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苇:做一名“此时此刻的诗人”

作者:边钰   2020年09月07日 11:43  川报观察    608    收藏

沈苇 成都市作协供图


“做一个此时此刻的诗人,写出此时此刻的诗歌,每一首具体的诗的诞生,可能比谈论百年新诗更重要!”9月4日,四川省作协“红色文学轻骑兵·百场讲座进基层”暨四川省图书馆“21市州讲座联盟”走进成都。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沈苇在成都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开讲。他以《新诗百年与地方性写作》为题,将百年发展历程、诗歌中的“地方性”和“地方主义”等娓娓道来。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日报社、四川省图书馆主办;成都市作家协会、成都图书馆承办。


新诗写作的百年与此刻


自1917年新诗的提倡者胡适在《新青年》上首次为新诗发声至今,已经一个世纪有余。百余年中,中国现当代新诗经历了相对“旧诗”而言的“新诗”、相对“文言诗”而言的“白话诗”、相对“格律诗”而言的“自由诗”和相对“古典诗”而言的“现代诗”等几个阶段。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中国新诗是一个开天辟地、气势雄大的伟大实践。在沈苇看来,胡适在当时的时代下,像是被“逼上梁山”,从而推动了这场新诗的“探险”和“冒险”。毫无疑问,《白话诗八首》和《尝试集》在新诗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意义。而胡适于1916年创作的一首新诗《蝴蝶》则更具有划时代意义。诗歌通过对一只独自在空中飞着的黄蝴蝶的描写,抒写了诗人远离家人、孤身一人在国外求学的孤独苦闷之情,也是新诗初创时孤军奋战的一个隐喻。这首诗歌语言自然、朴素,口语化,尽管留有旧诗的痕迹,但总体上已不用典、对仗与平仄之类,使得读起来明白如话,新鲜活泼。

“尽管从现在来看,这首诗歌的文学水平或许有待商榷,但在当时那个背景下,这首诗歌是一个伟大的开篇。”

从黄遵宪的“别创诗界”,注重“我手写我口”、梁启超的“除旧布新”,再到鲁迅“别立新宗”,新诗在历史车轮里,一路奔涌。

如今,站在新诗百年这个时间节点回望,沈苇认为,一百年既是一个过去时,也是一个现在时和将来时。他强调,与其谈论“新诗”这个概念的正确与否,不如做一名“此时此刻的诗人”,写出面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诗。


诗歌从“西瓜时代”进入“甜瓜时代”


最近几年,沈苇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现象:诗歌已经进入了一个“甜瓜时代”,而不是“西瓜时代”,即文学“多点起源中心”,而非“唯一起源中心”。

他进一步解释,当下世界文学正发生变化。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拉美爆炸文学,到东欧文学,再到近一二十年中亚、西亚文学的兴起,使得世界文学版图发生变化,那些曾被认为是文学边缘的板块正在变成世界文学中心。土耳其小说家奥尔罕-帕慕克、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以色列诗人耶胡达-阿米亥、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等一批西亚、中亚背景的诗人、作家的出现,改写了传统以欧美文学为中心的文学版图。在国内,诗的“西瓜时代”是烽烟四起、诸子百家并存的时代,是好诗和不好的诗同样铺天盖地的时代。“这种多点起源中心改写了传统的‘中心—边缘论’,它是诗歌扁平化发展的结果!”

不过,当下的诗歌发展也面临这一个困境,即诗歌似乎进入了一个数量化生产的时代。他提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天我们新产生的诗歌在量上达到了两部《全唐诗》,近10万首。这种高密度的诗歌产能,使得不少写作者为此焦虑不已,“似乎一天不写,就不对劲!”

同时,还有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当下文学已经被信息化,文本被闲置、被架空,“网络经常传播的不是文本,而是消息,是诗歌活动、获奖消息、诗人之死等。”沈苇提到,云时代似乎给我们带来了天涯咫尺,相距万里却触手可及的邻近感,但新的隔离、冷漠在诞生新的虚无,群岛上的对话变成了神话,实际上每个人在重返返一种孤岛状态。

面临这样的现实,他提出,云时代和新媒介时代,诗歌写作更需要云下的凝神和虚静。“在人人都见多识广的时代,我们能不能活得孤陋寡闻一些?”


诗歌写作不应用地域划分


出生于浙江,大学毕业后,沈苇前往新疆,在那里一呆就是30年,“有人问我,放着好好的江南水乡不呆,为什么要去新疆?我说,因为自己作为一个江南人身上的水分太多了,得去大漠蒸发一下。水分蒸发的差不多了,我就又回到了故乡。”

正是这份经历,使得沈苇能跳出地域限制,从第三人视角,来审视诗歌的地域性。

弗罗斯特说:“人的个性的一半是地域性。”沈苇认为,每个人是地域的孩子。地域性很重要,但人性要大于地域性。

他举例,自己曾在江南和新疆进行地域和文化转换,“所以,我常形容自己得了地域分裂症,一头接着江南,一头连着西域。但唯有写作,才能治愈这种地域分裂症。”他说,仔细想一想,自己离开的西域,已是梦里的西域;他回到的江南,也不是30年前离开的江南了。“我携带的,不是地域上的故乡,唯有诗歌和汉语,是我随身携带的行李,是我的原乡。”

他因此强调,从地域出发的诗,实际上是从心灵和困境出发的。诗歌不是用地域来划分,而是由时间来甄别的。每个人都是属于某个地方的,但文学眼光却不应该是地方主义的。文学不是地方主义的土特产。“一个人的写作,应该具备一种人类学的意义,遗传学意义,和社会性意义,这样的写作很重要。”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现场图速递|带你直击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拉诗人的动人瞬间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7.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