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十月
官至魏王的他已65岁了
离皇位只一步之遥
离人生终点也只一步之遥
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
马不停蹄地撤回洛阳
在准备支援曹仁突破被困襄樊的忙碌中
他特令修葺北部尉的官署
还要求比以前修得更好
他为何在乎这小小官署
年轻的属下大惑不解
不解是因为不知
“北部尉”是他出仕后当的第一个官
这个“北部尉署”曾承载着
他救治东汉的理想
出身于官宦之家的他
是西汉臣相曹参之后
父亲是东汉末年的太尉
他的理想顺理成章
那时的他才二十岁
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是个渴望有番大作为
改变丑陋世界的热血青年
他刚刚上任就下定决心
涤丑荡恶
无论是什么权贵豪强
敢犯禁者一律严惩
造五色大棒十余根
悬于衙门左右
明示“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之叔违禁夜行
他毫不留情将其棒杀
从此“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他收获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被撵到地方,看在乃父面子上
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调任
可到了一个新地方
他仍然继续跟豪强对抗
于是很快又被调走
最后各地政府都反感他
这个不识时务的年轻人
朝廷无奈
只得将他征召到朝廷里
当了个有名无实的议郎
在朝堂之上
他一次次向皇帝上书恳求
廓清吏治,惩除奸佞
结果那浸透心血和理想的“书”
成了入海的泥牛
他看到的是
朝廷一天比一天腐败
豪强一天比一天猖狂
天下民不聊生,四海沸腾
严酷现实轮番打压的教育
终于让他豁然开朗——
每次自己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朝廷却屡次伸手阻拦是因为
自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开始六次太后临朝,六次外戚执政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大集团争斗
早已是东汉王朝的主旋律
看不见的推手是林立的豪强
这个朝廷已经腐朽透顶
斗争各方早把道义扔进了马桶
为一己私利斗得你死我活
压根不管黎民苍生
要改变这一切
仅凭一腔热血和“道义”无济于事
他决心用自己的意志与谋略
以武力平定天下
……
站在修葺一新的北部尉府前
轻抬脚步便可登上皇位的他
吟诵着东汉末年写实史诗《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是诗作者,也是诗中人
吟诵完《蒿里行》
他还发出这样的感叹——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许
是北部尉暑和诗歌
唤起的当年理想带给
对东汉的一丝不忍
或许
是忌惮那涛天的“汉贼”骂名
尽管
他统一了中国北方
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
抑制豪强,发展生产
实行屯田制,督促开荒
推行法治,提倡节俭
遭受大破坏的社会
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建安文化
创建了魏国
尽管
他不愧于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和诗人称号
尽管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言犹在耳
但他生前还是没有称帝
然而哟
长子曹丕坐上龙椅后
他只好等着被画成一张大白脸
为马克思的一个论断提供了东方古老的佐证——
如果皇袍落在路易.波拿巴身上
他的伯父拿破仑的铜像
将被从旺多姆圆柱上推下
官至魏王的他已65岁了
离皇位只一步之遥
离人生终点也只一步之遥
与刘备争夺汉中失败
马不停蹄地撤回洛阳
在准备支援曹仁突破被困襄樊的忙碌中
他特令修葺北部尉的官署
还要求比以前修得更好
他为何在乎这小小官署
年轻的属下大惑不解
不解是因为不知
“北部尉”是他出仕后当的第一个官
这个“北部尉署”曾承载着
他救治东汉的理想
出身于官宦之家的他
是西汉臣相曹参之后
父亲是东汉末年的太尉
他的理想顺理成章
那时的他才二十岁
意气风发,踌躇满志
是个渴望有番大作为
改变丑陋世界的热血青年
他刚刚上任就下定决心
涤丑荡恶
无论是什么权贵豪强
敢犯禁者一律严惩
造五色大棒十余根
悬于衙门左右
明示“有犯禁者,皆棒杀之”
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之叔违禁夜行
他毫不留情将其棒杀
从此“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他收获的是一记响亮的耳光
被撵到地方,看在乃父面子上
他被一次又一次的调任
可到了一个新地方
他仍然继续跟豪强对抗
于是很快又被调走
最后各地政府都反感他
这个不识时务的年轻人
朝廷无奈
只得将他征召到朝廷里
当了个有名无实的议郎
在朝堂之上
他一次次向皇帝上书恳求
廓清吏治,惩除奸佞
结果那浸透心血和理想的“书”
成了入海的泥牛
他看到的是
朝廷一天比一天腐败
豪强一天比一天猖狂
天下民不聊生,四海沸腾
严酷现实轮番打压的教育
终于让他豁然开朗——
每次自己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朝廷却屡次伸手阻拦是因为
自第四任皇帝汉和帝开始六次太后临朝,六次外戚执政
外戚、宦官和士族三大集团争斗
早已是东汉王朝的主旋律
看不见的推手是林立的豪强
这个朝廷已经腐朽透顶
斗争各方早把道义扔进了马桶
为一己私利斗得你死我活
压根不管黎民苍生
要改变这一切
仅凭一腔热血和“道义”无济于事
他决心用自己的意志与谋略
以武力平定天下
……
站在修葺一新的北部尉府前
轻抬脚步便可登上皇位的他
吟诵着东汉末年写实史诗《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是诗作者,也是诗中人
吟诵完《蒿里行》
他还发出这样的感叹——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许
是北部尉暑和诗歌
唤起的当年理想带给
对东汉的一丝不忍
或许
是忌惮那涛天的“汉贼”骂名
尽管
他统一了中国北方
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
抑制豪强,发展生产
实行屯田制,督促开荒
推行法治,提倡节俭
遭受大破坏的社会
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建安文化
创建了魏国
尽管
他不愧于古代杰出的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和诗人称号
尽管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言犹在耳
但他生前还是没有称帝
然而哟
长子曹丕坐上龙椅后
他只好等着被画成一张大白脸
为马克思的一个论断提供了东方古老的佐证——
如果皇袍落在路易.波拿巴身上
他的伯父拿破仑的铜像
将被从旺多姆圆柱上推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