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碧

作者: 2018年12月19日22:52 浏览:158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寒碧”,可以理解为南方早春树木那种冷绿冷绿的感觉,这里我指的冬至。 常听说冬至大过年,在我的印象里,总觉得最多是一种一年冷到头鼓励,当然,好吃的大餐便是节日鼓励,别无其它,因为现时我们都以有假期放、和假期长,来衡量一个节日的隆重性,显然,现今冬至节貌似并不隆重。 其实,在古代,这个节日真的大过年。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这个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的节日也有相关习俗记载: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古代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各地习俗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冬至快来了,要不要重新认识它?
岁岁冬至岁岁寒
阴极之至阳始斓
合家携友九九消
福照大地碧影长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