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回火把,重阳登高——本土地方志里的那些诗(4)重修

作者:徐俊坤   2021年02月10日 09:04      542    收藏
 
       张灯结彩,花好月圆。节日总寄托着我们美好的祝愿。重阳登高是一个美好而风雅的习俗,火把节是以彝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人民的节日,节日里总是洋溢着火一样的热情。石林地区从元朝设落蒙万户府,蒙古族进入以后(明初大规模移民,汉族大规模进入,元末有蒙古族融入汉族),这里便是一片典型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土地。让我们走进诗歌的世界,跟随诗人的脚步,来看一看诗人所描绘的百年前石林人民共度节日的景象。
      《星回节三台山观炬》的作者是清代石林人,名叫金冕,生活的年代大约是1706年(乾隆元年)以后至1905年(科举废除)之间,是拔贡生,拔贡生是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即逢酉岁)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
        作者当时在石林地区颇有文名,学者称其为“竹樵先生”。著作很多,但其著作大多毁于咸丰兵燹(咸丰年间,彝人赵发等人不满清王朝统治联合群众发动起义,路南(石林)县城遭遇劫难,许多文献散失)。所以留存下来的诗篇有《星回节三台山观炬》。前人有《重阳节三台山登高》诗。
         两首诗都提到了三台山,诗中所题的三台山,石林县志记载,在城西十五里,前面两山排围,上建有三台寺、莲峰阁、玉皇阁、云居庵,地接宜良。据说三台山留有“哭官”的故事(原经三台山官道入石林坝,一新上任州官未见县城,站三台山感周围山峦悲凉一哭,三年后离职在三台山感其失职一哭,后一哭从侧面反应民风好)。三台山位于今天石林县境内的大佛山山脉中。它应该是当时的儒释道三教名山。现在三台山有大篆碑刻寺庙。如今只有三月三日登狮子山的习俗经久不衰。
        星回节即是火把节,彝族有十月兽历,依据太阳的移动来确定,每月为36天,一年共360天,剩下的5—6天为阴阳交替的日子,其中的日子里就包括了星回节(火把节)和过年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六月二十四是笼统的说法,因为各种历史因素影响,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有少数民族过六月二十三,过六月二十五的)据石林县志记载:节日前的石林海邑街、蓑衣山街、陆良新村街是撒尼的火把节“花街",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的盛装赶花街。男女青年趁机寻找情投合意的人,一旦找到,就相约在林荫草坪上谈情说爱或对歌。解放前在农历6月23日,彝家山寨每家都凑钱共买一头黄牛宰杀,每户分一份以户会餐。据说只要吃到牛肉,喝到牛肉汤可以治愈百病,可以延年益寿。白天有些村寨举行摔跤、斗牛。男女青年集中到土瓜黑村边的“山诗坡"择偶。晚饭后煮鸡蛋吃,父母点燃火把,剪下“端午节”戴的“百索”,给孩子们“喊魂”烧毁“百索”。伙子和姑娘们点火把逛街耍火把,再到塘子里洗澡戏水,洗去身上的病毒污秽,使身体健康。而现如今的石林汉人的风俗里也有系“百索”,烧“百索”的习俗,这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现象。
                       
                          星回节三台山观炬
                                       金冕  
              慈善夫人骨已灰,年年火炬过星回。
              三台日暮舒青眼,万点星光炯绿埃。
              竟夕银花供圣赏,当时铁钏想奇才。
              千秋亮节堪谁比,楚国三闾晋介推。

        本诗首句运用典故,所提到的是有关于火把节传说的故事。慈善夫人,相传为唐代云南邓赕诏女英雄(邓赕诏是六诏之一,在今云南邓川)。亦称柏节圣妃、柏洁夫人、宁北妃。邓赕诏主皮罗邆(一说咩罗皮)妻。据《旧唐书·南诏传》等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主皮罗阁合并六诏,被唐朝封为云南王。所传慈善夫人事略即这一段历史的再现和演义。(摘自百度百科)
        这两句大致意思就是说:“慈善夫人虽以尸骨成灰,然而她的高尚品格依旧常存,年年的都在舞动的火把中度过星回节”。   
        颔联为观景观炬之言,由议论描写转为景物描写。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的意思。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跟“白眼”相对。颔联的意思是说:“三台山日落在眼中舒展,万点火光好像星光,照亮了绿色山冈的微尘”。
        颈联作者又通过观火把而联想到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的故事。竟夕即指终夜,通宵。颈联意思是:“彻夜都是火树银花,供人们观赏,想当年,五诏主中的邓赕诏的慈善夫人无法劝阻丈夫不去松明楼赴宴,只能把手镯戴在丈夫手臂上,祝丈夫平安归来”。《南诏野史》云:皮罗阁在唐朝的许可下,统一六诏。设计于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星回节祭祖时,召五诏主聚宴于松明楼焚杀之。慈善知其谋,止夫勿往。苦谏不听,乃以铁钏戴夫臂而别。二十五日,诸诏主登松明楼祭祖并宴饮,酒酣,皮罗阁下楼,命纵火将五诏主焚死。诸骸骨无法辨认,独其以铁钏得夫骸以归。又严辞拒绝皮罗阁求婚,闭城坚守,南诏军久攻不克。后城中食尽,于七月二十三日自杀,宁死不屈。皮罗阁嘉其节,封为宁北妃,旌其城为德源城。当地人尊称为德源夫人、柏节圣妃,并奉为邓川本主。明万历四年(1576),在邓川城南建柏节祠。每年六月二十五日夕,人们举火把,跑马,妇女染红指甲以吊之,(慈善夫人得知丈夫被害的消息后,赶来寻找丈夫的尸体,她用手刨开焦炭和灰烬,十指磨破,鲜血淋漓,染红手指。后人纪念而有染红指甲习俗),称火把节。其故事在当地白、彝、回、傈僳等族中广为流传。早在元代,张道宗就将其记入《纪古滇说集》中,此后又在各种野史、笔记、方志和诗词中广为引述和赞誉。经历代之丰富和发展,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火烧松明楼》故事。(百度百科)
        尾联又加以议论抒情。三闾大夫即指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诗中所提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尾联的意思是:“慈善夫人这千年来高尚、坚贞的节操谁能够相比?这还要数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和晋国的介子推啦”!作者将这位少数民族女英雄坚贞不屈的品格与屈原、介子推的高尚品格相提并论,不仅衬托了这位少数民族女英雄的坚贞品格,而站在民族团结的角度上来说,这里所体现出来的我认为是抛弃了民族歧视的民族认同感。
         
                        重阳节三台山登高
                                    佚名
            风雨潇潇菊花黄,中秋才过又重阳。
            三台原系连年馆,九阳尤登万仞岗。
            落帽当时怀孟氏,题糕此际忆刘郎。
            归来同志方欢饮,诗兴应随酒兴狂。

        第二首律诗通俗易懂,格调高昂。诗人重阳等高,看见三台山秀丽的风光,诗兴随着酒兴一同抒发出来。
        这里强调一下颔联:连年即指连续多年,连接多年。馆是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上面提到,三台山上建有三台寺、莲峰阁、玉皇阁、云居庵,当时还有私塾等建筑。
        颔联我理解的意思是:“三台山上一直香火不断,上面的接待宾客的客馆一直红火,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九九重阳节我更要登上着万仞山岗,一览风光!”
        颈联运用孟嘉落帽、刘郎题糕两个典故来衬托当时作者以其他文人登高赋诗时的情景。孟嘉落帽又作孟嘉吝帽,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洒脱有风度。出自《晋书孟嘉传》。重阳节的一天,桓温在龙山举行宴会,下属官吏都来到了这里。当时下属官吏们都穿着军服,有风吹来,把孟嘉的帽子吹了下来,孟嘉没有感觉到。桓温让身边的人不要声张,想观察他的举动。孟嘉上厕所过了很久,桓温让人把帽子还了回来,让孙盛作文戏谑孟嘉,把帽子和文章一起放在了孟嘉的座位上。孟嘉回来后看见,当即对孙盛的文章给予了答复,孟嘉的文章非常美,四周在座的人发出了佩服的感叹声。刘郎题糕说的是刘禹锡的故事。据说刘禹锡一次作诗时,想选用“糕”字,但是察觉五经(经书)上没有这个字,于是放弃不用了。“题糕”既看作比较谦逊,也不排除毛遂自荐的胆识,主要还是前无明鉴的原因,题糕人才有机会。颈联的意思大致就是:“风吹帽落,当时的孟嘉才华横溢,这时题写诗句,又忆起刘禹锡谨慎用字的故事”。
        自清康熙朝至咸丰兵乱之间,两百年不到一点的时间里,石林地区较为安定祥和。诗人用笔墨谱写华章。这里没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富丽堂皇 ,却有“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民风纯朴! 
        每每我想到这些家乡节日的状况:上巳登高、端午花市、火把挥舞……那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就浓浓的从我的记忆深处展现出来。
         感谢石林县作家协会主席徐燕晴女士对该文三台山故事、以及历史论述的指导!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现场图速递|带你直击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拉诗人的动人瞬间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7.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