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

作者: 2022年02月18日17:47 浏览:0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在童年记忆深处,入了腊月就是年,不比正月差多少。俗语说得好,小孩盼过年,大人望开春。特别是腊八节后,新年的味道渐浓,每天都充满快乐。
    首先是杀年猪,请客喝刨猪汤。父亲登门邀约,友邻围坐一起,你传我递酒杯,无不喜眉笑脸。母亲准备大桌菜,因为平时开荤少,我贪吃回锅肉,难免拉稀摆带,这便像春节期间,肠胃服不住似的。其他筹备也紧锣密鼓,如放堰塘水,捕鱼采莲藕,屠宰羊、鸡、鸭、鹅、兔等畜禽,置办烟、酒、糖、茶、纸等年货,集市拥挤不堪,乡村热闹非凡,不知不觉,临近年关。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扫扬尘,祭灶神。父亲伐竹,剔掉枝叶,绑缚竿尖,披蓑衣,戴草帽,直入厨房,挥动竹竿,无所不及。那些悬挂茅棚、木梁、土墙的黑烟灰纷纷扬扬,待尘埃落定,母亲钻进屋,发髻包破布巾,手持笤帚抹帕,仔细清理灶台、水缸、碗柜、泥地和每个角落。收拾干净,晚饭时分,摆设供品,点火焚香,除女人外,磕头作揖,祈求安康。
    腊月二十五六,打豆腐,炒干货。泡黄豆,推石磨,过滤渣,烧开豆浆,冲石膏水,压榨成型。整个过程,既要技术,更需体力,多人协作配合,才能恰到好处,不老不嫩,鲜美可口。父母忙不开交,我在旁边相助,虽夜深人静,却乐此不疲。炒货也备足,如葵花瓜子、落花生、爆米花、沙炒胡豆。伙伴们口袋里还揣着南瓜籽、红苕干、炒豌豆、芝麻饼之类零食,玩耍时交换吃,颇见纯真情谊。
   腊月二十七八,换洗餐具,做卤制品和油炸品。母亲把积年未用的成套碗筷、盘碟、勺瓢等找出,洗得一尘不染,堆码整整齐齐。精选食材,调配佐料,架柴火猛烧慢焖大铁锅,滚烫的卤水淹没鸡爪、鸭掌、兔头、猪肚、羊蹄、牛肉等,熟透满室飘香,捞出盛放筲箕。以菜籽油炸丸子、鱼、豆腐、酥肉等,五花八门,我们闻见也流口水,不时偷嘴,互相盯梢,确保节日有现成菜,客来不会慌忙脚乱。
   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过大年,吃年饭,守岁等。阖家团圆,午餐丰盛,一应俱全。开席前,父亲燃放鞭炮,在院坝敬老爷,煮熟的猪头嘴含尾巴,香烟缭绕,念念有词。仪式完毕,大家动筷。母亲提醒,年饭不急,越吃越有。常吃到下午两三点钟,不断有好菜肴端上桌,剩菜余饭总堆积如山。饭后贴春联和年画,给果树象征性喂食。除夕熬夜,油灯通宵不灭,老幼聚集闲聊,辞旧迎新。 
    正月初一,放开门炮,春节开始。拜年,走亲戚,挂纸,看表演,直至初六,基本结束。我最高兴的莫过于吃红糖汤圆,穿新衣新鞋,从枕头下摸出压岁钱,逢长辈恭贺新春,说不定会发红包,追随村文艺宣传队,看玩狮子、划彩船、打连厢等节目,结伴去公社或区公所电影院,扒开厚窗帘窥视战斗故事片,被保安发现撵得鸡飞狗跳的。我家是军属,每年有慰问,演出精彩纷呈,观者水泄不通。每当这时,父亲散烟,母亲端炒瓜子,招呼客人,满面春风。
   此后,过上九和元宵节,则以吃汤圆为主。春耕备耕在即,庆祝活动罕见。春荒和农忙接踵而至,我只有回味与期待。可要等待多长时间,才又轮到过新年呢。小时候,盼长大,觉得时光漫长,现在垂垂老矣,方知慢有好处。不过,再也不是翩翩少年了,故乡的年味消失殆尽。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