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爷爷 姥姥(三首)
作者:黑非
父 亲
父亲矮小
不像母亲那样
高大漂亮
家里人说
我随了我的母亲
个高英俊
现在叫小鲜肉
我的父亲
在我的眼里
的确很不完美
从小时候的记忆到现在
父亲给我的印象
是听我妈的话
家里的大事小事
都是我妈在说
他在做
奶奶在世时
经常说我爸没啥大出息
说他这一生
最大的本事
就是娶了我妈
我妈真的很美
是我们附近几个村
最好看的姑娘
我爸如何追到的我妈
对我来说
这真是一个谜
有几次休假回家
在和我爸闲聊时
也曾在不经意间
问过我爸
他就是一句话:
你妈比我好
父亲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
在家里从来没见他闲着
奶奶上年纪的那些年
父亲做好饭
总是先盛上一碗
端给我的奶奶
然后为我和我妈
从灶间到饭桌
忙来忙去
他是如何吃完的
我从来也没有在意
父亲在这个世上
仅活了59年
父亲的不在很突然
那时我在一个城市
没日没夜
为养家糊口辛劳
父亲不在的时间
又是炎热的夏季
等我赶到家
我的父亲已入土为安
在陪我妈的那些天
都是一个远村的二大爷
忙前忙后
二大爷和我妈的传言
在我记事时就有听说
为避闲言,我把我妈
接到我居住的城市
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妈和我们在一起
好像变了另外一个人
从不做饭的她
每天变着法子
做的家乡饭菜
让我的爱人和孩子
美滋滋的频频点赞
我问我妈
爸爸在的时候
没见过你做饭啊
我妈说那是我爸爱做
爷 爷
爷爷爱喝酒
这是在我小时候的记忆
那时我的年龄
还不能参加红卫兵
不能跟着哥哥姐姐们抄家游行
破四旧立四新
我是红小兵
也只能在家革父母和我爷爷的命
父母天天忙着贴大字报
大辩论
忙着斗私批修
忆苦思甜
不出门的爷爷
在家喝酒的爷爷
就成了我斗争批斗的对象
外面高帽飞舞
地富反坏右
个个被描眉画脸
钉在耻辱柱上交代历史
这些我都学着给了爷爷
爷爷不喝酒时无言无语
酒过三杯就老老实实
彻底交代
爷爷的历史复杂
一会抗日一会打蒋该死
一会又是打土豪斗劣绅
分田又分地
爷爷说:
他一生最无能
是没有追上队伍
扛枪扛炮
其实小时候爷爷的交代
让我知道了不少过去的事情
现在想想爷爷在酒之后
吐露的都是真言实情
后来我问过父亲
父亲说爷爷解放前
在乡下靠烧酒为生
解放后因为没有土地
成分:贫农
姥 姥
姥姥小脚
是那个时代的人
姥姥出生的那个时代
有的家庭的女人
已不裹脚
姥姥是裹脚家庭的女人
姥姥要是能熬到现在
也有一百多岁了
这个一百年
天翻地覆,改朝换代
轰轰烈烈
好像对姥姥
没有什么影响
姥姥是家里的人
一直生活在家庭里
我的记忆里
姥姥一直是在家里
做饭料理家务
尽自己力所能及
姥姥做的饭好吃
比我妈做的有花样
有味道
我的孩子到现在
还经常挑剔她的妈妈
做的饭菜没有
她老外婆做得好吃
(现在都爱说
妈妈的味道
在我们家是
姥姥的味道)
其实姥姥做的饭
也就那么几样
擀面条包饺子蒸馍馍
最拿手的是
每年春天的蒸槐花
姥姥蒸槐花的技术
在我的感觉里
没有人能超越
每年春天,槐花盛开
吃姥姥蒸的槐花
是我们家
最幸福的事情
这种幸福
在姥姥走了之后
就再也没有了
我这样说
是不是感觉到
毫无意义
平淡的再没有
那么平淡
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活了这么些年
外面如何喧闹
对一个家庭来说
没有什么波澜
社会是社会
家庭是家庭
平平常常的百姓
也就是衣食住行
吃喝拉撒睡
外面有外面的世界
家还是家里的样子
我还是说说我姥姥吧
姥姥也时常有她的问题
比如在1997
和2000年
人们喜悦在香港回归
和跨世纪里
姥姥曾问过我
香港在哪里
姥姥也说过
她也是跨世纪的人了
当时,我不知道
在忙什么
姥姥说了也就说了
谁也没有完全在意
现在想起,深感愧疚
姥姥问我香港
是不是她也想去香港看看
姥姥说的跨世纪
是我永远也读不懂的
她的内心世界
我还曾记得
在我少年的时候
那个红火的年代
话匣子*里天天在喊
要斗私批修
姥姥经常自言自语:
要斗死去球**
斗死去球……
我不明白
姥姥是没有听清
还是真的
没有听明白
我的姥姥
是那个时代出生的人
那个时代
她生活了30年
这个时代50多年的岁月
也没有给姥姥
多少风霜和阅历
一切对她来说
都平静如水
*话匣子,安装在家里的广播器材。
**去球,方言:完蛋,算了,玩完,死的意思等内容。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