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炫彩①暮晖扬,
祖幼偕行②向薯冈。
臂举娇娃③临陡坎,
手牵耆叟④越泥梁。
挥锄⑤黄泥纷开土,
背篓⑥甜瓤漫溢香。
分果⑦互推情切切,
欢言⑧逐韵入斜阳。
一、词语解释:
①炫彩:光彩绚烂耀眼,用于形容事物外观光彩夺目、色彩绚丽的样子。
②偕行:意思是一同出行,一起行走,体现多人共同前往某个地方的状态。
③娇娃:指美丽可爱的少女或者小孩子,在诗中具体指代年幼的孙女。
④耆(qí)叟(sǒu):指年老的男人,在这首诗的情境里说的就是爷爷。
⑤挥锄:“挥锄”意思是举起锄头然后用力挥动,一般用于描述用锄头进行劳作的动作,比如在田间挥锄除草、翻土等。
⑥背篓:用竹子编制而成的篓子,具备一定的容纳空间,常被用来装载各类物品。
⑦分果:表示分配果实,在诗中所指就是分配红薯这一具体行为。
⑧欢言:指欢快的话语、谈笑,描绘人们开心交谈、欢声笑语的场景。
二、写作背景(文章)
薯香里的情长
(根据视频所写)
秋意泼墨,晕染了山野。一位矍铄老者,领着两个俏皮小孙女,踏上挖红薯的趣途。
山路弯弯,似大地的臂弯,托举着他们前行。遇陡峭土坎,爷爷弯腰,稳稳抱起孙女,如捧珍宝,将她们送上坎顶,手臂青筋似岁月的情丝,尽是力量。轮到爷爷攀爬,小孙女们涨红小脸,伸出小手奋力拉扯,一老两少的身影,在金晖中勾勒出暖心画面,阳光都倾洒光芒,为其镶上爱之金边。
至红薯地,绿意盎然,爷爷拿起锄头,挥锄间尽是岁月沉淀的从容,颗颗胖嘟嘟的红薯破土,孩子欢呼打破山寂,如灵动鸟鸣。围坐摘薯,大小手默契配合,红薯“扑通”落篓,奏响丰收乐章。
分拣时,温情“较量”上演。爷爷心疼孙女,欲匀红薯,粗糙大手轻柔抓薯,满眼慈爱;小孙女们却猛摇脑袋,护住背篓,执意让爷爷多拿,小手攥得发白。一来一往,满是尊老爱幼的温情。末了,爷爷趁孙女不注意藏起些红薯,孙女佯装不快,可上扬的嘴角、晶亮的眼眸,藏着对爷爷的爱与依赖,如澄澈溪流。
这趟挖薯之旅,背回的不只是红薯,更是满溢的亲情。悠悠岁月,这份质朴真情,暖如冬阳、灿若篝火,抵尘世霜寒。它让我们深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人间的关怀、代际的爱护,皆是世间至珍,值得代代守护,让爱永流传。
三、诗的赏析:
《七律·挖薯》宛如一幅秋日的田园风情画,在七律的格律框架内别出心裁地铺展了一个充满温情与生活气息的故事,以独特的叙事魅力在诗歌的园囿中绽放出别样光彩。
从叙事结构来看,此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且完整有序。首联“秋山炫彩暮晖扬,祖幼偕行向薯冈”,就如同电影开篇的远景镜头一般,干净利落地交代了时间、背景以及人物的行动。在那秋高气爽、暮色含情的氛围渲染下,爷孙三人踏上了挖薯的征程,为全诗奠定了温暖轻快的基调,也引出了后续的情节。
颔联“臂举娇娃临陡坎,手牵耆叟越泥梁”,把关注点放在了途中艰难的地形上。不仅通过“举”“牵”等动作细节特写,鲜活地呈现出爷孙之间相互扶持、关爱的画面,让一老两小的身影仿佛跃然纸上,画面感十足且情感真挚,而且在对仗方面十分精巧工整呢。“臂举”对“手牵”,动作相互对应,自然又贴切地描绘出爷孙之间的互动;“娇娃”与“耆叟”,人物相对,年龄上的反差更是衬托出了亲情的温暖;“临陡坎”对“越泥梁”,地理环境和动作相互呼应,把爷孙跨越障碍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在情节发展中,凸显了亲情这一主题核心,让故事更具张力,而对仗的工整也增添了诗歌的形式美感与韵律节奏。
颈联“挥锄黄泥纷开土,背篓甜瓤漫溢香”,转入到了挖薯的劳作场景之中。挥锄翻动泥土的声响、红薯装满竹篓后散发出来的香甜气息,仿佛都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视觉与嗅觉相互交织,不仅展现出了丰收的喜悦,更是借景抒情,暗示着在亲情滋养下生活的甜蜜。这一联的对仗同样严谨,“挥锄”对“背篓”,农具与容器相对,很符合劳作时的情境;“黄泥”对“甜瓤”,色彩与质地相对,形象地描绘出了土地和红薯各自的特质;“纷开土”对“漫溢香”,动作与散发的气息相对,精准地展现了挖薯的过程以及收获的成果。它丰富了叙事的层次,从劳动过程的角度侧面烘托出亲情的珍贵,为尾联的情感升华做好了铺垫,对仗的工整使得诗句在叙事表意的时候更具艺术感染力。
尾联“分果互推情切切,欢言逐韵入斜阳”,将情感汇聚到了高潮。分薯时相互推让的细节,在“情切切”这三个字当中,满满地洋溢着尊老爱幼的深情。“欢言”“斜阳”则是以景结情,在余晖的笼罩下,祖孙的欢声笑语回荡着,余韵悠长,既收束了全诗的叙事,又把亲情与生活的美好意蕴深远地延展了出去,让整个故事显得圆满却又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在语言运用上,全诗用词精准质朴却又富有表现力。像色彩词“炫彩”描绘出了秋山的斑斓,“黄泥”“甜瓤”分别对土地和红薯进行了形象的刻画,画面显得直观又鲜明;动词“扬”“举”“牵”“开”“溢”等,灵动且精准,使得人物的动作、劳动的场景就好像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一般;叠词“纷纷”“漫漫”强化了动态与情感氛围,增添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格律方面遵循得十分严谨,韵脚和谐,平仄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韵律节奏的推进中,叙事节奏也得以顺利开展,诗韵和事韵相得益彰,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传统格律和现代生活叙事结合起来毫无违和感,彰显出了作者深厚的诗词功底以及创新的匠心,在七律创作中开拓出了新的境界,以生活叙事为主体、以亲情传承为灵魂,赋予了古老诗体时代的新活力,它确实是叙事性七律的佳作典范,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感受其中情韵悠长以及艺术的精妙之处呀。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