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5届"青春诗会"
永不缺席的青春与诗行
——我与“青春诗会”的故事系列征文之十
谈雅丽
2009年11月11日,第25届“青春诗会”在湖南株洲举行。我们参会的一共有15位诗人:来自广东的黄礼孩;山东的阿华、韩宗宝、董玮;来自北京的李成恩、丁一鹤;来自陕西的横行胭脂;来自浙江的津渡,河北的文心,河南的麻小燕、申艳,山西的谢荣胜,还有来自湖南的叶菊如、曹利华和谈雅丽。接到录用参会通知时我特别高兴,因为我投稿“青春诗会”好几次,现在终于美梦成真了。回头赶紧问了几个参会同学,都说有多次投稿的经历。黄礼孩说他几年前就列席参加“青春诗会”,只不过是编外人员,这次是正式参会代表。可见,“青春诗会”是诗人眼中的“黄埔军校”,大家向往已久,能参加倍感荣幸。
诗人们当天都赶到了株洲,最晚到的是麻小燕,山西忽降大雪,她深夜才坐上飞机,没赶上当晚的座谈会。我见到了著名诗人雷抒雁,《诗刊》主编李小雨,首师大的吴思敬教授,还有老编审周所同、编辑唐力、彭敏等人。雷抒雁老师戴一副眼镜,温文尔雅,因为都是诗人,他和我们说话温和又亲切。他在诗歌《小草在唱歌》中写道:“那是一个思索的年代,一个反问的年代,一个不断解剖的自己,解剖灵魂,解剖热血的年代。”这样的诗句让我记忆深刻。想不到,2013年,这位激情澎湃的热血诗人,这位温和可亲的诗人不幸因癌症去世。那次“青春诗会”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他。
酒店报到安排住宿是双人间,我和阿华恰好分在一起,很早我俩就在网上认识,也很聊得来。这次住在一起,有很多话说。当天下午,我就约了阿华一起去找周所同老师请教诗歌,那时候我对诗歌很迷恋。周老师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老编辑,他曾参加常德的笔会,给我们讲课和改稿。很多常德诗人感激他,他给每个投稿诗人们认真地回信。我还珍藏了其中几封信,印象最深的是我在《诗刊》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就是他写的录用回信,我注意到诗歌修改了两个小地方。周老师很郑重地对我们说:“‘青春诗会’对很多诗人来说,是写诗的起点,但对一些诗人来说,是写诗的终点。”我不解其意,周老师说:“有些人一生坚持写诗,有些人参加‘青春诗会’后,可能会慢慢淡出诗歌写作。现在你不清楚,以后也许会明白的。”
报到那天,我很意外地收到了三个礼物,一个是诗友津渡给每个同学送的——女同学是纱巾,男同学可能是围巾;阿华给同学们送了剪指甲的精美套盒;韩宗宝给同学们送了一本诗集,我打开一看全是情诗,但读起来很美。我很感动,同学们细心地准备小礼物,一开始就把我当好朋友看待,实在很温暖。晚上九点多,小雨淅沥,我们参加了《诗刊》社召开的座谈会,大家做了自我介绍,有些是我早已认识的诗友,有些是知道名字却没有见过本人,有的是初次见面。通过座谈会认识彼此,我才将人与诗对号入座。李成恩是我们当中最小的,80后,就独立制作过纪录片了,年轻美丽。黄礼孩的诗歌我早就读过,他诗名很大,诗句散发耀眼的光芒。横行胭脂写作势头很猛,诗歌表达情感强烈,就如她的笔名一样。叶菊如来自岳阳检察院,英姿飒爽,被选为班长。还有津渡,看起来是个大汉,却心思细腻,他爱好自然,诗歌也写得特别棒。曹利华是岳阳华容的农民,话不多,但那次“青春诗会”,他的诗歌发在《诗刊》头条。座谈会上有分组讨论环节,同学们都分给不同的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是周所同和唐力。
李小雨主编主持那天的座谈会,她留精干的短发,穿着朴素,性格温和,说话时口气谦和,她给大家讲授了诗歌写作,也提出一些要求,第二天的开幕式我也见到了她,整个“青春诗会”她都是全程陪同。遗憾的是自那届“青春诗会”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她。2015年,小雨老师因病去世。她在诗歌《红纱巾》中写道:“今天,大雪纷纷/我仍然要向世界/扬起一面小小的旗帜/一片柔弱的翅膀/一轮真正的太阳/我相信/全世界都能感/看到它/感受到它。”可惜,我们再也无法看到她扬起的红纱巾了。我内心一直保留着对她的感恩之情。2000年,我刚写诗歌,在常德文联举办的笔会上第一次见到小雨老师,那时我印制了一本薄薄的诗集叫《九鼎乡愁》,我的诗歌得到了她的大加赞赏,这是中国最高刊物的主编给我的鼓励肯定,在我的诗歌成长道路上起到了催化作用。
“青春诗会”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凑,11月12日举办开幕式后,接下来就东奔西走,大概六七天,每天都在采风改稿。我们白天就在湖南的各个地方参观,晚上就集体或分组修改讨论诗歌,力求诗歌作品精益求精,我的组诗《鱼水谣》得到周老师的详细批改。我们在株洲的几个高新企业采风,在巨大的高铁机车下照了全体合影。周老师还给我们讲起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和彭燕郊的长诗《电力机车之歌》,他们就是参观这个地方后写的。大家冒着雨去了韶山的毛泽东故居,在东方红广场又照了合影。雨丝丝地飘下来,我们都没有带伞,但采风的兴致却很高。从湘江风光带到云阳山,从韶山到茶陵,采风时间满满的,大家在互相接触中也慢慢熟悉了,我们在一起谈论诗歌都很热烈。后来唐力和彭敏还写了第25届“青春诗会”侧记《诗意与青春之旅——第25届“青春诗会侧记》,里面有详细的记录。侧记中写道:他们带着火焰而来,背着火焰而回。
最后分别的夜晚,黄礼孩提议同学们一起去外面聚会。那是株洲一个不起眼的小饭店,有可能还是露天的,大家终于敞开心扉,喝了白酒啤酒,说了很多动情的话。我心里很开心,但一想到明天就结束会议,彼此分离,从此天各一方,就有点伤感,心里也很恍惚。总之,那天闹到半夜一群人才回到酒店。
第二天上午,大家就纷纷返程了。天下着雨,四周乌蒙蒙的,我去向几位老师道别,遇到了横行胭脂,她一会儿就要去车站了。她刚和编辑和同学辞行。我看见她站在酒店门口,放声大哭,那情景让我吃了一惊。我约她和我一起去汽车站。还有几个同学待在房间,我向他们一一道别后,韩宗宝看到我们的行李多,就自告奋勇地去送我们到汽车站。雨越下越大,我坐上一辆回常德的大巴车,车厢里有人在吃方便面,有人在来来回回地搬运着行李,周围很喧闹,但与诗歌全无关系,透过玻璃窗,我看到韩宗宝同学一直站在那里,直到大巴开动,我写下几行诗,无缘无故眼睛湿润了。
转眼十五年过去了。2011年,“青春诗会”的同学们在文心的支持下,去唐山聚会了一次,不过那次同学们没有到齐。后来,我们之间的联系渐少了,偶尔我会想起早已离开的雷抒雁和李小雨老师,想起同学们在“青春诗会”后的得到与失去,想起相聚和分离。我们在诗会上曾说,写诗就是为了照消除内心的黑暗,照亮干枯的心灵,要用自己的诗歌,维持青春诗会的尊严。对于我来说,一切都那么值得珍惜,有这样无怨无悔的第25届“青春诗会”——我们的青春和诗行将永不缺席。
2024年10月30日
编辑:池木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