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马归来(寄故人书)赏析

作者: 2024年12月19日10:12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寄故人书

细雨敲窗黄昏手,犹记离愁,芭蕉绿透,草色虫鸣千丝柳。人已去,一片烟雨三千楼,燕子知否。莫回首,此去千山皆故人,欲与君白头。灯花如酒,云裳破处来扁舟,又是故人约,挽风携酒,九天游。

一路风景年华守,策马云梦,山河尽收,马蹄花开是九州。风已起,满腔鲸海云与鸥,信步潮头。雨已至,虎啸龙吟将军吼,闪电在君手。莫付千山,一草一木亦知秋,征途上下求,十月松涛,共神州。

说实话,策马归来兄的这首《寄故人书》,超出了我的能力圈,本没有资格评议,说是不输宋词三千也不为过。但是看着白玉蒙尘,应者寥寥,总是心中不忿,试着发一篇赏析,权作摇旗呐喊!

上阕开篇 “细雨敲窗黄昏手,犹记离愁,芭蕉绿透,草色虫鸣千丝柳”,细雨黄昏时分,雨点击打窗户,仿佛是黄昏伸出的手在轻叩,这一独特的拟人化描写瞬间营造出一种幽微惆怅的氛围。“犹记离愁” 点明主旨,回忆起离别时的愁绪。芭蕉叶在雨中愈发显得翠绿,草色青青,虫鸣阵阵,千丝万缕的柳树在风中摇曳,这些自然景象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芭蕉在古典诗词中常与忧愁相关联,其叶宽大,经雨而绿透,更显愁绪的深沉与浓郁;千丝柳则暗示着离别,柳丝如情丝,牵扯不断。

“人已去,一片烟雨三千楼,燕子知否”,人已离去,只剩下一片烟雨笼罩着无数高楼,词人以问句 “燕子知否” 将思念之情推向燕子,似乎在问燕子是否知晓自己心中的思念与惆怅,借燕子这一灵动的意象,进一步渲染出孤独与思念。

“莫回首,此去千山皆故人,欲与君白头”,笔锋一转,从惆怅中生出豁达与期许,不要频频回首,即使远隔千山,心中念着皆是故人,有着与君相伴白头的美好愿望,在离别的愁绪中融入了对友情或爱情坚定的信念,情感层次变得丰富起来。

“灯花如酒,云裳破处来扁舟,又是故人约,挽风携酒,九天游”,灯花闪烁如同美酒,想象着在云破之处有故人驾着扁舟前来赴约,然后与故人挽着清风,带着美酒,在九天之上遨游。这几句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从现实的离别思念跳跃到奇幻的想象重逢,将情感从低沉拉向高亢,展现出对美好相聚的强烈渴望与向往。

下阕 “一路风景年华守,策马云梦,山河尽收,马蹄花开是九州”,词人开始描绘旅途的豪迈景象,一路之上,守望着风景与年华,骑着马驰骋在云梦之地,将大好山河尽收眼底,马蹄踏处,繁花盛开于九州大地。“策马云梦”“山河尽收” 等表述尽显豪迈气概,展现出一种胸怀天下、意气风发的形象,把个人的情感与广阔的山河联系起来,使情感的境界得到极大的拓展。

“风已起,满腔鲸海云与鸥,信步潮头”,风起云涌,心中怀着如鲸海般浩瀚的壮志豪情,与云、鸥相伴,在潮头悠然信步,进一步强化了豪迈奔放的气势。鲸海象征着宏大与深邃,云与鸥则增添了空灵与自在之感,信步潮头更突出了词人的自信与从容。

“雨已至,虎啸龙吟将军吼,闪电在君手”,雨落之时,仿若虎啸龙吟,如将军发出怒吼,闪电似在手中掌控,这里以虎啸龙吟、闪电等极具力量感的意象,将豪迈之情推向极致,塑造出一个有着非凡气魄与强大力量的形象,仿佛能主宰风雨雷电,在天地间纵横驰骋。

“莫付千山,一草一木亦知秋,征途上下求,十月松涛,共神州”,最后词人表达了不要辜负这千山万水,即使一草一木都能感知到秋意,也要在征途中上下求索,与十月的松涛共鸣,与整个神州大地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出一种深沉的使命感与家国情怀,将个人的情感、壮志与对神州大地的热爱融为一体,使整首词在豪迈之中又蕴含着厚重的内涵,余韵悠长,让读者感受到词人广阔的胸襟与高远的志向。

整首词意境雄浑壮阔,情感跌宕起伏,既有细腻的离情别绪,又有豪迈的壮志豪情,在情感表达上张弛有度,从细腻婉约的离愁别绪到雄浑壮阔的壮志豪情过渡自然流畅;在意象运用上丰富多元且极具表现力,无论是自然景象还是奇幻想象中的意象,都紧密围绕情感主旨,构建出一个个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意境,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着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与艺术魅力。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