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憨
一大早 张二娘便上集买回一筐鸡蛋
一脚䠍进门 直奔厨房即刻下锅
煮熟了染成红蛋 要回媳妇娘家报喜
半道上 孙大娘遇见了 你媳妇生个啥
生个老憨 张二娘趾高气昂
说话时声音一下子提高八度
那喜兴劲儿巴不得要与旁人一一分享
在皖西 老憨多指男孩
是皖西人对家中孩子中老小的昵称
意即最末一个孩子 怎么疼爱都疼不够
看那孩子胖乎乎 憨墩墩 眼热心疼啊
在老辈们口中 即称老憨儿子
也有家来(生)个女孩 同样视为宝贝
称作老憨丫头
家中若有好吃好喝的 老憨先来
兄弟姐妹让着他 父母由着他
可奶奶们又疼又怪 老憨都惯上头了
父母们只要走亲戚赶集市 总是把老憨带上
若有一段时间见不着 回家一把抱住老憨
“我的老憨哎” 亲脸垒头拧耳朵刮鼻子
亲热大半天 差点掉下眼泪
无论走进哪个村子 自然发现有男孩留着小辫子
大多是张家李家小老憨
孩子自生长头发起 并不急着剃 养起来
大几岁以后 扎成小辫 像个女孩娇贵
村民们戏称乌龟骚(尾巴)
有的剃成各式各样发型
那些看不惯的兄弟姐妹对剃成半圆形的发型
叫它粪扒头 引来一阵笑闹
当然无有半点辱蔑
等到老憨的小辫子留到十二岁时
是要举行剃头仪式的
将剃头师傅专门请到家 单独摆上一桌
这时村民们都来喝喜酒 叫小孩十二岁剃辫子酒
不用说 离多远便闻到十大海的浓浓香味
只等坐下来端上碗拿起筷子
后来 兄弟们都成家立业了
父母多半跟在老憨身边 吃喝穿用不必操心
村里最实诚的李大爷说
孩子成器 那叫适惯
八十岁的江奶奶逢人就夸口
老憨没有白疼啊 孝心的很
给的零花钱 像发工资似的
听父母教育 才会有出息啊
这不 她家小五子又要接她老俩口到城里过几天
最近 听说村南田光胜
(同辈中称他外号田骚子 小时候留着乌龟骚小辫子)
要返乡创业 准备办个乡村企业
说要为家乡 为乡村振兴着墨添彩
一大早 张二娘便上集买回一筐鸡蛋
一脚䠍进门 直奔厨房即刻下锅
煮熟了染成红蛋 要回媳妇娘家报喜
半道上 孙大娘遇见了 你媳妇生个啥
生个老憨 张二娘趾高气昂
说话时声音一下子提高八度
那喜兴劲儿巴不得要与旁人一一分享
在皖西 老憨多指男孩
是皖西人对家中孩子中老小的昵称
意即最末一个孩子 怎么疼爱都疼不够
看那孩子胖乎乎 憨墩墩 眼热心疼啊
在老辈们口中 即称老憨儿子
也有家来(生)个女孩 同样视为宝贝
称作老憨丫头
家中若有好吃好喝的 老憨先来
兄弟姐妹让着他 父母由着他
可奶奶们又疼又怪 老憨都惯上头了
父母们只要走亲戚赶集市 总是把老憨带上
若有一段时间见不着 回家一把抱住老憨
“我的老憨哎” 亲脸垒头拧耳朵刮鼻子
亲热大半天 差点掉下眼泪
无论走进哪个村子 自然发现有男孩留着小辫子
大多是张家李家小老憨
孩子自生长头发起 并不急着剃 养起来
大几岁以后 扎成小辫 像个女孩娇贵
村民们戏称乌龟骚(尾巴)
有的剃成各式各样发型
那些看不惯的兄弟姐妹对剃成半圆形的发型
叫它粪扒头 引来一阵笑闹
当然无有半点辱蔑
等到老憨的小辫子留到十二岁时
是要举行剃头仪式的
将剃头师傅专门请到家 单独摆上一桌
这时村民们都来喝喜酒 叫小孩十二岁剃辫子酒
不用说 离多远便闻到十大海的浓浓香味
只等坐下来端上碗拿起筷子
后来 兄弟们都成家立业了
父母多半跟在老憨身边 吃喝穿用不必操心
村里最实诚的李大爷说
孩子成器 那叫适惯
八十岁的江奶奶逢人就夸口
老憨没有白疼啊 孝心的很
给的零花钱 像发工资似的
听父母教育 才会有出息啊
这不 她家小五子又要接她老俩口到城里过几天
最近 听说村南田光胜
(同辈中称他外号田骚子 小时候留着乌龟骚小辫子)
要返乡创业 准备办个乡村企业
说要为家乡 为乡村振兴着墨添彩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