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论

作者: 2024年12月31日15:19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苏轼文才媲李白,宋词人称登峰极;
诗书画食皆精通,语堂盛赞全无敌。
武略一教战守策,出手惊世便骇俗!
曾几封疆大吏任,兵部尚书国安乐。
翰林学士知制诰,官阶仅次弟苏辙。
虽名显赫垂青史,为官何无大建树?
一生多贬数坎坷,终老方始病归路。
自述平生功业句,黄州惠州儋州处。
身如不系舟漂泊,身似灰木折太著!
同朝安石两拜相,列宁称赞改革将。
师辈仲淹欧阳修,庆历改革写春秋。
苏轼雄才有大略,按理建功应超越。
可在朝中难立足,请求外放还下狱。
为官一身几多炼?由此可只基层浅。
自古官场生态相,恰似植物生存状。
要想枝干高壮茂,根须先得下深长。
苏轼基层少历练,仅有凤翔判官年。
未曾磨除张扬气,入朝之后怎不陷?
再看轼年少得志,心高气傲少收敛。
当年改革轻表态,乌台诗案为此陷。
晚年撰《陈公弼传》,屡与公争悔之现:
方知公弻良苦心,挫轼锐气望收敛。
只为将来踏实些,官场能敛少亏欠。
乌台诗案吃大亏,始知政坛须内敛!
如无上下多救援,性命不保遑树建? 
以轼官场少建树,究原探因警后鉴!
注释:
作者:中国新震研202412.30于成都。 注:1、诗中的“语堂”,指当代著名文论家、苏轼研究专家林语堂;2诗中“教战守策”系指苏轼著名策论文章《教战守策》一文,由此可知苏轼文有才气过人,武有韬略经纬。曾任兵部尚书,堪称文武双全。3、王安石与苏轼同朝为官,曾被列宁称作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为行文押韵,这里称作“改革将”。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