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扬子江诗会“大家讲坛”在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作者:欣闻   2020年10月15日 08:35  扬子江诗刊    742    收藏

2020年10月11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和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三届扬子江诗会“大家讲坛”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和仙林校区举行,分两场研讨新世纪以来我国诗歌发展的成就、诗歌的经典化和诗人创作的变化等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吉狄马加,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余琼、文学院院长高峰,国内知名评论家唐晓渡、耿占春、张清华、罗振亚、何言宏、敬文东、何平、傅元峰、霍俊明,以及省内青年诗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部分师生、《扬子江诗刊》编辑部成员等近百人参加了活动。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13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在讲话中指出,今年是全面小康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站在这样一个历史交汇点上,诗歌应怎样与现实发生关联,怎样使诗歌在美学建设方面更好地体现中国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对诗歌创作者和研究者来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期待本次讲坛既能提供学理性认识,也能对当下诗歌创作实践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让诗歌发挥更大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17

汪兴国


汪兴国在致辞中介绍,扬子江诗会是省作协着力打造的扬子江系列文学品牌活动之一。大家讲坛作为扬子江诗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连续三届在省内高校举办,意在给青年大学生以现代诗歌的审美启蒙,为我省乃至全国的新诗发展埋下希望的种子。今年讲坛将围绕新世纪新诗的发展流变及经典化的可能等展开研讨,旨在总结回顾中国新诗发展历程,思考新诗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描绘时代图景,书写时代精神。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21

朱晓进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25

高峰


朱晓进在论坛开幕式上致欢迎辞,高峰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建设发展情况。本届大家讲坛分为两场,第一场的议题是“新世纪以来,诗人由主要依托流派、社团发展转而凭借个体发展,如何看待这种变化?第二场议题是“新世纪诗歌的成就及其经典化的可能性”。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主持论坛发言。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28

何平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32

吉狄马加


吉狄马加在发言中结合个人创作经历,论述了个体和时代之间深刻的辩证关系。他说,个人化写作其实是个人通过写作寻找一种与时代的对应关系。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其实都是个人化写作,诗人的作品必然浸润和饱含了个人的生命体验和生活情感,如何将个人经验上升为更广阔的历史经验和集体经验,对于今天的诗人来说仍然十分重要。这需要诗人发挥能力和天赋,构筑自己的语言、修辞,在个体经验和历史经验之间建立一条秘密通道。没有这样的通道,就达不到经典诗人的高度。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36

唐晓渡


唐晓渡认为,所谓经典首先是一个质量概念,兼有垂范的意味。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化,一方面是包括作者、读者、媒介、选本、批评阐释、权威倡导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根本上乃是众人之事;一方面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个时间主要能指穿越历史语境变化的审美时间。经典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文本,关键则在于批评家和选本的眼光。唐晓渡还提到感觉层面上的“绝对尺度”这一概念,在他看来,这一尺度不可描述但确实存在,正是这一尺度使作品得以穿越时间和文化的差异之墙。他认为,当代诗歌大势已经形成并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时谈论经典化也多了底气和信心。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40

耿占春


耿占春主要结合穆旦和海子的创作生涯,谈诗人的经典化之路。他认为,穆旦初期的诗歌创作并不突出,到开始写战争经验,他才逐渐和同时代诗人拉开距离,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走向成熟。穆旦的特点在于他把时代经验、外部经验化为了他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并通过诗歌加以展现和描述。诗人和历史构成了一种复杂关系,他的诗里有美学光芒,也有理性认知和生活智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诗人海子。海子的创作依靠想象力的迸发和狂喜的瞬间涌现,悲剧性既蕴含在他的情感当中,也充盈于他的诗歌之间,他具有对于不朽和美的深刻知觉。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44

张清华


张清华对议题包含的关键词进行了逐一拆解。在他看来,“新世纪诗歌”是一个建构出来的总体性概念,而总体性的建构总有局限,因此在考察这一概念的时候要保持审慎和警觉的态度。“成就”含有进化论思想,他认为这20年的成就主要显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写作的平权化,一是诗歌作品中出现了诙谐精神。最后是“经典”,经典是相对性概念,需要结合时间尺度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它包含两类作品:一种是完美的或伟大的作品;一种是能够刻下刻痕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47

罗振亚


罗振亚发言时首先明确了“个人化写作”的概念。在他看来,个人化写作是诗人从个体身份和立场出发,独立介入文化处境,处理时代生存生命问题的一种话语姿态和写作方式。个人化写作之所以在1990年代后兴起和盛行,既是对以往集合性写作的逆反,也是由于转型时代使得个性张扬的土壤愈加肥沃。罗振亚认为,个人化写作的意义在于,它超越了自淫式的“自我表现”,以一种沉潜的气度回归写作本身,带来了整体写作水平的攀升,其诗歌观念及对差异化的倡导为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个人化写作目前也存在问题,如有分量的作品和诗人还不够多,部分个人化写作缺乏“诗魂”,而恣意于语言的消费狂欢等。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51

何言宏


何言宏认为,“新世纪”不仅是一个自然时间的单元,也是一个独立的文学史诗歌史时期。这意味着新世纪以后的中国诗歌发生了历史转型。这一转型主要呈现在文化层面,具体表现为:一、从制度文化角度来看,主流文学体制仍有影响,但文学亚体制不断成型并产生活力,二者呈现出混合趋势;二、诗歌由八九十年代的运动文化转为活动文化;三、印刷文化之外,开拓了网络诗歌的新地带;四、Z世代作为网络文化环境下成长的一代,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值得关注。落脚到经典化问题,何言宏认为,新世纪的诗歌文化与以往相比更加开阔,对新世纪诗歌的经典化确认,也应在更加开放的背景中来考察。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55

敬文东


针对罗振亚提到的缺乏有分量的诗人和诗作这一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敬文东谈了两点思考。一方面,他引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提出成为大师首先需要写作者自觉进行范式替换,让自己脱胎换骨。另一方面,落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层面,他认为,置身于当下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当中,生活的精彩性远远超出小说的想象力,文学要同新闻竞争,就要面对和关注日常生活的神秘性。能把这种神秘性和天意表现出来,就有可能诞生有分量的作家和作品。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258

霍俊明


霍俊明认为,随着个人化写作的日益风行,诗歌产量急剧增长,诗歌网站注册人数达1000万,诗歌刊物达1100多种,在这种情况下,亟需厘清什么才是真正的诗学意义上的个体。他以杜甫和沃尔科特为例,前者于公元759年辞官,并在辞官后达到了个人创作的新的高度;后者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因不满以往作品而潜心创作,并在晚年推出备受好评的组诗《白鹭》。霍俊明将他们作为诗学意义上的个体范例,认为个体真正面向诗歌的时候是非常复杂的,而他们的诗歌不仅提供了个体经验,也提供了生活经验和历史经验。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309

傅元峰


傅元峰认为,面对新世纪的诗歌,与其求新,不如寻旧。他反对用天梯来描画文学发展轨迹,提出如同音乐形成调性需要回环一样,诗歌研究也应该为回环、重复、对折、沉降保留一个思考余地。他也反对诗歌评奖中的竞赛逻辑,因为竞赛体容易诱导形式奇观,丧失抒情主体的活性。他列举了新世纪几类诗人主体,一类是基于生活低处和即时经验展开创作的打工诗人;一类是坚持自己的写作频度的诗人;一类他称为“明亮的抒情主体”,虽通过频频亮相获得了高扬的名声,但其作品本身却并不“耐旧”。在傅元峰看来,对于诗歌的主要责任不是甄别,而是再度搜寻。新世纪诗歌的研究文章缺少例证,没有举例就没有现场,这样的批评也就容易堕入虚妄。最后,他提出要注意亚文化地带的诗歌存在。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312

学生提问


讲坛最后,诗评家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就诗歌阅读、写作、研究中的困惑进行了探讨。


微信图片_20201015093317

合影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在陕西西安启幕
  3. 四海共鸣 诗耀星河——记“文明的回响: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开幕式
  4. 吴思敬|《百年新诗学案》总序
  5. 2025年德令哈市第七届海子诗歌季在杭州隆重启幕
  6. 安琪:“海事,不再是一个假设”——读张于荣海洋题材长诗集《与一条船谈论大海》
  7. 徐贞敏|为了所有先我们而来的诗人:《爱丽尔集》译后记
  8. 诗歌“不轻易赞美这世界”,赞美爱、悲悯、勇气与正义
  9. “诗歌点亮白塔”主题诗歌征文活动评选结果公示
  10.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