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樟路打工作家群”与新大众文艺

作者:柳冬妩   2025年04月22日 10:33  羊城晚报    543    收藏

2024年第7期《延河》杂志,刊出《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作者非常敏锐地观察到“新大众文艺已经悄然并蓬勃地从草根和民间兴起并兴盛”:“大众生活,小镇青年,市井人生,摆摊琐记,打工经历,兴、观、群、怨,碰壁撞墙,峰回路转,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于劳动者的写作,关于历史的民间记忆,各种圈子、各种样态的新的文学和艺术,它们的蓬勃兴起,标志着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大众写作和创作正在发生。”“莞樟路打工作家群”的形成,为“最大规模的大众写作”提供了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王十月、郑小琼、塞壬、柳冬妩、丁燕、阿微木依罗、李知展、穆肃、萧相风、周齐林、许强、刘大程、阎永群、马昌华、汪雪英、吴诗娴、莫华杰、曾文广、房忆萝、马益林、罗占勇、熊建军等数以百计的“打工作家”,在莞樟路旁边的几个城镇上,留下了各自的“打工经历”“市井人生”。他们“兴、观、群、怨,碰壁撞墙,峰回路转”,他们不仅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到目前为止,“莞樟路打工作家群”,走出了中国“打工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见证了新大众文艺的兴起。

东莞是中国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之一。1985年,东莞撤县设市,四十年来迅速由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县发展成为国际制造名城,成为全国第15座拥有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为世界上演了一段炫目的传奇。东莞以制造产业立市,“东莞塞车,世界缺货”一度被用来形容东莞制造业影响之大。改革开放以来,有超过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建设过、奋斗过、圆梦过,“打工作家”就是非常典型的“2亿分之一”,是非常典型的“新大众”。植根于东莞广阔的创作土壤,不少“打工作家”从产业工人中走出,书写身边的故事,创作了大量的打工题材文学作品,形成了特有的“打工文学”现象,让“东莞制造”有了更加丰富的精神肌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莞樟路打工作家群”强势崛起,从东莞走向全国,成为中国文坛一道亮丽风景。

莞樟路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是东莞城区与樟木头镇的交通要道,全长43公里,连接东莞中部的大朗、东坑、寮步、黄江等几个重要经济镇区,起于东莞人民公园,止于樟木头镇与谢岗镇交界处。樟木头镇也就是王十月中篇小说《白斑马》“木头镇”的原型地。《白斑马》原载《十月》2008年第5期,藏策在编选《2008年度中篇小说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时选入了这篇小说,并在序言中说:“王十月在2008年里最有影响的小说是《国家订单》,但我却更喜欢他的这篇《白斑马》,因为这篇《白斑马》更文学一些,让我们看到了梦想的力量。”在这篇小说里,“木头镇”作为故事发生地,文学与地理的关系得到了无限度的延伸,而渗透于其间的时代现实气息,或许比任何一种写作都更显浓烈和复杂。“打工作家”不约而同地对莞樟路片区某个“地理”进行深度考察,并围绕某个“地理”反复挖掘,像一张网一样打捞起那发生在生态地理上的过去与现在,从而真正使一块平常甚至残酷而丑陋的地理隆起为一块在文化学上再也无法抹去的“文学地理”。2001年,来到东莞打工的郑小琼,用精细的叙述和渗入骨髓的怀念,一一展开了她对莞樟路片区的追忆和展现,为我们勾勒出了工业城镇的轮廓和幽深。

郑小琼后来离开东莞了,“峰回路转”,她的身份,已经从五金厂女工变成了广东文学馆副馆长(广东文学院副院长、《作品》杂志社副总编),但她所创造或者叙述的东莞依旧存在。这个当年的打工妹,其诗歌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与发行,曾应邀参加柏林诗歌节、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土耳其亚洲诗歌节、不莱梅国际诗歌节、法国“诗人之春”、新加坡国际移民艺术节、古巴哈瓦那国际诗歌节、莫斯科国际诗歌节、南非诗歌节等国际性诗歌节,其诗歌多次被国外艺术家谱成不同形式的音乐、戏剧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上演。她的英文诗集入围美国文学翻译家协会2023年亚洲翻译奖。长诗《人行天桥》被译介到多个国家。郑小琼在国际诗歌节上朗诵最多的诗歌《黄麻岭》,写的就是东坑镇的黄麻岭村,黄麻岭村已经成为世界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郑小琼的出现,是“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和注脚。诗人、评论家李少君在为郑小琼散文诗集《疼与痛》作序时指出:“郑小琼出身于偏僻地域,却得益于时代开放,能完成和大城市同龄人同样的诗歌启蒙与诗歌教育,接触并学习经典。后来她辗转于异乡,在工业化最迅速的珠江三角洲经历时代风雨的洗礼与个人痛苦感受的抽打沉淀,完成了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的积累,领悟和思考一系列或细微或重大的生活和心理问题。于是,众多外在条件和因素刺激她的灵感和写作欲望,她的天赋与才气得到激发,一写诗,就一发不可收拾,也立即得到诗歌同仁的关注与扶持。再由于网络,她的诗歌获得广泛传播,最后也被主流诗歌界接受。”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媒体的产生,不仅是郑小琼“登上大雅之堂,获得广泛认可”的原因,也是整个莞樟路打工作家群形成的原因。

任何一种作家群体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生存空间和特殊的时代语境。总结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域的文学,历来是文学史家或文学理论家所不愿也不能忽略的。莞樟路打工作家群的整体崛起,既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为研究新大众文艺的兴起提供了一个极佳标本。在新大众文艺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对这个作家群的形成原因,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个人、时代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与论证。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3. 地理坐标和时间维度——论李强的诗歌创作
  4.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5.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6.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7.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8.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9.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10. 以诗为媒,以文会友 | 《散文诗》“桃江 · 竹海”专辑征稿盛大启幕,让世界听见你的诗篇!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翻越高山,跨过河流,把诗歌带回家
  4. 当千年鼓乐碰上现代诗——中外诗人观赏大唐芙蓉园鼓乐表演
  5. “文明会有不同,但诗歌让我们得以沟通”——中外诗人走进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走进西北大学
  7.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8. 中拉诗人共写一首诗献给秦岭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 | 艾诺依访谈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京举行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