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梦怀黄鹤

作者: 2020年02月19日11:40 浏览:284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写作背景及寓意(2020.2.17) 上阙:描述我们生活的家园景美如画,让人做梦都在想念。但同时隐喻,她历经磨难无数,而每遇劫难,总能暴露出一些官员的腐败、无能与不作为,更能看到一些我行我素、缺乏社会公德之人的狂傲与无知。特别是在最近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这些社会败絮的丑恶嘴脸与全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团结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阙:描述自古以来,人们为过上美好生活而常常远走他乡,导致了与家人聚少离多的实际现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今年春节将至,在大家都期盼与家人共度新春佳节之时,新型冠状病毒突然出现,打破了人们的美好愿景,只能梦中相聚。最后一句,则展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以及民族大团结的崇高精神,显示出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我们必将战胜病疫的决心与重回美好生活的愿望。 词语注释:1 枯鳞残絮——典故,比喻经历寒流、风霜后,显露出的(历史)败类;2黄鹤——指四大名楼之一,黄鹤楼;3 名冠千秋——千百年来,一直受文人墨客尊崇,仍天下第一名楼;4 更恐新毒袭——新型冠状病毒或最近的有害物侵袭。毒喻社会不良之风;5江山如画——黄鹤楼建在长江南岸武昌蛇山之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美如画卷;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据称,赤壁亦在湖北境内长江之上;6千载白云——取自崔颢的千古名诗《黄鹤楼》;7飘来容易散——取自叶梦得的《念奴娇.洞庭波冷》;8落日楼头、游子——出自辛弃疾创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崇高精神。
御风南去,看吹落,多少枯鳞残絮。
楚地清幽,询黄鹤:曾历沧桑几许。
名冠千秋,累伤无数,更恐新毒袭。
江山如画,一时梦景无止。

遥望千载白云,飘来容易散,重逢难期。
落日楼头,游子问,何日家人团聚。
梦醒时分,客已回旧处,早霜无迹。
但闻天使,一乘逆行疾驰。

注释:
第一句: 夜深入梦,乘风南行。塑风过处,吹落无数败类。遥瞰大地,一片狼藉。 第二句: 恍惚间,已飞临荆楚大地,随参拜黄鹤楼,询问方知,她已历经上千年的风霜雪雨。 第三句: 黄鹤楼虽誉享天下,名冠古今,但她到底经历了多少磨难,有谁可知?历经沧桑,遭劫无数,伤痕遍体,至今她依旧傲然矗立。但也怕再遭新的侵袭。 (本句暗含新冠病毒) 第四句: 此时的我似乎理解了苏轼当年怀古赤壁的情怀,我也一样被这里美如画卷山水所折服,漫无边际地游赏,美梦持续。 第五句: 站在楼台之上,凭栏远望,看那千百年来的悠悠白云,飘来又飘去,何时再重逢?一头思绪。 第六句: 转眼日已照西楼,暮霭渐起,楚天朦胧,禁不住自语,何时才能与亲人团聚? 第七句: 边赏边忆,一时竟忘了身在何地。忽梦醒,我却在现居。日已升起,晨霜已悄去。 第八句: 此时,“天使”相聚一起,远离家人,由非疫区朝重疫区逆奔而去,毫无畏惧,只为抗疫!这充分展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巨大优势。政府应对从容,百姓配合积极,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抗“疫”必将很快取得最终的胜利。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