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右北平
风华
农历牛年腊月廿四
是南方小年
北方小年刚过
一大早我乘坐高铁
从北京朝阳站出发北行
这是我人生中
不下几十次的返程
游子春节回家呀
然而这次
却感慨几多不同
春运期间返乡
最担心的是出行
此次却没因疫情受太大影响
读大三的侄儿帮助网上订票
社区提前给做了核酸检测
妻子打的送行
刚好赶上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
显得节日纷围更浓
冰墩墩、雪融容
“一起向未来”的MV
更擦亮了人们的眼睛
两年前还是绿皮火车
咣当咣当大约三、四十年
淡季两天或一周开一列
旺季每天只一趟往返程
仅有四百余公里的路
从子午到午夜,单程12小时
火车颠簸、寒冷、陈旧
人们戏说,“老牛”拉破车
而今的高铁只需1小时47分钟
车上舒适、洁净、亮堂
人们赞许,像跨上“骏马”驰骋……
落坐舒适的座位
我翻阅《北纬四十度》——遥想右北平
碰巧列车验票员的明眸
注视到我手中的书
她欣然地说,本次列车路经昔日右北平
我会意地说,好!让我们一路同行
学生时代恍惚看过或听过这个地名
舅舅曾在伪满热河省承德当过书记员
日军侵占前向南逃避
他舍弃财物却把《建平县志》背到北平
九十年代主动奉还家乡
誉载乡里、浸透书情
老人家曾说,县志载:“建平为古边塞要冲,接近渔阳右北平”……
而今拜读陈福民博士的大作
可谓“有我之史乘,无韵之长歌”
《史记》书至公元前300年
燕昭王修燕长城并设右北平郡
辖今敖汉旗、赤峰、围场、朝阳、承德
从战国至秦汉名字一直沿用
据此让我认知并喜欢上右北平
不仅是旅途知遇,脑洞大开
还是聆听史学家、文学家的感悟和澄清
中国最早的北方——右北平
它是我亲爱的故乡
它辽远而博大
它贫瘠而荒凉
铸就了它天性中的坚忍与安静
遥想千百年岁月流逝
无数金戈铁马的搏击嘶鸣
多少百姓的流离和迁徙
长城蜿蜒在漫天的衰草之中
仿佛眼前掠过刀光剑影
契丹、瓦剌也先、准噶尔丹汗
文明之间的冲撞、交融与互利
汉朝时,李广在这里留下威名
《史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右北平郡有两个重要关口
一个是喜峰口
抗战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元哲部
在喜峰口长城上向侵华日军挥起大刀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唤起全国老百姓爱国热情
激荡麦新作词曲《大刀进行曲》
成为唱彻了全国的抗战歌声
另一是著名的古北口
公元六世纪北齐在此修长城令人心惊
“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见《北史•北齐书》
公元1004年辽宋签订檀渊之盟
120年间成了双方的“和平通道”
北门外山坡上大宋英雄杨业的庙宇矗立
刘敞、苏辙等留下诗文记录“杨无敌”威名
至于虚构的“杨家将”民间故事干扰了历史真实
而王安石的“荒云冷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则是宋辽使节鞍马劳顿的写照
蔡文姬身陷南匈奴十二年
有和亲之功劳,也有生离之悲情……
木华黎1211年随成吉思汗征金
战于野狐岭、浍河堡,进逼中都今北京
1216年亲率大军沿今朝阳、承德挺进北京
翌年,与中都守将张柔部战于狼牙岭
改杀戮为劝降,得“仁者不杀”的声名
为元朝立下开国奇功
朱元璋建大明后固守北纬四十度
明长城及其九连防御体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通过政治联姻和战争
搞定蒙古科尔沁、察哈尔部
赢得喀尔喀蒙古的支持
把大清帝国防卫线向北推至“无限远”
此后的大清王朝——中原政权
不再修长城以防外侮、留骂名
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
爱新觉罗•玄烨路经武烈河的“热河泉”念头萌
以“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的考量修木兰围场
十二年后建成“避署山庄”并题三十六景
右北平旧地就是热河省
由承德、赤峰和朝阳市三足鼎立支撑
一直是匈奴、鲜卑、突厥和蒙古人
与定居农耕文明之间进退攻防的天然场所
赤峰是契丹人的主场
南北纵贯了农、牧两种文明类型
朝阳是隋唐时期的重镇营州或柳城郡
曹操北征乌桓就到过朝阳白狼山
返回途经秦皇岛写下《观沧海》“歌以咏志”
大清朝从承德出发,打响乌兰布通之战
至此北纬四十度的传统故事叫停
也成为右北平退场的鸣金声……
右北平像一个经历无数世纪风霜
而心胸宽广的父亲
贫困艰辛又豪迈粗犷
它把朴素坚韧和乐善好施的性格
遗传给了北平
它包围并庇护着北平世世代代从生到死
没有右北平,今天的北京就无立足之地
就难抵御塞北寒流、坝上沙风
途经荒野变绿洲的塞罕坝
意译为“美丽的高岭”
半个世纪塞罕坝人
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
种树——油松、樟子松、落叶松
创造奇迹——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成功范例
正在让古老的右北平
更加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护佑京津冀的净水明空
右北平是红色的
乌兰哈达,蒙语是红色的山峰
赤峰周边的土地富含三价铁离子的火山岩
传说九仙女不巧打翻胭脂盒
撤在山峰上结成“红山”
而“红山文化”圈,牛河梁、夏家店文化
与中原文明的新石器、青铜器
构成遥远而绝美的回响
更显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
右北平是绿色的
春夏一望无际的乌兰布统草原
镶嵌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万物和谐共生
以绿色为底从不喧宾夺主
从林间到农田
从碧水到蓝天
葱绿、暗绿、祖母绿
构成俯瞰北京乃至中原的绿色穹庐屏风
右北平是白色的
冬天纷纷大雪飘落
仿佛生命隐匿在天地之间
数九寒冬达零下四十多度
白毛风嘶吼,冰雪粒打脸
发出“风头如刀面如割”之声
茫茫白雪,今人赏心悦目
纯洁无瑕,摧酒飘香正浓
厚积薄发,阻沙源、涵水源
润泽中华文明
一次旅行、一本书,让我思绪纵横
此程亦或是文化寻根,精神还乡
此间更不同的是回家的心情
陪伴近90岁的老母亲
拜谢姐弟及亲友们的代劳之情
此刻晨曦载曜,万物咸睹
列车迎着朝阳
正飞速地穿行
这片广袤大地——右北平
风华
农历牛年腊月廿四
是南方小年
北方小年刚过
一大早我乘坐高铁
从北京朝阳站出发北行
这是我人生中
不下几十次的返程
游子春节回家呀
然而这次
却感慨几多不同
春运期间返乡
最担心的是出行
此次却没因疫情受太大影响
读大三的侄儿帮助网上订票
社区提前给做了核酸检测
妻子打的送行
刚好赶上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
显得节日纷围更浓
冰墩墩、雪融容
“一起向未来”的MV
更擦亮了人们的眼睛
两年前还是绿皮火车
咣当咣当大约三、四十年
淡季两天或一周开一列
旺季每天只一趟往返程
仅有四百余公里的路
从子午到午夜,单程12小时
火车颠簸、寒冷、陈旧
人们戏说,“老牛”拉破车
而今的高铁只需1小时47分钟
车上舒适、洁净、亮堂
人们赞许,像跨上“骏马”驰骋……
落坐舒适的座位
我翻阅《北纬四十度》——遥想右北平
碰巧列车验票员的明眸
注视到我手中的书
她欣然地说,本次列车路经昔日右北平
我会意地说,好!让我们一路同行
学生时代恍惚看过或听过这个地名
舅舅曾在伪满热河省承德当过书记员
日军侵占前向南逃避
他舍弃财物却把《建平县志》背到北平
九十年代主动奉还家乡
誉载乡里、浸透书情
老人家曾说,县志载:“建平为古边塞要冲,接近渔阳右北平”……
而今拜读陈福民博士的大作
可谓“有我之史乘,无韵之长歌”
《史记》书至公元前300年
燕昭王修燕长城并设右北平郡
辖今敖汉旗、赤峰、围场、朝阳、承德
从战国至秦汉名字一直沿用
据此让我认知并喜欢上右北平
不仅是旅途知遇,脑洞大开
还是聆听史学家、文学家的感悟和澄清
中国最早的北方——右北平
它是我亲爱的故乡
它辽远而博大
它贫瘠而荒凉
铸就了它天性中的坚忍与安静
遥想千百年岁月流逝
无数金戈铁马的搏击嘶鸣
多少百姓的流离和迁徙
长城蜿蜒在漫天的衰草之中
仿佛眼前掠过刀光剑影
契丹、瓦剌也先、准噶尔丹汗
文明之间的冲撞、交融与互利
汉朝时,李广在这里留下威名
《史记》载,“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右北平郡有两个重要关口
一个是喜峰口
抗战时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元哲部
在喜峰口长城上向侵华日军挥起大刀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唤起全国老百姓爱国热情
激荡麦新作词曲《大刀进行曲》
成为唱彻了全国的抗战歌声
另一是著名的古北口
公元六世纪北齐在此修长城令人心惊
“发寡妇以配军士筑长城”见《北史•北齐书》
公元1004年辽宋签订檀渊之盟
120年间成了双方的“和平通道”
北门外山坡上大宋英雄杨业的庙宇矗立
刘敞、苏辙等留下诗文记录“杨无敌”威名
至于虚构的“杨家将”民间故事干扰了历史真实
而王安石的“荒云冷雨水悠悠,鞍马东西鼓吹休。
尚有燕人数行泪,回身却望塞南流。”
则是宋辽使节鞍马劳顿的写照
蔡文姬身陷南匈奴十二年
有和亲之功劳,也有生离之悲情……
木华黎1211年随成吉思汗征金
战于野狐岭、浍河堡,进逼中都今北京
1216年亲率大军沿今朝阳、承德挺进北京
翌年,与中都守将张柔部战于狼牙岭
改杀戮为劝降,得“仁者不杀”的声名
为元朝立下开国奇功
朱元璋建大明后固守北纬四十度
明长城及其九连防御体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然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通过政治联姻和战争
搞定蒙古科尔沁、察哈尔部
赢得喀尔喀蒙古的支持
把大清帝国防卫线向北推至“无限远”
此后的大清王朝——中原政权
不再修长城以防外侮、留骂名
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
爱新觉罗•玄烨路经武烈河的“热河泉”念头萌
以“骑射开基,武备不可驰”的考量修木兰围场
十二年后建成“避署山庄”并题三十六景
右北平旧地就是热河省
由承德、赤峰和朝阳市三足鼎立支撑
一直是匈奴、鲜卑、突厥和蒙古人
与定居农耕文明之间进退攻防的天然场所
赤峰是契丹人的主场
南北纵贯了农、牧两种文明类型
朝阳是隋唐时期的重镇营州或柳城郡
曹操北征乌桓就到过朝阳白狼山
返回途经秦皇岛写下《观沧海》“歌以咏志”
大清朝从承德出发,打响乌兰布通之战
至此北纬四十度的传统故事叫停
也成为右北平退场的鸣金声……
右北平像一个经历无数世纪风霜
而心胸宽广的父亲
贫困艰辛又豪迈粗犷
它把朴素坚韧和乐善好施的性格
遗传给了北平
它包围并庇护着北平世世代代从生到死
没有右北平,今天的北京就无立足之地
就难抵御塞北寒流、坝上沙风
途经荒野变绿洲的塞罕坝
意译为“美丽的高岭”
半个世纪塞罕坝人
一心一意只做一件事
种树——油松、樟子松、落叶松
创造奇迹——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成为中国生态文明的成功范例
正在让古老的右北平
更加生机勃勃、郁郁葱葱
护佑京津冀的净水明空
右北平是红色的
乌兰哈达,蒙语是红色的山峰
赤峰周边的土地富含三价铁离子的火山岩
传说九仙女不巧打翻胭脂盒
撤在山峰上结成“红山”
而“红山文化”圈,牛河梁、夏家店文化
与中原文明的新石器、青铜器
构成遥远而绝美的回响
更显中华悠久灿烂的文明
右北平是绿色的
春夏一望无际的乌兰布统草原
镶嵌着五颜六色的花朵
万物和谐共生
以绿色为底从不喧宾夺主
从林间到农田
从碧水到蓝天
葱绿、暗绿、祖母绿
构成俯瞰北京乃至中原的绿色穹庐屏风
右北平是白色的
冬天纷纷大雪飘落
仿佛生命隐匿在天地之间
数九寒冬达零下四十多度
白毛风嘶吼,冰雪粒打脸
发出“风头如刀面如割”之声
茫茫白雪,今人赏心悦目
纯洁无瑕,摧酒飘香正浓
厚积薄发,阻沙源、涵水源
润泽中华文明
一次旅行、一本书,让我思绪纵横
此程亦或是文化寻根,精神还乡
此间更不同的是回家的心情
陪伴近90岁的老母亲
拜谢姐弟及亲友们的代劳之情
此刻晨曦载曜,万物咸睹
列车迎着朝阳
正飞速地穿行
这片广袤大地——右北平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