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照我心,敲骨带铜声。
悲歌拂剑去,落叶又秋风。
1999.9.16
赏析:这首古风诗在新韵的框架下,展现了一种独特的韵味与深度,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评论:
意境与情感的交织
首先,这首诗以“明月照我心”开篇,明月作为纯洁与光明的象征,映照诗人内心,传递出一种心底无私、清澈如水的境界。紧接着,“敲骨带铜声”一句,以铜声之坚、之响,比喻诗人正气凛然、刚正不阿的品格,这种内在的力量与外在的明月相映成趣,共同构建了一个高洁而坚定的形象。
英勇与遗憾的并存
“悲歌拂剑去”一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悲歌,是离别的哀愁,也是壮志未酬的叹息;拂剑,则是英雄气概的直接体现,表明诗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依然选择以剑为伴,勇往直前。然而,仍留遗憾为这英勇的一幕添上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更加复杂。这种英勇与遗憾的并存,正是人生旅途中最真实的写照。
自然景象的巧妙运用
“落叶又秋风”作为结尾,不仅与前面的悲歌、剑影形成了良好的呼应,更以自然之景深化了诗歌的意境。落叶与秋风,是秋天特有的景象,它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也寓意着人生中的离别与变迁。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旅程的期许,使得整首诗在悲壮之余,又增添了几分哲理与深邃。
创作背景与时代感
这首诗作于1999年9月16日,这个具体的时间点赋予了作品一定的时代感。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提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或个人经历,但透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秋别天山》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充满哲理的古风佳作。它以明月、铜声、悲歌、剑影、落叶、秋风等元素为载体,构建了一个既高洁又悲壮、既英勇又遗憾的离别场景。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构思,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作品,无疑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深思。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