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什艾肯村手记》 张映姝 著
新疆人民出版社,2025年2月出版
《阔什艾肯村手记》是诗人于2023年作为驻村工作队员,在南疆麦盖提县一个名叫阔什艾肯(维吾尔语,意为“两河交汇之地”)的村落工作生活一年中写下的。
这是她的第五本诗集,创作于2023年—2024年上半年。
诗集中的100首诗歌,既是对乡村振兴时代图景的真实描摹,也是对南疆乡村烟火人生的诗意表达,更是作者“种入泥土里”情感的充沛投射,同时也是驻村工作的成果之一。
诗集包括“自然的馈赠”“你,也是她的一部分”“慢慢到来的幸福”“巴扎素描”“阔什艾肯之外”“麦盖提的雪”六辑,把平凡生活中隐藏的诗意,生动鲜活地发掘、打捞、呈现出来,抒写了深情大爱。
诗集突破了作者以往系列写作的范式和“惯性”,尝试运用极简描写、戏剧性反转、哲思表达等多种元素,从而营造出句式简洁而意蕴绵长的艺术效果。
张映姝,诗人、编审,新疆作协副主席、《西部》主编。出版诗集《草木有言》《西域花事》《她·们》、自然散文集《空白之地》等多部。曾获首届海东青诗歌奖银奖、第三届猴王杯华语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第三届诗魔方诗歌奖、首届肇庆文学奖、第四届中国年度新诗奖·年度优秀詩人奖等奖项。诗集《草木有言》入选2022年度十佳华语诗集。2024年被《诗刊》社、中诗网等单位评为首届“蓝印诗人”“年度十佳华语诗人”。近年专注于女性和非遗主题的写作。
《阔什艾肯村手记》诗选
1.正午的交集
一辆毛驴车,从我身后的葡萄长廊而来
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头戴黑皮帽的维吾尔老人
发色金黄的时尚孙子,黑色的壮年毛驴
一幅超现实的画作。当我举起手机
蹄声哒哒于白杨护卫的公路。老人眼窝深陷
目光深邃,回头看着我。
我们是否相识?为何相遇?
镜头里,一辆毛驴车悠然前行
对面,一辆摩托车疾驰而来
后面,一辆重载卡车鸣笛不止
多么奇妙的交集。车与车
人与人,眼睛与镜头
这是阔什艾肯村的一个正午
这是世界的一个小小缩影
2023年2月11日凌晨
2.从巴扎路到英巴扎路
沿巴扎路前行,影子在脚下跃动
路旁小叶白蜡光秃,不远处
穿着衣服的木头人,守护着
还未萌芽的核桃树和枣树的未来
一条路左拐,通向县城最大的巴扎
我们选择直行。迎面而来的白马
像是刚从御水河逃回。身后疾驰的
高头黑马,满载着逛完巴扎的人
它已抵达终点。英巴扎路横在眼前
我想坐坐马车,它却要走回头路
返回巴扎。我回头张望——
西挂的太阳,硕大的银盘
泼出一条银光闪闪的河流
这是我们走过的路。而眼前的
英巴扎路——新巴扎路,宽阔、笔直
通向我们要去的地方
我们站在路口,站在自己的命运里
2023年2月13日夜
3.你,也是它的一部分
一个奇迹。马路上的尘土消失了
这个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边的小县城
尘土把自己的底色铺撒,连同
干燥的漠风。我们看着洒水车
留下的已经风干的水迹,像看着
一幅防风固沙的图画
一个植树造林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底萌动——春天
就要来了,雨点飘了下来
我们喊出了声。西挂的太阳
散发奶油般的光,东边的云朵
融化成点点酥雨。我们站在英巴扎路边
看着神秘的天空和鼎沸的车流
像一个懵懂的闯入者。一个声音传来
你,也是它的一部分
2023年2月28日夜
4.种入泥土里
已是子夜。你的腰和双腿
似乎不属于自己,十四个小时的值班
眼睛酸涩,大脑还在活跃
你离他们这么近。隔着屏幕
紧张地看着,带着好奇
一切都在眼睛里
你的眼睛,看着他们的眼睛
无数双眼睛,看着你的眼睛
互证的方式。深入,深入
你们从未如此无隙。星星绿芽
跃入你的眼睛。那是上个月
你从村里捧回的几枝西梅
它们还插在水瓶里。像你一样
是时候了,它们也该种入泥土里
2023年3月4日晨
5.如果,这还不是
没有春雷滚动,惊醒泥土中的冬眠
没有雨水嘀嗒,轻叩蛰居者的门铃
没有一场等待,比你的干渴更长
没有一次绝望,甚于你的希望
红色的蚁群,前天在墙角忙碌
白杨的花穗,昨天已冲破苞壳
今晨,一只白鹡鸰在操场踱步
几只不知名的鸟儿为她伴奏
阔什艾肯,如果,这还不是
你的春天,让桌上这枝白百合的盛开
一朵白郁金香的含苞
以花朵的芬芳,提醒你
如果这还不够,请把它
这枝粉色郁金香,当作江南的桃花
把她今晨的芳唇轻启
当作隐秘震动后的觉醒
请感谢她——
以打开自身的方式,展示惊蛰的
另一个名字:启蜇
请感谢她——
以打开自身的方式,让你的眠
蜕变成,另一个伟大的梦想
2023年3月7日夜
6.立夏
最后的白槐花紫槐花,也萎落了
春天的缤纷大幕,缓缓闭合
多深的挽留啊。远去的春光
和转瞬即逝的盛开和凋零
不只是我,这真诚的挽留——
种子,挽留盛开
果实,挽留甘甜
绿荫,挽留芬芳
这无尚的挽留,无需言语表白
唯有献出自己,渺小的、自足的
献给未来的、成熟的自己
献给大自然的神祇
我的挽留,比不上它们
有时候,我停止生长,沉迷于
沿途的风景。更多时刻,觉得自己
已经成熟
——谁能给出答案?
2023年5月9日晨
阔什艾肯村的田野
7.收获后的棉田
干枯的、连叶子也脱尽的棉秆
炸裂的、被掏空胸腔的棉桃
一无所有了,除了深褐色的干渴身躯
洁白、温暖,甚至圆满
此刻,这些好的不能再好的词语
离开了你。只有残存的
丝丝缕缕的“羊胡子”*
呼应着十几只啃食棉秆的山羊
年轻的、柔软的毛皮
呼应着放羊老汉,空荡荡的旧皮袄
黝黑的、刻满皱纹的脸
和几缕花白的老胡须
注释:羊胡子,棉花未捡拾干净,留在棉桃上的絮,像羊的胡须,俗称“羊胡子”。
2023年11月15日夜
8.收白菜的女人
她一个人在白菜地里忙碌
以前是栽苗,除草,打药,施肥
现在是收白菜
一刀,一棵
一棵,一元
拉到批发市场,如果能卖掉的话
价格再低,再伤她,也得卖
得赶紧卖够2300棵
怎么也不能,让两个上大学的孩子发愁
至于借下的钱,能还多少还多少
还不上的,以后再还
说不定,明年的头茬白菜,就值钱了
2023年11月21日夜
9.花,是一场大雪
似乎一夜之间,春天来了
期待的雪花,被北疆的山水
挽留。大雪,对于夏普鲁克*村
不是冷,是晴空、煦日
是两个入户走访的人遥想
树枝上干瘪的桃,曾经的芳华、葳蕤
大雪,对于节气
真的不是雪,而是埋在心里的
雪意,开出一朵朵花
所以,当一盆双色茉莉
紫色的繁花,在傍晚的阔什艾肯村
突然绽放,像迎接迟到的友人
你说——
大雪,你好
注释:夏普鲁克,维吾尔语“桃子”之意。
2023年12月12日晨
傍晚的叶尔羌河
10.寒鸦
是白杨树梢压弯的半截弧线
是荒凉田埂上静止的逗点
是冬小麦地里跳动的音符
是清冷收费站旁好奇的观光客
是高速路边一片凌乱的墨迹
这是南疆冬天的乌鸦
如果你要叫它寒鸦
且把漫天的沙尘
看作水墨山水里的雾岚
把自己当作身披蓑衣的行吟者
2023年12月15日午
11.墓园
麻雀的叽喳声,奔涌而来
从一棵胡杨,到另一棵胡杨
似乎要唤醒树下的安息者
死去的人,是不会说话的
另一种可能,它们
代替他们,活着、表达
2024年1月7日晨
12.麦盖提的雪
十二岁的木依斯尔和三岁的妹妹
在雪地里,兴奋地跑、叫
落下的雪,盖满了荒凉的土地
飘着的,让人心疼,捧着手接
镜头里的雪,仿佛一个结尾
一场盛大的告别
弥补着,提醒着
让我想起另一场雪,一个开头
麦盖提呀,这个几乎不下雪的地方
却用两场雪,覆盖了我的一年
2024年2月6日下午
后记
张映姝
2023年1月19日,我作为驻村工作队员走下飞机弦梯,踏上喀什的土地。几天前一场60年不遇的大雪降落,把曾经见惯不怪的裸露的南疆大地,装扮成冰雪的童话世界,充满了北疆冬季的即视感。
2024年1月19日,结束了为期一年的驻村生活,我回到乌鲁木齐。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早晨醒来,我都会产生身在村里的恍惚感。直到看到一位村民发给我的小视频:鹅毛大雪飞舞、飘落,熟悉的土黄色调的村庄披上白色的新装,孩子们在雪地里撒欢、嬉闹。不由得,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拿起笔,写了起来。
“麦盖提呀,这个几乎不下雪的地方
却用两场雪,覆盖了我的一年”
这是诗歌《麦盖提的雪》的结尾。它像一个句号,终结了我结束驻村生活后的恍惚、不适,甚至找不到自身位置的茫然等难以言说的复杂心态。我的心安定下来。
在2023年1月抵达阔什艾肯村之前,我就有了要写一部作品记录自己驻村生活的计划。我出生、成长于北疆兵团,在乌鲁木齐读完大学后就在自治区文联工作。我的工作、生活简单,看稿、编刊、读书,已经转了二十多年,我沉迷于此。2022年在读到一本西亚小说时,我猛然产生了与主人公一样的疑问:真的了解这片安身立命的土地吗?真的理解生活于此的人吗?新疆,于我这样的兵团二代而言,究竟代表什么?我感觉自己被悬置了,既回不到档案中填写的那个籍贯,对生我养我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的团场连队也没有归属感。我是新疆人。无数次,在内地,当别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都会毫不迟疑、带着骄傲的口吻这样回答。当上述的疑问萦绕于心,我慢慢接受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对新疆的理解是不全面、不完整的,是缺少了“疆”里右下角里的“田”的,那个“田”代表的就是南疆。意识到这一点,几乎在同一时刻,我就萌生了申请去驻村的念头。
村里的儿童书法班
我如愿被单位派往麦盖提县阔什艾肯村参加驻村工作。起初,我计划写一本驻村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此前,我一直在写诗,并没有受过非虚构文体的写作训练。尽管乡村生活提供了很多新鲜素材、感受,可我苦于找不到自己的“腔调”进行散文化的书写,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穿不进水晶鞋的公主们。相反,看到很多场景、人物,诗意就在心底涌动。2月4日立春那天,我挣脱体裁之困,写下了驻村后的第一首诗《立春》。接下来的十几天,我写得很有感觉。一天,一位文友在我的微信朋友圈留言,这些诗歌可以申报中国作协2023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扶持项目。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填写了申报表。在填写的过程中,确定了驻村诗集的题目为《阔什艾肯村手记》,诗集容量是100首,同时我的创作意图越来越明晰,就写阔什艾肯村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写村民们生产生活现状、精神面貌的转变等等;创作目标也越来越明确,用真诚的情感、切身的体验,写出一本具有自己特色的驻村诗,力戒空洞、虚假的抒情,避免肤浅、表象的图解。
对于系列写作而言,难度在于避免同质化。之前的植物诗歌系列、她系列的创作,我深受其苦,却为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尽管如此,《阔什艾肯村手记》的创作还是经常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尤其是写到三分之二后,我几乎对自己失望了。搁笔近一个月后,在阅读一个微信平台推发的一组短诗时,我被极简的描写、戏剧性的反转、哲思的表达等营造出的力量、魅力所吸引。这些元素的尝试运用,催生出之后的三分之一的作品。其中的《死鸽子》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年度新诗奖·年度优秀诗人奖。
回到开头提到的那两场雪,它们的确覆盖了我的一年。它们只是覆盖了我的一年吗?那么多次,当我读到、听到“喀什”“麦盖提”“巴扎结米镇”等等地名时,我的心会跳得快一点儿;当我无论在哪里看到白杨树、葡萄长廊、麦田、广场、鸽群等,我的眼前会自动生成阔什艾肯村的村容村貌;当我在公交车上、在公园里、在镜头里看到维吾尔族人,我立刻会想起我的村民、亲戚们的黝黑笑脸和粗糙双手,想起那些朝气蓬勃的村委会干部……我深切地知道,那两场雪,会覆盖、充盈我的余生。
感谢众多诗友的鼓励,使我能够在困境中坚持,最终完成了诗集的创作。
感谢人民出版社编辑同仁的持续关注和文学坚守,让我感受到写作者的尊严和写作的价值,体会到”甘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艰辛和崇高。
感谢伟大而平凡的生活。
2024年8月6日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