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
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
硕大而饱满的天地之果
它怀抱着亲密无间的子民
裸露的肌肤护着水晶的心
亿万儿女手牵着手
在枝头上酸酸甜甜地微笑
多汁的秋天啊是临盆的孕妇
我想记住十月的每一扇窗户
我抚摸石榴内部微黄色的果膜
就是在抚摸我新鲜的祖国
我看见相邻的一个个省份
向阳的东部靠着背阴的西部
我看见头戴花冠的高原女儿
每一个脸蛋儿都红扑扑
穿石榴裙的姐妹啊亭亭玉立
石榴花的嘴唇凝红欲滴
我还看见石榴的一道裂口
那些餐风露宿的兄弟
我至亲至爱的好兄弟啊
他们土黄色的坚硬背脊
忍受着龟裂土地的艰辛
每一棵青筋都代表他们的苦
我发现他们的手掌非常耐看
我发现手掌的沟壑是无声的叫喊
痛楚喊醒了大片的叶子
它们沿着春风的诱惑疯长
主干以及许多枝干接受了感召
枝干又分蘖纵横交错的枝条
枝条上神采飞扬的花团锦簇
那雨水泼不灭它们的火焰
一朵一朵花呀既重又轻
花蕾的风铃摇醒了黎明
太阳这头金毛雄狮还没有老
它已跳上树枝开始了舞蹈
我伫立在辉煌的梦想里
凝视每一棵朝向天空的石榴树
如同一个公民谦卑地弯腰
掏出一颗拳拳的心
丰韵的身子挂着满树的微笑
(选自《芳草》2008年第1期)
解读:杨克这首诗的标题十分漂亮,想象奇特而大胆。据说在二十多年前,杨克的诗歌便是许多青年诗歌习作者常常用手抄本的形式来学习的经典诗人之一。二十多年过去,我们又一次不期而遇,这是一次诗歌的艳遇。写“祖国”这样的大构架,在想象中是十分艰难的事情,只有少数天才才能为之,我们可以回过头看看,在我们的记忆中有多少因写“祖国”这样的题材而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这个回头很重要,它可以提醒我们面对《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的分量了。诗在第一节中给石榴一个很高的评价:“饱满而硕大的天地之果”,只有“天地之果”才配做我的“祖国”,这不言自明;“裸露的肌肤护着水晶的心”,形象地写出了石榴籽的晶亮透明,更象征了“子民”的心灵的纯洁朴素;从石榴的“酸酸甜甜”的味道写出了“子民”生活中的味道和微笑;十月是举国欢庆的十月,也是石榴硕果盈枝的十月,所以诗人说“我想记住十月的每一扇窗户”,记住这幸福安详,人民团结的温馨的窗户。杨克写这首诗,结构严谨而缜密。首先,诗中使用“抚摸”、“看见”、“发现”、“伫立”、“凝视”等动词,形象而鲜活地写出了祖国中的“姐妹”、“兄弟”,这种以局部写整体的手法,使诗不至于空洞乏味。其次,诗中每一节都写到了石榴树及石榴的物质结构:“果膜”、“石榴花”、“主干”、“枝干”、“叶子”等等,这些都属于局部性质的细致描摹,最后一节中,诗人再一次写石榴树:“凝视每一棵朝向天空的石榴树/如同一个公民谦卑地弯腰/掏出一颗拳拳的心/丰韵的身子挂着满树的微笑”。从“一颗石榴”到我的“祖国”中,诗句气势磅礴、直抒胸臆,想象与联想如一对美丽的翅膀,带着诗人在诗中自由翱翔,抒情而素朴,真挚而谦卑,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抒写了一个大写的祖国,杨克值得我们投以致敬的目光。
著名评论家谢冕先生曾这样评述过杨克:“杨克能以简单表现繁复,在他冷静文字背后可以感受到深藏不露的激情。他的诗呈现的是生命中那些最为纯粹也最为智慧的部分。他在并不自由的物质世界中,不竭地寻求独立而尊严的精神价值。他把心灵的追求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这一段评述应该说可以概括杨克的诗歌写作追求。
同样,在某一期的《诗歌月刊》上刊载了“杨克专号”,刊物对杨克有这样一段评价:“杨克的诗歌能及时反映时代的发展变化,将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人文思潮和社会风尚进行了准确的诗意传真,显现出鲜明的年鉴意识与诗史品格”,作为主编过《中国新诗年鉴》已经九个年头的诗人,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当之无愧。应该说,这首《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我的祖国》便是他“诗意传真”的杰作。
{Content}
除每日好诗、每日精选、诗歌周刊等栏目推送作品根据特别约定外,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和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著作权归著作权人所有
如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用于他处和/或作为他用,著作权人及本站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诗意春秋(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56634号-4 京ICP备16056634号-1 京ICP备16056634号-2 京ICP备202303283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246号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