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走近孔子 、走近颜子,常来常往、常来常想。家乡是研学圣地,也是度假天堂,暑期来临,带着孩子回山东老家看望爷爷奶奶,重温了《颜氏家训》,同时,拜谒了颜庙,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唐松汉柏下倾听了那沉香般淡泊高远的内心独白,再次近距离感受了祖辈高洁的气节,汲取了好学深思、锐意进取的力量。谨以此文致敬家乡和善向上、友爱诚信、谦和尚礼之儒韵民风。热情好客的山东欢迎您亲赴一场浸染济风儒韵的美好旅程。
陋巷华光泗水畔,
知行合一在尼山。
颜子有礼弦歌兴,
孔颜乐处寻典范。
知行合一在尼山。
颜子有礼弦歌兴,
孔颜乐处寻典范。
注释:
1、泗水:河名,是泗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尼山:孔子诞生地。曲阜市东南与泗水县、邹城市交界处,大部属曲阜尼山镇。《史记》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扬遐迩。 2、“弦歌”《论语·先进》记述,孔门授受,常如家人聚会聊天,弟子们也可以携琴而至,边弹边听,春秋末年,哪里有孔门授受处,哪里就有弦歌,也被人们尊为“弦歌之地”。《诗经·郑风》有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正是孔门师徒居贫守道的常态,心中有大道,案头有经典,兴来有弦歌,能不乐乎! 3、“孔颜乐处”出自于《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着粗粮,饮着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也充满乐趣。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好像浮云那样转瞬即逝而无足轻重。 这也是儒学关于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的命题,汉、宋以来的儒学大师都把它奉为最高的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简单来说或许就是指那种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