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赋

作者: 2025年02月07日15:29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春节赋
岁序乙巳,时维孟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风送暖,瑞雪初晴。岁末年初,佳节又临;普天同庆,四海欢腾。乾坤朗朗,喜气充盈,日月昭昭,瑞霭纷呈,门门宅宅,纳祥迎福,古往今来,沿袭千载。炎黄子孙,共贺新春。
昔者禹立夏邦。文明初萌,春节之始,溯自殷商,历千载而弥盛;岁首为尊,敬天法祖虔诚。祭祀为重,祈年求福吉祥。及有文载,甲骨刻辞记岁①;而后周秦,岁旦之礼渐著。汉武盛世,太初改历定正②;唐宋风华,春节习俗愈浓。明清以降,历朝皆行庆典。拜天祭祖,祈祷国泰民安。歌舞升平,诗文诵唱赞颂。
佳节之期,喜气洋溢乎四海;新春伊始,祥云缭绕于五湖。千家万户,除尘布新迎祥瑞;岁岁年年,祈福纳祥庆丰饶。爆竹声声,辞旧迎新之意;梅花点点,报春送暖之情。街衢巷陌,灯火辉煌,灿烂夺目;楼阁亭台,缀玉垂珠,璀璨生辉。
红灯高悬,照彻九州万里;春联盈门,福滿四秩吉祥。
家家张灯,户户结彩,男女老少,喜气洋洋;长幼相尊,高堂围坐。饺子汤圆,寓意团圆之意;年糕腊肉,蕴含富足之愿。美酒珍馐,共享欢聚之乐。金樽频举,祝福情深意长。稚子拜年,纯真萌态可掬;长辈赐福,慈祥和煦暖心。欢声笑语,绕梁三日不休。歌舞升平,乐动九天不息。
然则迎春之庆,非止一日。始于除夕,止于元宵,历时旬日,而乐未央。三十之夜,守岁迎新,以祈长寿:初一之晨,拜年贺岁,而祝安康。至元宵夜,花灯高悬如星灿,街市人流似潮涌。猜灯谜以添乐;赏月圆人团圆。
嗟乎,春节凝聚,炎黄不论远近。骨肉团圆,亲情血浓于水。游子返乡,路遥何惧万里,父母盼儿,倚闾而望心急。儿女归家,欢声笑语满堂。夫妻和睦,家旺家福安康。兄弟姊妹,手足情深互助。邻里之间,互问新年皆好。贺岁之声,不绝于耳延绵。噫!如此之情,唯吾华夏使然。
且夫春节习俗,内涵深厚。拜神祭祖,祈福纳祥。祭祀先人,铭记先祖恩德。庙宇香浓,善男信女虔诚。逛庙会,品味人间烟火;赶大集,任选农家特产。门贴春联,以祈平安,廊挂灯笼,以兆喜庆,秧歌旱船,热闹非凡,诗词歌赋,传颂千古,戏曲杂技,争奇斗艳,文人泼墨,鸾翔凤翥③,灯谜灯会,奇思妙想;舞龙舞狮,欢腾雀跃。此春节之习俗,亦民族之瑰宝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当今之春节,传承与发展,更为丰富多彩。科技赋能,微信拜年瞬间,AI神奇,视频亲临其境。春运伊始,人如潮涌;游子归乡,盼团圆而情切;行囊载满,携年货且意浓。
旅游之潮,蔚然成风,各地景区,人头攒动;冰雪世界,尽展英姿焕发;热带海滨,碧海沙滩漫步。美食街上,品滿汉之佳肴;大型商超,享购物之愉悦。
春运繁忙,飞机与高铁竞逐。人潮涌动,探亲共旅游皆欢。鲲鹏展翅,滿载四海宾客,巨龙飞驰,承运八方乡亲。自驾畅游神州美,悠然惬意景无边。出国门逛洋景,体验异乡风情;进影院观大片,享受视听大餐;看春晚赏精品,迎新春庆团圆。
春节经济强劲,车流物流繁忙。商场超市,年货琳琅满目;购销两旺,物美称心价廉。盛世佳节,夫复何求!
春节之韵,流传千载不息;传统之美,经典世代永续。年年岁岁,同享团圆时刻;家家户户,共度幸福良辰。华灯溢彩,映照腾飞之路;金樽盈满,共祝家国太平。新春快乐,福满乾坤大地;吉祥如意,喜庆美好时光。

噫嘻,且夫春节,乃华夏之大典,炎黄之大年,民族之盛宴,中华之骄傲。历史之悠久,庆祝之时长,人数之众多,民俗之多样,情感之深厚,家族之凝聚,文化之丰富,景色之绚丽,经济之驱动,规模之宏大,传播之广泛,影响之久远,实乃无以伦比,堪称世界之最,幸甚已入非遗。
喜哉!千门齐开,笑迎八方宾客;万户同欢,共赏九天月圆。愿华夏万疆,繁荣昌盛;炎黄子孙,岁岁安康。谨以此赋贺。

2025/1/29
农历正月初一·乙巳年·蛇

注释:
注释 ①甲骨刻辞记岁,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商甲骨文中已经出现“春”“节”和“年”字。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刻辞卜骨上的“年”,是目前出现较早的“年”字。在甲骨文里,“年”字上面是“禾”,下面是“人”,意为禾谷成熟、人背禾谷。《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可见,“年”的概念源自农耕文化,是古人对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季节变化的一种总结。其后,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变为“春节”。 ②太初改历定正,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元封七年)汉武帝太初元年,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历法改革,推出了《太初历》。这个新历法废除了秦朝以来以十月为岁首的旧制,转而以正月为岁首。正月成为新年首月。 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我们今天庆祝农历新年的基础。 ③鸾翔凤翥,“鸾翔”和“凤翥”都是形容鸟类的飞翔。在这里,用来比喻书法家的笔势如同鸾鸟飞翔、凤凰展翅,表现出矫健有力、气势磅礴的风格。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