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声律例说(20》
任何运动都有终止。诗歌作为思想、情绪及其展现形式的语言,尤其是表达的语音,也必然有终止。即每个诗句,每个诗段,每首诗,都要有结束。我们称之为终止。
诗句、诗段、全诗的终止,在语音上应该根据内容感情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这些手,按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稳定终止,一种是非稳定终止。
所谓稳定终止,即诗的语音在终止处圆满地、稳定地形成结束效果。这种效果,适用于表现确定的、明确而毫有余绪或意犹未尽的诗思和情感。要在声音上实现这种稳定终止效果,一般有如下手段。
一是对于有韵诗,肯定必须结束在韵字上。在音乐里,乐段或全曲的终止,原则上都要求落在主音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和谐的、圆满结束的声音感觉。
诗同样如此。中国古诗每两句为一联,其中上句为初句,除位于全诗首句外,初句一般不押韵,以表示一联未完。而下句为对句,是必须押韵的,表示一联的结束。全首诗同样如此,最后一句诗也是必须押韵的,目的也是造成整首诗结束了的圆满声音效果。假如诗是分段的,比如有上下阙的词,上段的尾句,也是必须押韵的。
二是在节奏上,应该选择结束在对称稳定的双音拍上。这样才能形成确定结束的声音效果。
三是在结束的双音拍字调的选择上,第四声比第三声,第三声比第一、二声,更具稳定的结束效果。因此,应尽量选择第四声或第三声的字。
与上述稳定终止相反,不押韵(只适用于诗段)、选择三音拍和第一、二声调,则可以造成非稳定的终正,适用于表现意犹未尽的、诗思情绪绵延不绝的内容。
我们举例来看:
爱银水绵绵不断
望情火云聚云散
问人生何以苦短
怎堪销魂
鹊桥/一见?
——《辛卯七夕》
尾句“鹊桥一见”是典型的稳定终止。两个双音对称拍,平衡稳定,“见”字第四声,短促确定。虽是问句,声音上却戛然而止。表现的是一种不见不散的决绝心情。
若改成非稳定终止会如何呢?比如尾句改成:
鹊桥/再相见?
则三音拍“再相见”的急促与跳跃性,让拟问句真变成了问话语气,后面显然还未结束,而是需要有无言的回答。原作那坚定决绝的声音效果已没有了。
如果再换成第一声的字调:
鹊桥/两相欢
则语意未完结而向下进行的声音感觉,就更浓了。
我们再来看一个使用不稳定终止的诗例:
难忘你的笑
难忘你的恋
难忘言欢酒色红
难忘云台水漫漫
匆匆/又一年
——《命运恩典》
最后一句“匆匆又一年”虽结束在韵字上,但由于是三音拍,节奏上具有不稳定性,仍似有向下进行的感觉;且最后的“年”字是第二声,声调轻扬辽远,因而明显属于不稳定终止。这当然与诗人要传达的追忆叹息之绵延情思相符,因此是恰当的。
不信我们将最后一句作些改动,使之具有稳定终止的声音效果:
又匆匆/一年
双音拍“一年”,在节奏上比三音拍“又一年”,显然稳定平衡了许多。但第二声仍有绵延轻扬不绝的音色。或者干脆改成下句:
已是/时光/荏苒
不仅节奏上结束在对称稳定的双音拍上,而且“荏苒”二字都是第三声,饱满稳定。吟诵起来,全诗结束的很圆满。但显然与原诗要传达的情绪不太合拍了。可见,根据诗作意境感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终止节奏和韵色声调,是非常重要的。
2021年1月19日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