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戊,新疆作协会员。作品见《诗刊》《北京文学》《星星》《扬子江诗刊》《草堂》等刊。曾参加第十三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获首届李叔同国际诗歌奖·新锐奖。
入疆札记
茫茫的夜色中,我要以何种方式抵达
祖国六分之一的土地
列车从远处捎来奔流不息的风
撞击你的四面八方,我要以何种方式
留在九月的北方?夜色来袭
我要以何种身份通行——
穿梭于富饶的山水和贫瘠的大地
我想起列车沿途的风景,我要以何种
方式抵抗,被风化的可能——
广袤的寒夜里,我用力撕扯单薄的被子
试图掩埋好露出地面的部分
登雅玛里克山
登上去。山,就矮了下来
委身在我们脚下,任由他的低矮
暴露在我们面前——
山。登上去。就暴露在风中
被一刀一刀地刻下
隐秘的语言。为了读懂这一刻
我们暴露在风中,任由他
在我们身上重复
鬼斧神工的刀技
山。登上去,陌生的花
任由我们拍照,查询他的名称和由来
像一页页翻开族谱,查证我的姓氏
登上去。山,就矮到了
与我和尘埃一样的高度
玉门停留的六分钟
在玉门,列车停靠在站台上
在短暂的几分钟,期间
人们离开座位
老人,孩子,务工的
上班的,在同一辆列车上走下来
一个如此古老的名字
突然变得现代
玉门,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突然间的阳光
照在荒凉的日子里
成为一首古老的谣曲
一些人从历史的河西走廊走来
在阳光和瞳孔交汇的刹那
西域的驼队从这里
带走了香料、美人
玄奘求取的真经从这里
藏身石窟,在过去的几千年
杀人的侠客洗脱了罪名
青草和牛羊在山下
交换了生与死的秘密
过去的几千年,在玉门
被众人在站台上几分钟耗尽
枯墨之美
砚台里,一半的墨已经
成了汉字的偏旁
部首,再小的部分
成了横竖撇拉,一张纸接受了
来自墨的决心和伤害
一些墨飘在空中
在看不见的纸上写下了
兰亭集序,署名王羲之
一些墨凿进深山
石头,一个人坚硬的内心
署上了后来者的名字
在后来的几千年,一些墨
干涸在砚台,皲裂
长长的裂痕继承了
从甲骨上而来的神的启示
傍晚散步
在一片麦地的后面
落日总是从哪里落下去
有一次傍晚
我跟在阴影后面
骑车疾驰,这一次终于发现了
落日的秘密
在那片泛黄的麦地旁
我看到了一大片
高低不同的拱洞
——一片麻扎
我突然知道了落日
细微的心思
一个人死亡后,落在了
光的阴影里,只有
落日,生出的悲悯
像一只大手,用自己
微暗的光照亮死亡
忧郁千岛湖
湖水返青,春天从枯萎中
借命而来,推着湖水从湖面向上
返回汹涌的芦苇中
隔着车窗,千岛湖
神秘的水面之下,朋友告诉我
藏着千年前走失的飞鸟
淘金者,一座古城
沙漠里干渴而死的求水者
在飞速前进的车流中
……那些死去的沙子,此刻
从平静的湖面上
涌入芦苇中,又绿了起来
“头条诗人”总第1131期,“中国诗歌网”原创版9月第2期
曹戊的诗歌不少以西部地理为精神锚点,在戈壁、列车、山峦的物象中铸造冷峻而深沉的现代性书写。他的表达如“被一刀一刀刻下隐秘的语言”,兼具地质的硬度与历史的穿透力,在登临与穿越的母题中完成对身份与文明的叩问。让个体生命在荒凉景观中裸露,却始终以隐忍的凝视承接落日与黎明的双重照耀。语言质朴如戈壁砾石,却藏细腻感知,于苍茫中见悲悯,尽显西域生活滋养的鲜明诗性。
编辑:王傲霏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