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大地的诗意回响——当代“闽东诗群”的缘起

作者:许陈颖   2019年05月21日 12:09  福建日报    1097    收藏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 福建闽东,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涌现出一批诗人。他们大部分早年来自乡间,并从事着与文学几乎无关的职业,民间大地上的文化经脉融入了他们的血脉,使他们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同时,又有着独立视域的思考。三十多年来,他们出版个人专著近百部,数千件诗歌作品被收录全国各类权威诗歌选本,并在国家级、省级各类文学评比中频频获奖,形成一个以地域命名的诗歌群体——闽东诗群。2018年,汤养宗获得了鲁迅文学诗歌奖,以个体的努力推动了“闽东诗群”从高原向高峰的迈进。

作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学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既不能忽视它与世界文化大语境的联系,也要重视本土文化形态之间的血脉渊源,还有政治因素、地域文化、人文关怀等,这些原因可能不是文学本身,但却对文学现象起着重大的影响。


一、天时:行进中的坚守


凡事皆有因,“因”首先在于“史”。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历史转型期,审美文化语境也悄然转变。闽东虽然地处僻远,但依然被文艺新时代的曙光照耀,来自闽东的各地、各乡镇的一批年轻诗人们敏锐地感受到一种崭新的文化因子,并萌生出不受传统习惯约束的、传达自由心灵思考的愿望。那些潜藏在民间的诗歌力量在这个时期破土而出,一批在当时没有名气、没有地位,甚至没有职业的诗人们仅凭着对诗歌的一腔热忱,走到了一起。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理想主义的火种已经在社会的阵痛中暗淡下来,继而代之的是大众文化的兴起,打破了原来单一的精英语言一统文坛的局面,诗与时代兴衰、民众忧乐紧密结合的情况开始式微,开始出现多种话语并存、泥沙俱下、旗帜纷呈的局面。但是,在众语喧哗、充满诱惑的时代语境中,闽东诗人一如既往地仍然执着于对诗歌艺术的崇敬和探索,这是难能可贵和值得一提的现象。例如,从“海洋诗”到“先锋诗”,汤养宗始终立足于语言与生活本身的色泽、光亮、气息之间的承接性,对民间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交替运用了多语音、辞格和语体手段,多方面和立体地表现错综复杂的当代生活与生命体验;叶玉琳、刘伟雄、谢宜兴、伊露、宋瑜及后来的年轻诗人,他们以民间大地的生活经验作为精神起点,在与民间的对话中发现了民间意义所在,并认识到这种意义的珍贵性,努力在生活环境的变动与视野的扩大中寻找着与民间最佳的契合点。这一过程又与三十多年的社会变迁与文学变化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他们的诗歌呈现出摇曳多姿的自由姿态与独立思考的精神面貌。


二、地利:来自地域民间文化的审美影响


任何一个作家在创作中都无法彻底摆脱他所生活过的地域影响。群山环绕,面向大海的地域特色,造就了闽东的山野气息地和海洋气象的独特交汇。首先闽东的内海文化。闽东的海与传统意义上的海洋并不完全等同。大洋与外海常常与战争或鲨鱼类的大型攻击动物相关,而内海则相对安全,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海洋食物,又使人无须处于戒备的状态;其次,改革开放之前,重叠环绕的多山地形造成闽东交通的落后。人们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闽东既无法成为商业中心,与政治中心也是比较疏离的。但是,自给自足的天赋富庶却滋养形成闽东人骨子里闲适的文人心态;最后,闽东还曾是中原人士的避乱或逃难的目的地,他们对生存的反思长期而缓慢地注入了闽东人的意识中,形成诗意与苦难共存的复合精神形态。

复杂的地域性因素融入地方文化所形成集体无意识,经过基因的代代相传,使闽东在历朝历代的整体创作中有了丰富的可能性。从唐神龙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到宋代谢翱,闽东诗文都从来没有停息过创作的脚步,所题楹联和留下的墨迹无数。诗人陆游任宁德县主簿期间,也创作大量诗篇,对后代闽东文学活动影响颇深。元、明、清时期,闽东也出现过不少重要诗人,他们均有精品力作留传世间。“五四”时期,著名的“九叶派诗人”杜运燮,在全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些来自多方面的、丰富而驳杂的地域诗歌传统,从遥远的古代一直漫游至今天,而后汇聚到当代闽东诗人的身上,闽东诗歌再次声名鹊起。 


三、人和:来自现实民间的温情


“闽东诗群”的当代兴盛,最主要还是“人和”的力量。一方面,诗坛前辈给予了闽东诗群无私的关怀与提携。霞浦的“丑石诗群”不定期地举办了将近二十多期的活动,作为《丑石》顾问的蔡其矫和王光明老师经常在百忙之中抽空前来,点评作品,指导创作。福安在办刊资金紧缺时,蔡其矫老诗人闻讯专程赶到福安并担任义务售书员,将自己带来的100本新诗集《倾诉》签名售书所得全部捐给诗社。这样的善举和轶事不胜枚举。前辈们的德厚流光鼓舞了闽东这些年轻的诗人后辈,诗歌内外的高情远志代代相传。另一方面,诗群内部的互相扶持。闽东诗群的内部虽然有激烈的诗歌争论,但在诗歌外部却是共同的期待。诗人们聚在一起,彼此拍砖,为不同的创作理念争个面红耳赤,成就却是诗人们深厚的情谊和愈发坚定的诗歌创作追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和省市的有关单位对闽东诗群的支持。在宁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联等部门曾主办了三次全国性的“闽东诗群作品研讨会”。2019年5月,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福建省作家协会、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联等联合主办、蕉城区委区政府承办的“青春回眸.宁德诗会”在宁德召开等等。这些活动吸引全国各地著名的诗人、专家学者、中央有关媒体齐聚闽东,为闽东诗人与外界的交流打开了一个广阔的通道。

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闽东诗群”形成,这批以“出生”或“生活”地命名的诗人们,选择了诗歌作为他们的心灵栖息地。在诗歌里,有日常细节,有悲悯情怀,有热烈也有恳切,同时,他们写作、朗诵、办民刊、出门、讨论,以赤子般的情怀进行坚持和守护,才使诗歌在这片土地上仍然以纯粹的面貌得以绵延和生长。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倾听时代的足音,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合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真正用心去感悟时代、体验时代,为时代而唱。

5月13日至15日,“青春回眸·宁德诗会”在宁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评论家齐聚一堂,交流研讨诗歌艺术。“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社近年来继“青春诗会”之后重点打造的又一诗歌活动品牌,在国内文学界产生广泛影响。本次诗会包括“闽东诗群研讨会”、“新时代诗歌的时代意识”主题研讨会、宁德山水人文采风等多项活动。与会者认为,在这个时代,诗人不能缺位,诗歌不能缺席,诗人们将共同努力,推动诗歌创作繁荣发展,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来见证时代,不辜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原载《福建日报》,本文发布时作者有删改)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诗意北疆・相约东胜”诗歌作品征集启事
  3. 现场图速递|带你直击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拉诗人的动人瞬间
  4. 百年丁香诗会·第二届全球华语诗歌征集活动启事
  5.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6. 诗歌大擂台第34期“十佳诗歌”评选(B组)
  7.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8. 2025年新时代青年诗词十佳诗人评选
  9.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10. “我在南京的日子”|第三届青春三行诗创作大赛
  11. 完整榜单>>
  1. 玉溪元江:志愿服务队为乡村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添“诗意”
  2. 在这里,聆听文明的回响 | 2025国际青春诗会 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3. 2025国际青春诗会:他们从魔幻之地走来
  4. 积极应对AI挑战 守好建强文学阵地 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常务理事会暨主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5. 青春诗声穿云间——《诗刊》社第41届青春诗会侧记
  6. 2025国际青春诗会: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7. “新诗人”如何书写“新大众”
  8. 东莞诗人方舟诗集《草木有本心》入选2024年度生态文学推荐书目
  9. 2025国际青春诗会9月14日开启 77位诗人共话中国拉美友谊
  10. “2025国际青春诗会(中国—拉美国家专场)”即将启幕
  11. 完整榜单>>
  1. 抚远观日 | 白庚胜
  2. “我为乌兰察布写首诗”征集启事
  3. 每日好诗第48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8月2日《诗刊》社将组织2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乌兰察布!
  5. 北疆诗韵·乌兰察布:《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开幕
  6. 第四届自然诗会举办, “自然诗人奖”“生态诗学家奖” 揭晓 | 附颁奖词、获奖感言
  7.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8. “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全国青少年儿童诗歌征文大赛
  9. 当草原遇上诗歌!《诗刊》社第四届自然诗会在乌兰察布启幕
  10. 今晚8点|诗歌大擂台(第32期)
  11. 完整榜单>>
  1. 《诗刊》征集广告词
  2.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3.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4.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5.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8.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9.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
  10. 邬耀仿:做个快乐的写诗人
  11. 完整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