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皖中地区一个小县城,爸爸是公务员,母亲是教师。稍有懂事的时候,奶奶告诉我,我们家的祖先立了个堂号,叫“清荷堂”,与周姓“爱莲堂”堂号如出一辙,其意义大底都是牢记、彰扬祖先郡望和功业道德,训诫后代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
听妈妈说,奶奶芳龄时,知书达理,心灵手巧,花草刺绣小有名气,尤其是莲绣可谓是百里挑一,受到很多人的点赞和追捧。奶奶的针绣的莲花有全景的、中景的,有特写的、写意的,或千姿百态,或亭亭玉立,或月影池水,或映日红火,栩栩如生,别具一格,一幅作品常常赢得一片唏嘘。爷爷工作之余喜欢写点诗词歌赋,开始只是自我陶醉,和奶奶结婚以后,爷爷创作的主体侧重于莲花,作品三天两头登上大雅之堂,常在报刊上秀一秀真功。
记得小时候,我家高洁优雅的莲花四季绽放,沐浴着爷爷浓浓的“诗情”,感悟着奶奶温馨的“画意。妈妈告诉我,上个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我的爸爸通过长期的艰苦自学,以优异成绩被一所名牌大学录取。作为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奶奶自然是非常高兴,临行前一再告诫爸爸,刚刚露出头角,要珍惜大好时光,昂扬向上,健康成长。爸爸后来回忆说,到了学校,他打开行李,一只黄色的挎包上一幅刺绣映入眼帘: 在一片莲叶覆盖的池塘里,一支含苞待放、嫩尖豁然露出水面的小荷鹤立鸡群,显露勃勃生机,一只小蜻蜓立在上面,捷足先登,抢着领略无限风光。左边还醒目地绣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4个字,落款是奶奶,某年某月某日。瞬间,爸爸想起奶奶临行前的声声嘱咐,陡然茅塞顿开。奶奶以画寓意,将清廉融入爸爸沸腾的血液和年轻的生命,希望爸爸像小荷一样,牢记 “才露”,平静地面对“早有”,以谦虚的态度审视自我,和莲花一道成长,朝气蓬勃地迎接新的挑战。在4年的大学生活里,爸爸人到哪里挎包就背到哪里,几乎形影不离,因为挎包背在身上,眼前充满生机与希望,心里总有一种梦想的境界,总有一种力量的涌动。
时代的阳光洒满前行的路,人生的风景无处不在。爸爸大学毕业以后,顺利地进入了国家机关,当上一名国家干部,事业可以说是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有一年,组织上动意让爸爸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实施帮扶工程。当时爸爸很是犹豫不决,心里犯嘀咕,工作刚刚进入黄金期,且上有老下有小,这一离开就不知道何时才能打马回朝。奶奶听说这件事以后对爸爸说,端人碗,服人管,你是公家的人,就得听公家的话,要一心一意,千万不能三心二意。妈妈也很支持爸爸,说越苦的地方越能磨炼意志,越能增长才干。动身的头天晚上,奶奶和爷爷一道来到我家,像是临别赠言,又像是打气鼓劲,不过上小学的我,从爷爷奶奶慈祥而温暖的目光中读懂了他们的来意。奶奶递给爸爸一条绣着莲花的毛巾说:“带着它,常洗灰尘常擦汗,保持‘身体’干净清洁……”爸爸接过毛巾展开一看,只见密密层层、无边无际的荷叶青翠碧绿,与蓝天相连接,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那亭亭玉立的荷花沐浴阳光,绽蕾盛开,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好美的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刺绣啊!奶奶说道:“一看就能领悟,关键是心要入画,人要身临其境……”
奶奶这条毛巾,伴随着爸爸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干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擦去辛勤的汗水,清洗劳累的污垢,在“无穷碧”的天地里创造出“别样红”的业绩。爸爸非常感谢奶奶,感谢那一“碧”一“红”、千针万线绣满母爱的毛巾。
告别了三年的扶贫,爸爸回到了机关,职务升迁至一个部门的一把手,手中有权,势子面子都有了。这时候,奶奶高兴之余却又紧锁眉头,担心爸爸头上的那把双刃剑。正当爸爸“春风得意”那会儿,奶奶特地为爸爸量身绣出一幅十字绣:六月天里,骄阳下的池塘一片生机,三五枝出水的莲花露出笑脸,傲然怒放,微风吹过,送来了缕缕清香,风华绝代的身姿点缀着唐宋诗词的柔婉、姗姗与励志,画面的左上角镌刻着“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十个行书体大字,下面的落款依然是奶奶。凝视这幅出水莲花的十字绣,爸爸当时的眼睛情不自禁地涌动着泪水,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是啊,从爸爸跨入成年的那一步,奶奶就把酷爱的莲花绣在爸爸的生活里,绣在爸爸的灵魂里,让爸爸在莲香里进步成长,也许这时候,爸爸才真正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可怜”二字伟大而深刻的内涵。
这么多年来,爸爸从学莲到爱莲,从敬莲到做莲,每一步都凝聚奶奶手中五彩的丝线,每一天都能嗅到奶奶绣莲的清香,正因为如此,爸爸一直没有摔倒,一直没有走邪路。
为人学莲,做事像荷。老祖宗开创的家风被奶奶的巧手深度传承,形象地发扬光大,滋养着爸爸和我们晚辈的心灵,孕育着“荷香莲洁、风清气正”的家庭文化底蕴。我庆幸我有这样的好家风,我更庆幸我有这样一位敬莲、爱莲、如莲、绣莲的好奶奶。
几年前,奶奶走了,永远地走了,但盛开在爸爸和我们全家心底的、烙印奶奶毕生情和爱的莲花却依然鲜活地绽放,芬芳美丽,永不凋谢……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