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泰戈尔《我的回忆》之五十四
二十九 《瓦尔米基·普拉提芭》(2)
我曾在赫伯特·斯宾塞的作品中读到过,只要情感一活跃起来,人说话的声调
都会变得尤为悦耳。为了表达喜怒哀乐,语音和声调以及说出来的词句都是同等
的重要,事实的确如此。斯宾塞的观点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调节声音,正是通
过这一进程人类发现了音乐。这一观点极大地吸引着我。我曾心下暗想,怎么会
不行呢,如果基于这一观点以一种诵读的方式来上演一部戏剧。我们国家的行吟
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口中就常常迸发出反复的吟诵,只是由
于缺乏完整的韵律架构而进行不下去。因为无韵诗比韵诗更为灵活,所以,虽然
这样的吟诵也不是一点韵律都没有,它仍然可以更容易地改变自己以适应文本内
容的情感表达,因为,它并不着意于遵循正式的音乐作品所要求的较为严格的声
律和节拍的规制。如果以情感的表达为目的,则这些形式上的缺陷谅亦不至于使
听众心生不快。
《瓦尔米基·普拉提芭》中采用的新办法初获成功,使我备受鼓励,我又写出
来另一部类似的音乐剧,叫做《致命的狩猎》。其情节是基于达萨拉塔王意外地
杀死一个盲隐者的独子的故事。它上演于我们家屋顶平台上搭建起来的舞台之上
,悲苦异常,令观者无不动容。之后,它又被稍加改动,合并到《瓦尔米基·普拉
提芭》之中,此后便再也没有在我的作品中单独印行过。
很久以后,我又写出来第三个音乐剧,《幻境之戏》,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轻
歌剧,其中的歌曲而不是戏剧占了主要地位。前两个是一系列的戏剧场景串联于
歌曲之线;这一个则是歌曲编就的花环,用戏剧情节为线来贯穿始终,情感表达
而非动作表演是它的特色。据实而言吧,写它的时候,我一直就是沉浸在歌曲的
情境之中的。
倾注于《瓦尔米基·普拉提芭》和《致命的狩猎》中的热情,我在写任何别的作
品时都没有体验过。在这两部作品中,我那一时期创造性的音乐冲动尽行得以展现。
我哥哥乔提任德拉,那时候整天埋头伏于钢琴之上,随心所欲地改编着古典曲目
。琴随心动,古老的曲目即刻就有了新奇的形态,全新的情感叠起其中。那些曲目,
一贯保持着古旧沉沉的步态,于今一旦被迫按照活泼而又悖于常规的节奏行进,意想不
到的轻灵和力度随即出现,也让我们的心随之而动。当阿克谢先生和我分坐于两边,
听着那旋律从我哥哥敏捷灵动的指尖下飘逸而出,我们同时也就写好了歌词,其实
我们听得清清楚楚,分明是那些旋律在向我们倾诉。我不能言之凿凿地说,我们写
就的歌词都是优美的诗篇,但它们确是给那些旋律赋之以形。
在这些颠覆性的举动所带来的奔放的快乐之中,这两个音乐剧得以成型。它们只
是应和着每个节奏在翩翩起舞,舞跳的对不对,乃至于舞曲是乡土气息浓郁还是洋味
儿十足,都同样的无关紧要。
二十九 《瓦尔米基·普拉提芭》(2)
我曾在赫伯特·斯宾塞的作品中读到过,只要情感一活跃起来,人说话的声调
都会变得尤为悦耳。为了表达喜怒哀乐,语音和声调以及说出来的词句都是同等
的重要,事实的确如此。斯宾塞的观点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调节声音,正是通
过这一进程人类发现了音乐。这一观点极大地吸引着我。我曾心下暗想,怎么会
不行呢,如果基于这一观点以一种诵读的方式来上演一部戏剧。我们国家的行吟
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口中就常常迸发出反复的吟诵,只是由
于缺乏完整的韵律架构而进行不下去。因为无韵诗比韵诗更为灵活,所以,虽然
这样的吟诵也不是一点韵律都没有,它仍然可以更容易地改变自己以适应文本内
容的情感表达,因为,它并不着意于遵循正式的音乐作品所要求的较为严格的声
律和节拍的规制。如果以情感的表达为目的,则这些形式上的缺陷谅亦不至于使
听众心生不快。
《瓦尔米基·普拉提芭》中采用的新办法初获成功,使我备受鼓励,我又写出
来另一部类似的音乐剧,叫做《致命的狩猎》。其情节是基于达萨拉塔王意外地
杀死一个盲隐者的独子的故事。它上演于我们家屋顶平台上搭建起来的舞台之上
,悲苦异常,令观者无不动容。之后,它又被稍加改动,合并到《瓦尔米基·普拉
提芭》之中,此后便再也没有在我的作品中单独印行过。
很久以后,我又写出来第三个音乐剧,《幻境之戏》,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轻
歌剧,其中的歌曲而不是戏剧占了主要地位。前两个是一系列的戏剧场景串联于
歌曲之线;这一个则是歌曲编就的花环,用戏剧情节为线来贯穿始终,情感表达
而非动作表演是它的特色。据实而言吧,写它的时候,我一直就是沉浸在歌曲的
情境之中的。
倾注于《瓦尔米基·普拉提芭》和《致命的狩猎》中的热情,我在写任何别的作
品时都没有体验过。在这两部作品中,我那一时期创造性的音乐冲动尽行得以展现。
我哥哥乔提任德拉,那时候整天埋头伏于钢琴之上,随心所欲地改编着古典曲目
。琴随心动,古老的曲目即刻就有了新奇的形态,全新的情感叠起其中。那些曲目,
一贯保持着古旧沉沉的步态,于今一旦被迫按照活泼而又悖于常规的节奏行进,意想不
到的轻灵和力度随即出现,也让我们的心随之而动。当阿克谢先生和我分坐于两边,
听着那旋律从我哥哥敏捷灵动的指尖下飘逸而出,我们同时也就写好了歌词,其实
我们听得清清楚楚,分明是那些旋律在向我们倾诉。我不能言之凿凿地说,我们写
就的歌词都是优美的诗篇,但它们确是给那些旋律赋之以形。
在这些颠覆性的举动所带来的奔放的快乐之中,这两个音乐剧得以成型。它们只
是应和着每个节奏在翩翩起舞,舞跳的对不对,乃至于舞曲是乡土气息浓郁还是洋味
儿十足,都同样的无关紧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