在这杯水里放进了调料。我喜欢文学,于是就在这杯“水”里放入了小说、散文、诗歌,一切和文字有关的事物我都热爱。因此,我从这杯“水”里,品味到了更加丰富的人生况味。

我相信,文学也是一种人生,是比现实更加真实的人生。我愿意让生命和文学合二为一,愿文学像一条越铺越远的铁轨,载着生命的列车渐渐远去。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4.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双基时代文学本真性的哲学探析
  8.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9.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E组)
  10. 2024“五粮液杯”中国诗歌大赛征稿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