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龙,男,1976年生,现居湖南邵东,1992年开始写诗,“大兴村”系列组诗结集为《我把世界分为村里与村外》《虽然大兴村也会忘记我》等。
李春龙的诗
大兴村简介
村的四面是山
各种各样的树手拉手围成一圈
中间留有些许缝隙
可以通过风和阳光
和一些零星的消息
山的怀里是屋
有几处是几十间挨在一起
像在拉家常比较亲密
大多数东一间西一间隐隐约约
只能通过炊烟这根线索
或者通过一些鸡鸣狗叫
分析出大概位置
日子从几处泉眼细细流出
明月是方塘中晚出早归的鱼
人口八九百
主要分布在二十四个节气里
属典型丘陵地区
四季分明冬暖夏凉
特别要提到的是一条毛马路
那是进入大兴村的要道
一到春天就长满花花草草
捉住一点一点的光
夏天的夜晚
在屋门前的南瓜棚里丝瓜架上
一点一点的光
飞来飞去
我喜欢把
一点一点的光
捉进一只小玻璃瓶里
喜欢看玻璃瓶里的光越来越满
越来越亮
一点一点的光
有些飞得很高
要捉住它们
我也必须
飞起来
出 门
铜锣当当开道
一群人在送三十五岁的堂哥
到高石头岭
一群人中
堂侄最小
像往常一样
一路上有说有笑
他还不清楚
他的父亲这次出门
就是再也
不回来了
隔壁余庆村的三棵树
一棵是白果树父亲
一棵是白果树母亲
一棵是白果树女儿
隔壁余庆村的一家三口
不离不弃不移
千年以上高度
早已立地成佛
几十年来
每次我都想
要是把三棵树搬到大兴村里该多好
或是把大兴村搬到三棵树旁该多好
最后我觉得
只能把自己一次一次搬来搬去
一样好
旧洗脸布
天天在水里洗
一块洗脸布
把洁白细腻厚实
和毛绒绒的感觉都洗掉了
只剩下黝黑粗糙单薄
单薄得一撕即破一吹即走
母亲总还是舍不得丢
好像要丢掉的
不是一块洗脸布
而是一块洗脸布的一生
大兴镇晨起遇雨
不期而至的大雨
铺天盖地
我们收拾行李的节奏
自然慢了下来
左看右看
松桃县大兴镇的雨
与邵东县大兴村的雨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
就是落脚的地方不同
李尤其提醒我
要给奶奶打个电话
晚饭要晚一点
大兴镇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
让大兴村
也慢了下来
田垄中的品字
上面这口用来饮用
左边这口用来洗菜
右边这口用来洗衣
离家半里路
每天要去三四回
记得搞混过一次
幸好一汪活水很快就原谅了我
拿石头砌一个这么深的品字
用来做什么
田垄常年荒芜
杂草已经齐肩
面对李尤其的质疑
我不知该怎样才能说清楚
每一个口里都曾含有一轮明月
老南瓜在藤上等我回家
一粒籽放进土里
母亲只管种
不会去想要结多少南瓜
忍不住了
就开一朵花
藤也不会去想是雌花还是雄花
嫩南瓜翠绿
清香此时想藏也藏不住
一片露水草也只是象征性遮挡一下
更爱的是老南瓜
已经金黄,正耐心地在藤上
在秋风中等我回家
不想让她看到
床单折两下铺上
两斤的夏凉被折一下再铺上
一米五的床铺半边就够了
盖上四斤的秋凉被
郁花园六平方米的房间暖气效果还是不错
外面零下十度左右时
里面约等于大兴村的秋天
外面零下二十度左右时
再把红蓝相间的羽绒服盖在秋凉被上
里面约等于大兴村的春天
不出汗不觉冷任窗外狂风吹
母亲要来北京一趟
到时就安排在宾馆住下
还是不想让她看到
免得她把我的极简主义
用两个字进行更简单粗暴的命名
早发原乡地
松林茫茫松针向上
五间锁形大屋在后
林间的路在脚下往前
炊烟频频挥手
少年于拐弯处回望
松林茫茫最高处松针不断向上
五间锁形大屋一年四季留守在后
林间的路在脚下不管不顾往前
炊烟还在柔软地频频挥手
少年于晨光拐弯处驻足一眼回望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