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名 吟咏七十华章 ──记第四届中国·天津诗歌节颁奖朗诵大会

作者:李国惠   2019年11月18日 10:18  天津日报    1100    收藏

微信图片_20191118093657

第四届中国·天津诗歌节颁奖朗诵大会。本报记者 谷岳 摄


美丽津沽,诗脉深深。

11月16日,第四届中国·天津诗歌节上,400多名诗人齐聚一堂,用最美的诗意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与诗结缘,诗意人生,是一件幸事。”中国·天津诗歌节组委会主任乔富源写了一辈子诗,他说:“筹办诗歌节,是想为繁荣诗歌文化、培养诗歌新人尽一份绵薄之力。”


诗歌之美 爱国之情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尽千年歌咏不息的载体。

由市作协、市文联、天津桃李源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津诗歌节,始于2013年,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们每两年一届,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内容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广。”乔富源介绍,截至10月8日,全国各地共有3000多人投稿近2万首诗歌,其中天津作者326人,作品近2000首。经过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诗人初评、复评、终评,最终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12名,其中,武清区民工诗人王志刚的作品《工棚随笔(组章)》获得第一名。

“最早是选出一首优秀作品很难,现在是淘汰一首作品很难。”当了四届评委的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罗振亚说:“诗歌节经过多年发展,参赛作品水准普遍提升,尤其是一等奖作品《工棚随笔(组章)》,记录了生存打拼者的种种漂泊与欢欣,苦难与升华,寂寞与理想,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实属难得。”

著名诗人、原天津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冯景元接着说:“是啊,我们终评委全票通过,作为一个农民工,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从工棚里、在鼾声中望着祖国的四方,以赤子之心,拨开时光的雾霭,重新诠释了人与土地、现实与故乡的血脉根系,不简单。”

“写10年了,没想到能得一等奖,我会继续写下去,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工地上兄弟姐妹的事儿写给更多人看。”王志刚说。

此外,二等奖获奖作品之一《大河之声(组诗)──致祖国》是天津诗人张彤所作,诗歌将柔美和力量巧妙结合,让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作为一个亲历者和研究者,罗振亚认为,如今,天津诗歌从写作队伍到写作氛围再到写作质量,都在逐渐攀升,相信以诗歌为纽带,天津诗坛必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文化纽带 越系越紧


“诗歌是一种情怀、一种思想,需要通过语言之美、内容之美外化出来。”津南区文学爱好者崔秀英一听说要举办诗歌节,早早就赶到了会场:“这是我们的一次盛会,特别接地气,能在现场欣赏到这么多高水平的诗歌,真是不虚此行。回去以后,我会继续勤学苦练,争取也能早日投稿参赛。”

诗歌创作为何物,很多人尚有困惑?冯景元一语中的:“诗是需要灵气的,要写自己独有的东西、独有的生活。”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能产生好诗的新时代,好诗在等待着诗人们不断去挖掘,我们应该找准自己的角度,找准天津的角度,用‘卫话’向全国说出自己的声音。”今年79岁的冯景元,写了一辈子诗,他说:“现在写诗再抄李白、像李白都没用,唐诗那座山已经翻过去了,我们只有写出自己的路子,才能找到诗歌的发展和方向,而中国·天津诗歌节就是为了寻找这条路径而存在的。”

“感觉这个牌子越擦越亮,来的路上就一直在思考,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参加了两届中国·天津诗歌节的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发起人、书香驿站创办人梁军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通过文化这个纽带越扭越紧。诗歌是文化的重要一环,朗朗上口,形式很好,希望通过诗歌节这个平台,把更多优秀的诗歌和诗人在我们的书香驿站进行推广,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让文化协同真正开花结果。”


唱响中国 走向世界


诗歌文化包容万千,具有深度的思想张力和艺术融合性。

除了“草根诗人”,本届诗歌节还专门邀请到了爱尔兰著名诗人约翰·栗迪,他用母语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加拉帕加的光──纪念安·马奎尔》。

“第一次来天津,感觉非常舒适友好,像家一样温暖,让人完全没有陌生感。”为了参加本届诗歌节,约翰·栗迪专门从西班牙马德里来津,他说:“诗歌节将不同语言纳入其中,充分体现了文化的借鉴和融合,非常了不起。希望我能把家乡的诗歌元素及我对诗歌的热爱之情呈现给大家,为这次诗歌节留下点爱尔兰的‘味道’,同时,我也会把天津‘味道’带回去,分享给身边人。”

诗歌是超越时空的艺术。在第三届中国·天津诗歌节期间,美国诗人乔瑟夫·米尔斯曾受邀来津,那时,他每天都会去津湾广场沿海河边散步,并以所见所闻为灵感,创作了一首新诗《渔夫》,并于去年获得了“手推车奖”提名奖,被人称之为美版《再别康桥》。

“看着天津诗歌节慢慢发展壮大,不光在全国,甚至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影响,感觉非常骄傲,这不仅是诗歌的魅力,也是天津的魅力。”乔富源说:“昨天我跟蒋子龙兄还有个‘君子协定’──诗歌节要继续办下去,让诗歌节真正成为天津和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让诗歌真正唱响中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现场图速递|带你直击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拉诗人的动人瞬间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7.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