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记
文/丁信才
成都,打从一开始
就把"天府"的印章
盖在云蒸霞蔚的山坳里
山是绿的诗行
水是活的典籍
文明的根须
在时光深处盘虬
蚕丛鱼凫的传说还在雾里
李冰已握着铁锹走来
把岷江的性子捋顺
水跟着人走,旱涝退成背景
西川铺开稻浪
从此,日子长出甜的轮廓
府河、南河抱着城郭流淌
支流像血管,漫向远方
晴天抬眼,西山的雪在天上
满城的诗意便落下来
沾在衣袖上,随脚步轻晃
文翁的石室还在
两千个春秋
门楣上始终悬着"育才"的灯
琴台路的石板记得
相如的琴声如何绕过竹篱
文君的酒旗,在风里飘成典故
支机山的石头沉默着①
张骞带回的星子
藏在纹路里
只有严君平读懂
那是织女遗落人间的絮语
紫气漫过函关时
老子骑着青牛②
拐进青羊肆的烟火
道的种子落进土里
长出成都的千条脉络
散花楼的窗曾悬着银钩
李白凭栏处
月光漫过千年
草堂的花竹更幽了
诗圣的墨香混着碑林的青苔
在风里轻轻咳
后蜀的城墙早塌了
"花间"的词还在纸上发潮③
幸好有三万株芙蓉
年年替花蕊夫人
把名字开成晚霞
大慈寺的钟声
撞过十个世纪
昭觉寺的香火
还在续着前朝的灰
文殊院的银杏落了又黄
宝光寺的罗汉
看惯了香客的祈愿
锦江的竹影里
薛涛的笺纸泛着淡红④
枇杷门巷的地址早模糊了
望江楼的箫声
总在暮色里,寻一个旧人
武侯祠的柏木
把绿泼向天空
两朝的风雨
刻在"鞠躬尽瘁"的碑上
出师表的墨迹未干
鱼水情深的故事
在香火里反复温热
三分天下的棋盘早收了
唯有这里的祭祀
还在时光里站成坐标
金沙的太阳神鸟
从土里飞出来
三星堆的青铜眼
望着五千年之外
太多古迹挤在街巷深处
像没讲完的故事,藏着伏笔
岁月在砖瓦间悄悄翻页
老手艺与新点撞出火花
蜀绣的丝线,穿起岁月的锦缎
一针针,绣出山川的烂漫
川剧变脸,刹那间风云变幻
色彩与脸谱,藏着千年的机敏
火锅沸着市井的热辣
红汤里滚着人间烟火的浓
科技的光,沿着锦江的脉络爬升
与草堂的月光,在夜空共舞
熊猫的憨态,从竹林漫向世界
毛茸茸的掌心,托着自然的馈赠
太古里的玻璃幕墙
映着青瓦灰墙的倒影
时尚踩着老巷的石板
踏出新旧交织的韵脚
玉林路的夜晚,灯光漫过街角
小酒馆的歌声,裹着晚风的软
如今的成都
把繁华叠在旧时光上
车水马龙织成活的经纬
地铁在地下铺开蛛网
把每个角落连起来
富庶是看得见的模样
青城山的道骨
都江堰的水声
都成了请柬
恰逢国门敞开如画卷
五洲的脚步踏碎云影
芙蓉正开得热烈
引着四海宾朋赴山河之诺
宽窄巷的茶烟缠着旧事
锦里的灯笼串起新欢
合江亭畔,两江吻成的涟漪
摇着游船,也摇着不同的语言
游人爱上这里的街巷
成都把热情泡在茶里
万里桥的石板
量过多少惊叹的脚步
锦江的浪,接住过多少欢笑
龙泉山的绿
托着镜头里的秋光
九天楼的高度⑤
盛着眺望的目光
你看,当年李白叹过的蜀道
如今,只是一抬脚的距离
万国的面孔,映在锦江里
新的丝路,从这里铺向远方
此刻,所有的手握在一起
愿和平的种子
落在每个角落
发成亿万年的春
①:支机石:传说张骞出使时获一奇石,请教成都严君平,得知是织女支机石,关联星象传说。
②:老子骑牛:据《列仙传》,老子骑青牛过函关,关令尹喜见紫气知圣人至,后传其隐于成都青羊肆。
③:花间:指后蜀《花间集》,多写闺情,风格秾艳,诗中暗喻后蜀君臣耽于此而疏于国事。
④:薛涛笺:唐代薛涛在成都浣花溪改良造纸,以芙蓉皮、云母粉制彩笺,小巧雅致,成文人雅赠信物。
⑤:九天楼:成都塔子山公园标志性建筑,原名散花楼,取李白“如上九天游”诗意得名,登楼可俯瞰全城,为观景胜地。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