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
她在霓虹山涧,
玉足生莲;
她在鹊桥彼岸,
幻作婵娟。
她拂手星坠云落,
极光化蝶翩跹;
她踏着凌霄碧落,
薄纱如雾飞天。
她在瑶池霖沐,
掬水云泉潋滟;
她在虹霞飞渡,
漫洒星砂缀点;
她在月宫轻诉,
谁惹那阴晴圆缺;
她在仙林漫步,
飘飘然坠落人间。
她在梦的桥头,
在时空的分裂;
她在宇宙的荒诞,
在超维的无解;
她在星河的璀璨,
在孤灯的明灭;
她在幻境的永恒,
在奇迹的瞬间;
她在荒芜的原野,
在重生的春天。
她在清晨的光束,
路过我窗棂的侧脸;
她在慵懒的晌午,
温热我发肤的火焰;
她在昏沉的迟暮,
淌过我心河的紫绢;
她在婆娑的风月,
倒映我心照不宣。
她在天隙的罅缝,
悄守着,
晨曦与夜幕的相约。
她在蒲公英的浪迹,
在凤仙桃的笑靥;
她在柳树梢的枝丫,
在常青松的针叶;
她在茉莉花的淡雅,
在玫瑰花的浓烈;
她在喜鹊双飞的欢欣,
在鸿雁相思的泪点。
她在人间的清茶,
在自然的澈泉;
她在缓缓并行的车轮,
在桐叶沙沙的告别;
她在琴弦弹落的四月,
在流过清风的指尖;
她在遗弃千年的石板,
在青苔蔓生的庄园。
她存在于时间的每一个角落,
那被世人深深遗忘的——
流年。
(2023年4月15日)
玉足生莲;
她在鹊桥彼岸,
幻作婵娟。
她拂手星坠云落,
极光化蝶翩跹;
她踏着凌霄碧落,
薄纱如雾飞天。
她在瑶池霖沐,
掬水云泉潋滟;
她在虹霞飞渡,
漫洒星砂缀点;
她在月宫轻诉,
谁惹那阴晴圆缺;
她在仙林漫步,
飘飘然坠落人间。
她在梦的桥头,
在时空的分裂;
她在宇宙的荒诞,
在超维的无解;
她在星河的璀璨,
在孤灯的明灭;
她在幻境的永恒,
在奇迹的瞬间;
她在荒芜的原野,
在重生的春天。
她在清晨的光束,
路过我窗棂的侧脸;
她在慵懒的晌午,
温热我发肤的火焰;
她在昏沉的迟暮,
淌过我心河的紫绢;
她在婆娑的风月,
倒映我心照不宣。
她在天隙的罅缝,
悄守着,
晨曦与夜幕的相约。
她在蒲公英的浪迹,
在凤仙桃的笑靥;
她在柳树梢的枝丫,
在常青松的针叶;
她在茉莉花的淡雅,
在玫瑰花的浓烈;
她在喜鹊双飞的欢欣,
在鸿雁相思的泪点。
她在人间的清茶,
在自然的澈泉;
她在缓缓并行的车轮,
在桐叶沙沙的告别;
她在琴弦弹落的四月,
在流过清风的指尖;
她在遗弃千年的石板,
在青苔蔓生的庄园。
她存在于时间的每一个角落,
那被世人深深遗忘的——
流年。
(2023年4月15日)
注释:
我爱的人她是一位脱俗的仙子,同时在我眼中她就是自然界。可以说我对梦中情人的爱和对自然界的爱是同一种。 因为,对于她来说,她就是自然界,自然界就是她,爱她,爱的不仅是人,同时爱的是整个自然界,整个人生,体会生命的美好。在诗中,“她”的形象由梦中的仙女逐渐虚化为“宇宙”“时间”“自然界”“人间”,将对爱人的爱拓展到整个宇宙、自然、人间。 这首诗是我受到了很强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将梦中情人与自然万物,时间维度,空间中一切有形和无形的结合,对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诗歌的初次尝试。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