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人叶延滨:在河南,向诗歌的高峰致敬 | 顶端专访

作者:张茹 王慧玲   2023年09月21日 11:12  顶端访谈    0    收藏

720fbab4af6262186d3f3ce0630abd0d


2023年9月21日至27日,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将在郑州举办。据悉,本届诗歌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老家河南,中原故地,今天的郑州,既继承了《诗经•郑风》的古典浪漫,又激荡着新时代的昂扬诗情。作为中国诗歌版图上重要的章节,参会的全国诗坛名家将齐聚于此。为迎接本届诗歌盛会、传承艺术文化,顶端新闻文学频道特策划“第七届中国诗歌节高端访谈”栏目,《诗刊》社主编李少君、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叶延滨、著名评论家谭五昌为艺术总指导,专访国内10余位诗歌名家,共叙中国新诗的发展。

本期专访名家为当代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原主任叶延滨。叶延滨的诗歌,在自身独特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农村与城市的双重变奏,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否定,而求得了不断创新的艺术生命力。


7b5937685ada339a70d80a99c1be5921


顶端新闻:今年,中国诗歌节选择在豫举办,是河南诗歌的高光时刻。您觉得诗歌节选择在河南郑州举行的意义有哪些?

叶延滨:中国诗歌节是中国当代重要的文化活动,在振兴诗歌创作、发扬诗歌传统、普及诗歌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中国诗歌节在河南举行,也具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寻根溯源,不忘初心。中国诗歌的源头有文字记载的就是诗经,而河南也是当年诗经的重要发源地,比如鹤壁,就是诗歌之城,据目前考证的诗经中,有17首诗就在鹤壁,那么这样的寻根溯源,就是我们的发源地,是我们诗歌的起源,是向我们的悠久的伟大的传统致敬,是不忘初心。

第二,高山仰止去寻访那些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向诗人致敬。河南是杜甫的故乡,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时代,杜甫这个时代也是唐朝,也是中国诗歌最伟大的时代。一大批像杜甫一样的伟大的诗人都在河南写作过。因此,我们是向诗歌的高峰致敬,学习他们的诗品和人品。在河南,就让我们重新回味那些影响了中国人的伟大诗歌和伟大诗人,比如杜甫、李白、刘禹锡等一大批诗人,他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

顶端新闻:河南自古以来是诗歌大省,河南的诗歌文化是中国诗歌版图上的重要篇章。能否谈谈河南的诗歌文化基因对中国诗歌发展的影响?当下时代,河南该如何更好地传承诗歌传统、繁荣诗歌文化,您对此有何建议或看法?

叶延滨:中国新诗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传统,就是中国新诗的传统,其中河南的代表人物苏金伞、王怀让、马新朝,他们都为中国新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为今天的河南留下了他们的诗、他们的思考、他们对这个时代的歌唱。所以谈到河南的诗歌,它至今是中国诗歌版图上重要的一个诗歌方阵,也是中国诗歌版图上一个不能够忽略的方阵。苏金伞、王怀让、马新朝等河南领军人物,代表了诗歌要努力创新,诗歌要和人民在一起,诗歌要为这个时代歌唱主旋律。

顶端新闻:这几年,因当代诗歌而引发的网络话题其实并不少,许多读者因“读不懂”进而产生抵触性情绪,您怎么解读这种现象?您认为现代诗歌在当代社会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叶延滨:这个看得懂看不懂的问题,新时代都在说,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讲:

第一,这个问题不是一个老问题,也不是个新问题,由于诗歌是创新的艺术,它会不断地提出这个问题。不能以看得懂和看不懂为标准衡量诗歌,因为诗歌确实有一个看得懂和看不懂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不是诗歌的根本问题,是诗歌写作中需要作者和读者分别解决的问题。比方说诗歌,它是不断创新的,那么对于喜欢旧的写作方式和旧的表达方式的读者,可能一下子对于创新的作品不好理解、不能理解,这属正常现象。艺术习惯、欣赏习惯和阅读习惯使他一下子难以接受新的诗,但是随着诗歌这个写作新的诗的形式,会逐渐地教化读者,让他们适应,所以诗歌本身的创新就需要读者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尽管艺术在不断创新,艺术不断有新的表达方式,诗人也没有权利去指责读者看不懂。读者看得懂看不懂,不只是读者的问题,因为读者有适应不适应性的创作,不能单讲这一方面。作为一个诗人,他有义务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努力让自己的诗歌找到新的与读者的通道,让更多读者理解自己的新思想、新艺术、新表达。

顶端新闻: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诗歌似乎已经不独是人类的专属,AI、ChatGPT等一些人工智能工具已经能写出诗歌,您如何看待AI、ChatGPT等写出的诗歌作品?您认为它具有文学价值和人文关怀吗?

叶延滨:目前关于智能写作存在两种声音:智能写诗比我们诗人都写得好,不会犯错误,他会替代掉诗人;智能写作毕竟是程序和机器的写作,他没有情感,因此他没法儿代替诗人,我觉得这两种说法都有偏颇。

第一,目前的智能写作、AI写作、程序写作,它们的创作水平还处在初始阶段,它们的写作大部分还是大量的综合归纳的写作,因此他不会出错,也很懂规矩。但是,就目前来说,智能写作还没有达到优秀诗人写作的那种高峰,以及优秀诗人目前写作所创造的经典,为什么?因为,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法儿达到人类所具有的独特性,比如独特感受、独特情感、独特思维,独特想象力。

第二,人工智能在今天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创造,他们能够自我学习,不断提高,因此不能轻视人工智能的写作。AR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至少在今天,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技术和写作方式,它将会极大地改变诗歌的写作、诗歌的传播和诗歌的形式,影响今后诗歌的发展方向。



编辑:张永锦

二审:牛莉

终审:金石开、蓝野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3. 四海共鸣 诗耀星河——记“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开幕式
  4. 吴思敬|《百年新诗学案》总序
  5. 2025年德令哈市第七届海子诗歌季在杭州隆重启幕
  6. 安琪:“海事,不再是一个假设”——读张于荣海洋题材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7. 徐贞敏|为了所有先我们而来的诗人:《爱丽尔集》译后记
  8. 诗歌“不轻易赞美这世界”,赞美爱、悲悯、勇气与正义
  9. “诗歌点亮白塔”主题诗歌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10.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