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露出靳建中
高天保
2015年8月4日
河南汉子靳建中, 创业去到成都城。
好事做了十多载, 没对家人说一声。
直到事迹登了报, 家人还在鼓里蒙。
爱人去问大儿子, 你爹成了啥名星?
大儿也说不知道, 没听说过这事情。
让我查查报纸看, 爸爸因啥出了名。
查后他对母亲说, 爸爸捐资助学生。
大概做了十余年, 资助贫生十多名。
妈妈听了不言语, 老靳回来问分明。
晚上老靳回到家, 爱人上前问一声。
你在外边干啥事? 对我你都不吭声。
老靳就说没啥事, 天天上班来办公。
为啥那你上报纸? “西华日报”有你名。
芝蔴大的一点事, 值得对你说一声?
咱们是否一家人? 有事应不应吭声?
捐资拿出几十万, 一下瞒了十年整。
你做善事是好事, 为啥不给说一声?
认为我的水平低, 怕扯后腿办不成?
这非惊天动地事, 扯旗放炮有啥用?
老靳助学整十年, 内外没透一点风。
直到二零一一年, “西华日报”广告登。
评选十大感动人, 群众推荐的事情。
成都市的金牛区, 黄忠街道办事庭。
老靳所在的社区, 接到信件一封封。
推荐都是同一人, 助学好人靳建中。
好事做了十余载, 资助学生十多名。
大多小学就开始, 直到大学毕业生。
学费书费生活费, 每月按时的提供。
大多学子升大学, 亲自开车前去送。
安慰这些学子们, 莫为学费把学停。
一定好好的学习, 莫误自己的前程。
记者听说来采访, 老靳靦腆说一声。
这非什么的大事, 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值声张与宣扬, 社会和谐也就成。
老靳也非是大富, 也是普通的家庭。
老家河南巩义市, 康店镇的焦湾村。
兄弟姐妹整八个, 自小家庭比较穷。
一家老少十多口, 全靠父母来劳动。
经常家里无盐吃, 穿的衣服露补顶。
虽然政府有照顾, 杯水难解渴人众。
有次因为缺学费, 两元全村没借成。
建中为解家困难, 边上学来边劳动。
帮助父亲拉沙子, 累的腰酸腿又疼。
两人拉辆架子车, 一次能拉半顿重。
来回一趟十五里, 一天能拉五趟整。
五趟能挣三元钱, 能够全家三天用。
建中高中毕业后, 因为贫困把学停。
辍学以后回到家, 参加社会的劳动。
卖过冰棍摆地摊, 卖过水果卖过葱。
七十二行干大半, 卖力吃苦去劳动。
长大参加工作后, 因为文化低水平。
高级工作不会做, 只能做个普通工。
九三年到成都市, 竹林药厂当老总。
后来辞掉此工作, 另谋生路打零工。
气车修理干过活, 绿化公司挖树坑。
旅游公司当导游, 装车卸车常事情。
有时身上没有钱, 连碗米饭买不成。
两天吃过一顿饭, 经常睡在路边梗。
成都好人帮助过, 给件衣服挡挡风。
如今虽然当领导, 蜀丰药业当副总。
每月工资几千元, 家里还有仨学生。
初中高中和大学, 每月不少的费用。
家里设施很简单, 破旧沙发一直用。
平时生活很节俭, 一碗面条把饥充。
出门经常坐公交, 一件衬衣穿七冬。
自已生活很吝啬, 但是慷慨助贫生。
他在四川十多年, 救助贫生十几名。
个人出资三十万, 解决贫生的困境。
老靳最初做善事, 是在一次出差中。
二零零一年夏天, 出差四川金县城。
吃过午饭街上走, 看见一个小女童。
大约也就七八岁, 脏兮兮的小面孔。
跪在地上来乞讨, 手中把个破碗捧。
老靳上前问情况, 女孩诉说家实情。
其父车祸去了世, 母亲卧床有重病。
该女年纪已八岁, 该到上学的年龄。
一是无钱把学上, 还需用钱母治病。
因此上街来乞讨, 解决眼前的困境。
老靳听了情况后, 不由两眼泪盈盈。
想起他的小时候, 因为家里实在穷。
两元钱都借不到, 上到高中把学停。
长大因为文化低, 许多事情做不成。
因此吃了许多苦, 深知文化重要性。
就把身上带的钱, 留够回城的费用。
所剩四百二十元, 全部给了小女童。
并且一再嘱咐她, 一定上学重要性。
老靳离开小金县, 坐在车上想事情。
回想那个小女孩, 那个场景心刺痛。
我该为这些孩子, 应当做些啥事情?
陷入深深的思考, 从此有了新举动。
走上捐资助学路, 一发再没有回程。
不求名,不求利, 默默支助贫困生。
不打麻将不酗酒, 省钱来做善事情。
我就平时节约点, 心怀慈悲善事行。
将以好人为榜样, 拿出全力去行动。
帮助需要帮助人, 帮助他们出困境。
希望天下所有的, 好心人士都行动。
都以自己的能力, 去做一些善事情。
减少国家的压力, 能使祖国更强胜。
老靳他是这样说, 也是这样的行动。
早在二零零五年, 认识两位贫困生。
一位名叫杨建菊, 一位名叫母雪成。
家住四川阿坝州, 九寨沟县大山中。
杨建菊是藏族人, 父亲长期的有病。
母亲轻度的智残, 一家处在贫困中。
建菊小小的年纪, 面临辍学的险境。
雪成条件也同样, 将要停学回家中,
老靳就从那时起, 定向资助两儿童。
每期不需人提醒, 就将两人的费用。
按时寄到学校里, 并加勉励信一封。
希望努力来学习, 不要担心无钱用。
难关一定挺过去, 要把学业来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 杨建菊与母雪成。
在靳建中帮助下, 两人读完了高中。
二零一零年七月, 两人园了大学梦。
都以优异的成绩, 录取两个大学中。
一位阿坝的师专, 一位成都大学城。
老靳得知情况后, 高兴一夜没睡成。
亲自开车将她俩, 送到学校去报名。
并将两人的学费, 生活费用都付清。
鼓励她俩好好学, 后勤工作我供应。
每人每月三百元, 按时打到账户中。
去年两人毕了业, 都到社会去谋生,
找着满意的工作, 老靳工作算完成。
老靳捐资来助学, 脚步从来没有停。
二零一零年八月, 有件事情太感动。
西华都市有篇文, 报导这样的事情。
射洪县的沱牌镇, 教师名叫张箤勇。
以文助学十四年, 资助七十七名生。
家里积蓄都用尽, 个人生活在困境。
没钱购买照相机, 学生活动没留影。
因为无钱买电脑, 手写教材来办公。
又因无钱买摩托, 骑个破车用脚蹬。
张老师助学精神, 老靳深深受感动。
迫不及待到射洪, 沱牌镇的学校中。
找着教师张箤勇, 两人见面谈事情。
送去数码照相机, 还有电脑让他用。
另外送去五百元, 让他买辆新车蹬。
两人促膝来谈心, 了解该校的实情。
张老师就告诉他, 该校还有贫困生。
因为家庭有困难, 将要辍学把学停。
老靳就说这样吧, 你把贫困的学生。
叫到咱们这里来, 让我见见中不中?
张老师就说这可以, 叫来五位贫困生。
钟伟、春利、马天有, 郭钱兄弟人五名。
老靳见到同学后, 问寒问暖问实情。
每人给了一千元, 鼓励学生多用功。
并且备了些礼物, 去到郭钱的家中。
专程去看望孤儿, 了解孤儿的家庭。
郭钱住在蓬溪县, 红江镇的郭营村。
家里尽是些破烂, 住的房子露窟窿。
老靳再次落了泪, 看到此情很心疼。
这年郭钱考大学, 录取音乐学院中。
正为学费来发愁, 老靳来到他家中。
安慰郭钱别发愁, 学费由我来供应。
回家四处去募捐, 他为郭钱解困境。
募来现金五千元, 送到郭钱的手中。
又送郭钱到学校, 园了郭钱大学梦。
又买生活的用品, 送给郭钱来使用。
承诺资助生活费, 每月四百不落空。
郭钱曾经一度想, 大学遥不可及事情。
如今正式成为了, 四川音院的新生。
有位学生叫宋丹, 家住射洪山区中。
姐妹两个在上学, 父亲长期的有病。
母亲打工挣的钱, 只够父亲来看病。
公元二零一零年, 宋丹考入大学中。
正为学费来发愁, 老靳得知此事情。
亲自开车到射洪, 来到宋丹的家中。
送去现金几千元, 解决学费的事情。
此后每月四百元, 做为生活的费用。
直到大学毕了业, 一直供应没有停。
今年宋丹毕了业, 她到上海去打工。
找份合适的工作, 每月收入也稳定。
有位记者采访她, 她是这样回一声。
宋叔是个大好人, 就和父亲一般同。
如果没有他支持, 我真难园大学梦。
有个学子叫何晓, 家住四川乐山城。
她与宋丹比起来, 经历更让人心痛。
何晓刚刚到人世, 就被父母抛弃扔。
有个捡破烂老人, 把她收养在家中。
何晓自小上学时, 学习非常的用功。
公元二零一一年, 何晓读完了高中。
考入一所大专学, 养父心里直朴腾。
我到哪里弄学费, 供应这个大学生。
正当老人发愁时, 老靳来到他家中。
老靳也是才听说, 连夜开车乐山城。
送来学费几千元, 承诺生活费供应。
每月寄费四百元, 直到大专毕业停。
去年何晓毕了业, 离校出外去打工。
老靳心里放不下, 千方百计去打听。
经过多人的转折, 何晓手机已查明。
知道何晓不顺利, 临时工作没找成。
老靳继续寄给她, 四百元生活费用。
得知何晓想考本, 老靳态度又表明。
你若考上了本科, 一切费用我担承。
有个孤儿叫伊第, 家住沱牌永和村。
今年考分五百多, 考入四川的理工。
正愁入学无学费, 出门碰见靳建中。
送来学费书杂费, 伊第园了大学梦。
老靳资助伊第前, 先助两位大学生。
每人资助三千五, 两人资助七千整。
公元二零零八年, 汶川发生大地震。
老靳所在的公司, 大楼不住的恍动。
老靳非常的沉着, 疏散所有的职工。
当天开着自驾车, 疏散受灾的群众。
又捐物资又捐款, 转折送到汶川城。
又把领导与记者, 转折送到一线中。
支援汶川来救灾, 不图利来不图名。
直到救灾结束后, 老靳廋了十斤重。
老靳这人很实在, 无论要做啥事情。
只要认准的道路, 九牛去拉不回程。
就在助学道路上, 老靳又有新路径。
成立一个“爱心社”, 发动更多的群众。
参到这个队伍来, 资助更多贫困生。
使这社会更和谐, 使这社会更繁荣。
他对记者一再说, 助学是点小事情。
不需值得来一提, 重复重复好几重。
记者采访靳建中, 衣帽穿着很普通。
没有豪言与壮语, 只会实在做事情。
他爱河南的家乡, 更爱四川的亲情。
爱做好事不图名, 受到人民的尊敬。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