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创作中的三种眼光 陈泽亮(安徽)

作者: 2020年01月01日00:51 浏览:65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陈泽亮(安徽)

        卓越的诗人一般都具有三种眼光。
        第一种眼光是物性的眼光,看到的是现象。
        第二种眼光是哲性的眼光,看到的是本质。
        第三种眼光是灵性的眼光,看到的是心境。
        对人、物、景的描述如果只停留在物性的表层,所写作品只是初级诗写。
        对人、物、景的描述如果只停留在哲性的本质,所写所写作品已入中级诗写。
        对人、物、景的描述如果只停留在灵性的境界,所写作品堪称高级诗写。
        如何创作出集物性、哲性、灵性于一体的卓越诗歌呢?
        国际著名资深作家、凤凰诗社总社社长肖诗杰先生所创作的《讴歌生命》就是一个范例。
         “生命之轻/犹如翩跹于清水中的香茗”是作家对生命的物性描述。
        在这个物性描述中,作家对生命作出了四个体验式定位判断:
        第一个是对生命形态的定位判断:生命轻重就像杯茶飘逸。
        第二个是对生命环境的定位判断:生命处境犹如清水平淡。
        第三个是对生命姿态的定位判断:生命流程保持翩跹。
        第四个是对生命方向的定位判断:生命价值应做香茗一杯。
        作家通过这种对生命的物性描述,达成了两个目标。
        一是为全文立了意。    
        这个立意就是:生命要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
        二是为下文留了白。
        这个留白就是:生命如何能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呢?
        作家是如何回答这一留白的呢?
        “它能够飘逸澄明/是因为它经由你美丽的眼睛”与“它能够热气氤氲/是因为有你经手的余温”是作家对生命的哲性描述。
        这两个对生命的哲性描述是作家对“生命如何能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留白的第一个回答。
        在我看来,通过这个回答,作家就是想从哲学层面上告知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
        其一是在客观与主观的交集中提升自己。
        “它能够飘逸澄明”是客观的现实判定;“是因为它经由你美丽的眼睛”是主观的审美判定。
        如何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和协融合呢?
        那就是提升自己适应环境。
        其二是在实践与认识的磨合中建设自己。
        “它能够热气氤氲”是认识
的人文体验;“是因为有你经手的余温”是实践的人性感悟。
        这种实践与认识统一一致的达成途径就是建设自己创造温馨。
        “它能够香远益清/是因为它已佛至心灵”是作家对生命的灵性描述。
        这种对生命的灵性描述是作家对“生命如何能像好茶一样淡雅、飘洒、芳香”留白的第二个回答。
        如何做到“佛至心灵”呢?      
        作家在诗文中没有给我们明确的回答。
        在我看来,“佛至心灵”就是要做到以下四点:
        其一是具有佛性情绪。
        做到容人、容言、容事。
        其二是培养佛性思考。
        做到清心寡欲、淡泊名利。
        其三是坚持佛性处事。
做人要顺应自然;做事要贯穿前后。
四是建设佛性人生。
 经历人生低境,方能接近高处。



附文:

作者/肖诗杰


生命之轻
犹如翩跹于清水中的香茗
它能够飘逸澄明
是因为它经由你美丽的眼睛
它能够热气氤氲
是因为有你经手的余温
它能够香远益清
是因为它已佛至心灵


诗评人:
陈泽亮,安徽淮南人,中国先秦史研究会与国语双语研究会理事,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省级家庭教育名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山东诗歌》《长江诗歌》美国《海华都市报》等网站、杂志、报纸、平台等发表诗歌三百多首、 诗评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篇、小说评论二篇。诗观: 诗是奔向远方孤独的激情, 诗人用激情把一杯水酿成了一杯酒!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